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薄鱗苔

擬薄鱗苔,植物體中等大,長達14毫米,帶葉寬1.2—1.7毫米,乾時棕色。莖粗70—96微米,不規則分枝。側葉遠生或毗鄰,斜展,長倒卵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擬薄鱗苔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 :苔綱
  • :葉苔目
  • :細鱗苔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長0.7—0.8毫米,寬0.35—0.47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尖,全緣或先端具3個鈍齒。葉邊緣細胞12—24×14—18微米,中部細胞18—38×14—26微米,角質層平滑,三角體大,中部球狀加厚明顯;基部細胞相似於中部細胞,油胞2—8個,22—42×20—36微米,1個位於基部,其他散生於葉片。
擬薄鱗苔
腹瓣大,卵形、長為背瓣1/2—3/4,強烈鼓起,近軸的邊緣略內卷,頂端截形,中齒單細胞,角齒退化,透明疣位於中齒基部的近軸側。腹葉船形,遠生,寬為莖的2—3倍,深2裂,裂瓣2—4個細胞長,常2個細胞寬。雄穗生於短的側枝上,苞葉4—7對,密集覆瓦狀排列,苞腹葉1個,生於雄穗基部。雌器苞生於短的枝上,新生枝缺,苞葉約0.7毫米長,0.12毫米寬,油胞缺,邊緣全緣,頂端鈍尖,腹瓣舌狀,長為背瓣的4/5;苞腹葉矩圓形,約0.6毫米長,0.3毫米寬,2裂至1/6深處,基部與苞葉相連。蒴萼倒卵形,約0.75毫米長,0.4毫米寬,頂端截形,具5個平滑的脊,油胞缺。彈絲180—238微米長,10—18微米寬,壁薄,波狀加厚弱或缺。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海拔800米以上的葉面上。
擬薄鱗苔

分布範圍

主要產於貢山、屏邊。分布於台灣和海南。為中國特產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