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鞍顧眄

據鞍顧眄,成語,典故名,典出《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漢伏波將軍馬援為顯示自己老當益壯,在皇帝面前“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顧眄,回頭看。在馬背上回頭看。據鞍顧眄形容年老而壯志不衰。亦簡稱“據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據鞍顧眄
  • 拼音:jù ān gù miǎn
  • 解釋:形容年老而壯志不衰。
  • 同義詞:據鞍
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運用示例,人物簡介,

詳細釋義

典源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
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沒,援因復請行。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鑠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將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萬餘人征五溪。援夜與送者訣,謂友人謂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明年春,軍至臨鄉,遇賊攻縣,援迎擊,破之,斬獲二千餘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典源譯文

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隊遭到覆滅,馬援因此又請求出兵。馬援這時已六十二歲,帝憐他年老,不同意。馬援自請說:“臣還能披甲上馬。”帝令他試試。馬援在馬上據著馬鞍左顧右盼,以表明可用。帝笑著說“:這個老頭好健康啊!”於是派遣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率領從十二個郡招募來的士兵及解除枷鎖的刑徒四萬多人征五溪。馬援夜間與送行的人訣別,告友人謁者杜諳說“:我受厚恩,年齡緊迫余日已經不多,時常以不能死於國事而恐懼,現在獲得出征機會,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參與後事,特別難以調遣,我獨為此耿耿於心啊。”第二年(49)春,軍到臨鄉,遇賊攻縣城,馬援往迎擊,破賊,斬獲二千餘人,賊都分散走入到竹林中去了。

釋義

“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漢伏波將軍馬援為顯示自己老當益壯,在皇帝面前“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顧眄,回頭看。在馬背上回頭看。據鞍顧眄形容年老而壯志不衰。亦簡稱“據鞍”。

運用示例

《周書·儒林傳·樊深》:“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
劉克莊《軍中樂》詩:“將軍貴重不據鞍,夜夜發兵防隘口。”
錢謙益《貴州布政使司右參政陳府君墓志銘》:“師還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幾有據鞍裹革之志焉。”
俞鍔 《醉歌行》:“據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飲話滔滔。”

人物簡介

馬援,東漢陝西扶風茂陵人。先祖是趙國名將趙奢,因被封為“馬服君”,遂以馬為姓。馬援少有大志,老而彌堅,經常對人說:“丈夫為志,窮且益堅,老當益壯。”又說:“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援十二歲時父死,他不依兄長過優裕安樂的生活,獨自去北疆養馬馭馬。因管理有方,他很快成為一個有牛羊數千頭的富戶。他並不養尊處優,仍過著簡樸的生活。別人不理解他,他說:“凡集聚起來的財產,貴在救貧濟困,不然,就成了守財奴!”後來,由於群雄四起,戰火不斷,他毅然參軍。建武八年(公元32年)他投奔識人用賢的光武帝,並協助劉秀西平隗囂。在破羌安隴的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腿肚子被箭射穿,流血不止,仍征戰直到獲勝,帝賜他三千隻羊,三百頭牛,他將這些犒品分發部下,深得將士的敬重和擁戴。建武十七年,他被授予“伏波將軍”稱號。
建武二十三年冬,南方陵五溪(今湖南常德)蠻暴動,朝廷多次派官兵鎮壓不能取勝,朝野為之震驚。這時馬援年已六十二歲,飽經風霜,有病在身,聞訊從床上一躍而起,披掛上馬,請纓出戰。光武帝憐他年老體衰,馬援說:“老當益壯,我還能披甲上馬!”他飛身上馬,率軍奔波在疆場上,屢戰屢勝,但終因病重不治逝於徵戰的軍旅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壯志。
馬援性格,勇猛異常,但過於剛硬,常欲做人所不能及之事,又容易得罪人,六十二歲染病依然抱著“老當益壯”的口號上陣,終於病死軍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