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

擘,名詞動詞兩種形態,琴界念作“劈”音。大指向身彈入曰“擘”。自篆文到甲骨文的演變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擘
  • 拼音:bò/bāi
  • 注音:ㄅㄛˋ ㄅㄞ
  • 部首:手
  • 部外筆畫:13
  • 總筆畫:17
  • 五筆86&98:NKUR
  • 倉頡:SJQ
  • 鄭碼:XMSM
  • 四角:70502
  • 統一碼:U+64D8
  • 筆順編號:51325141431123112
  • 造字法:形聲
  • 詞性:名詞/動詞
  • 結構:上下結構
漢字釋義,名詞,動詞,方言集匯,古琴指法,古籍解釋,字源字形,

漢字釋義

名詞

(1) 形聲。從手,辟聲。本義:大拇指。 同本義 [thumb]。
田字格中的“擘”字田字格中的“擘”字
於齊國之士,吾必以 仲子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2) 又如:擘指(大拇指)。

動詞

篆文到甲骨文的演變篆文到甲骨文的演變
(1) 分開;剖裂 [open;divide]。
乃擘青天而飛去。——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又如:擘開(裂開,切開);擘窠書(大字的通稱口擘窠,原指篆刻印章時加以分格,以便勻排);擘析(分析,剖析)。
(3) 撥彈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引申為彈奏 [play]。
若論彈琴擘阮,前後絕倫。——董解元《西廂記》
(4) 又如:擘阮(謂彈琴)。
(5) 砍,劈擊 [cut]。如:擘面(撲面,迎面);擘頭子(劈頭) 擗。
(6) 另見 pǐ 。

方言集匯

◎ 粵語:maak3
◎ 客家話:[寶安腔] mak7 pit7 bak7 [東莞腔] mak7 [台灣四縣腔] phit7 piak7 [梅州腔] mak8 mak7 bak7 [海陸豐腔] piak7 pit7 [客英字典] bak7 pit7 mak7 [客語拼音字彙] bag5

古琴指法

琴界念作“劈”音。大指向身彈入曰“擘”。用擘的方法,要將大指倒豎微屈末節,甲尖著弦而入,純取甲音,宜稍微用腕力,又不要有用力的形態。琴曲里用“擘”的地方不多,只在曲操結尾時,用它來應收音的“大撮”。
古琴指法-擘古琴指法-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厄切,音蘗。《說文》撝也。《廣韻》分擘也。《禮·內則》塗皆乾擘之。《疏》擘,去。乾,塗也。《李白詩》巨靈擘太華。
《說文》大指也。《孟子》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挽擘也。弓弩手張曰擘,足踏曰蹶。
《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集韻》蒲歷切,音甓。亦大指也。
《韻會》《正韻》𠀤毗亦切。與擗同。《六書故》借用捭。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的演變過程:
字源字形字源字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