政治人類學評論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本輯概覽,

書籍信息

主編 / 陶慶
作者 / 牛靜岩
孫敬良
張芳芳
李曉斐
2018年12月出版
89.00元
平裝
ISBN:
政治人類學評論
978-7-5201-4125-3
印 張: 16

內容簡介

本輯集刊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理論創新等“三位一體”的紮根理論(earth-bounded threoy)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輯收錄4篇博士論文摘錄文稿,每文約3-5萬字;包括“水案”中國的治理性失衡、拆遷政治的經紀選擇全景、新興組織權威與村莊秩序重構、文化與民間權威。本輯4篇文稿與上輯(總第七輯)6篇文稿,均聚焦於村莊治理,所收錄全部十篇博士論文摘錄文稿對於理解當下中國基層社會有一定借鑑意義。

本輯概覽

牛靜岩博士通過考察分析漳河上游流域、河北省與河南省交界的兩個村落間的爭水糾紛,發現村落內部並非是同質的,政治精英的個人意願與實踐、政治精英之間以及政治精英與普通村民之間的互動都對國家力量進入鄉村的方式形成影響;村落再次由“非常”回歸到“平常”後,在非常狀態下得以進入鄉村的國家權力被村落政治精英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轉化與應對。
孫敬良博士選擇家鄉的一個城郊村作為田野研究,通過運用“過程——事件”研究方法,再現了拆遷過程,提出了“經紀選擇”的解釋性概念。拆遷權力結構的權力等級差和信息差,是拆遷秩序形成的基礎條件,政府主體在拆遷利益上的自由裁量權就是利益的“經紀空間”。
張芳芳博士通過對H村私營企業主協會權威生成及運作過程的分析,展現出農村社區治理中不同的權威主體互動的內在機制,揭示村莊整合的基礎及其動力。協會與地方政府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依賴加警惕”的相對均衡的權力關係,並利用優勢經濟資源的象徵作用建構其權威,成為村莊中的替代性功能組織。
李曉斐博士通過對中原區區一個普通村莊路村持續不斷地舉辦著“麥貨會”/村廟的實踐,和相關“光棍”人物的分析,清晰地展示了路村克里斯瑪式“光棍”人物從構建、生產、式微再到消失的這一變遷過程,以及痞子型人物日益出現在村莊公共事務的這一趨勢;並從文化構建的角度,加深了對於農村社會民間權威的認識與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