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弦古鋼琴

擊弦古鋼琴

古鋼琴是鋼琴的前身,它是16世紀佛羅倫斯的樂器師發明的。和鋼琴一樣都是通過蹦緊的金屬絲弦的震動發音。

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又稱小鍵琴,是早期鍵盤樂器的一種,十五世紀便已出現。它由扁薄的長方形盒子構成,沒有腳,可以放在桌上彈奏。外觀雖然和大鍵琴一樣,但並不是撥弦發聲,而是用槌子(Hammer)敲弦發聲的,這種裝置和近代的鋼琴相似,只是裝置較為簡陋,音量較弱,音色也不太明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擊弦古鋼琴
  • 外文名:clavichord
  • 別名:小鍵琴
  • 音色:纖細
  • 發源地:佛羅倫斯
  • 時間:16世紀
概述,擊弦古鋼琴,詳細論述,

概述

擊弦古鋼琴英文:clavichord
古鋼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由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獨弦琴,(這兩種樂器對於後世古鋼琴和鋼琴的製作都有直接影響是畢達哥拉斯製作的),中世紀的波斯地區出現了索爾特里琴(撥弦)和杜西瑪琴(擊弦),這兩種樂器雖然在結構上很相似,卻在演奏方式上完全不同。杜希瑪琴在18世紀傳入中國,成為揚琴。
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興盛的古鋼琴家族樂器中,按照發音方式,就分有擊弦和撥弦兩大類。即:楔槌鍵琴羽管鍵琴
楔槌鍵琴即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 又稱小鍵琴
然而,其中最具影響力的還是被作曲家們所鐘愛的撥弦古鋼琴,也稱羽管鍵琴。 羽管鍵琴的結構原理和翼琴相似,只是撥弦的是鳥類的羽毛管。因為羽管鍵琴的琴鍵比較大,所以又稱大鍵琴
18世紀後期,由於音色的古板,表現力的狹窄,最重要的是很難象鋼琴那樣隨心所欲的彈出對比強烈的強弱音,所以逐漸被鋼琴取代在整個19世紀幾乎被遺忘。
但20世紀,在歐洲大鍵琴卻逐漸復甦。著名的蘭朵夫斯卡(20世紀早期巴赫平均律的權威演繹者)就是大鍵琴的極力推崇者。
古鋼琴的作品:
巴赫的32首《哥德堡變奏曲》
《小貓的賦格》(The Cat’s Fugue)由義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創作。

擊弦古鋼琴

擊弦古鋼琴
鋼琴音樂的發展與鋼琴樂器的發展演變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每一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都是以當時的樂器為基礎而產生的,因此,為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和理解樂曲,更準確地把握和演奏不同時期以及不同風格的鋼琴文獻作品,就需要對鋼琴樂器的發展歷程有更多地認識。
現代鋼琴的前身是擊弦古鋼琴和撥弦古鋼琴,與今天的鋼琴相比,人們稱它們為“古鋼琴”。擊弦古鋼琴又叫楔槌鍵琴,撥弦古鋼琴又叫羽管鍵琴,它們都是靠琴弦振動發音的弦樂性鍵盤樂器,在所有西方古樂器中是最簡單同時又是最微妙敏感和極富表情的。
首先介紹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
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又稱小鍵琴,是早期鍵盤樂器的一種,十五世紀便已出現。它由扁薄的長方形盒子構成,沒有腳,可以放在桌上彈奏。外觀雖然和大鍵琴一樣,但並不是撥弦發聲,而是用槌子(Hammer)敲弦發聲的,這種裝置和近代的鋼琴相似,只是裝置較為簡陋,音量較弱,音色也不太明亮。
擊弦古鋼琴或許是最為古老的帶弦鍵盤樂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Clavichord一詞最早出現在EberhardCersne作於1404年的一首名為《Minne regal戀詩歌手的規則》的詩歌之中。而關於這種樂器的最早圖畫,據說是在那不勒斯的創作的一幅壁畫中,時間約為1435年。約1440年。在阿勞特的手稿及德國音樂家菲爾東的論著《音樂精義》里,有它的結構圖示和說明。現存的最早的擊弦古鋼琴,製造於1537年,保存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另一架琴是1543由多美尼科製造,現存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的樂器博物館裡。
一般來說,擊弦古鋼琴僅僅是配有多根琴弦的單弦,通過鍵桿來操作。在鍵的遠端是金屬製成的小片,叫做切線,它們從下方敲擊琴弦,並且當鍵持續施壓時不斷地觸擊琴弦。因此,這些切線既是發聲器,又起到了橋樑的作用。由此產生的聲音纖細、柔軟,然而富於彈性。演奏時,切線與琴弦的連續接觸會給音響帶來極其豐富的差異——甚至會產生顫音(所謂的Bebung技術),而這在別的鍵盤樂器中是根本不可能產生的。直到19世紀,擊弦古鋼琴依然是作曲家們鐘愛的樂器(例如J·S·巴赫),並且是用以製造淺吟低唱般私密音樂效果的適當之選。人們一旦習慣了相對較為安靜的音量――它能將人引入沉思般的狀態――就會沉醉於音響的內在世界。他甚至可使自己迅速地適應槓桿裝置的聲音,最終安靜下來,“側耳傾聽”。
最早的擊弦古鋼琴音域有限,一般不超過二十個琴鍵,音量很弱。重擊琴鍵時,由於琴弦震動幅度過大,造成琴弦過大的張力,導致琴弦發音不準。此外,擊弦古鋼琴的琴弦較短,音域無法擴張,因此,演奏者多半只需用三個手指來演奏。但是,由於它自身特有的構造和發聲原理,使得擊弦古鋼琴具備獨特的音響效果和演奏特色。但是,又由於擊弦發音的特點,使得手指觸鍵的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鍥槌敲擊的力度,所以,使得擊弦古鋼琴即使在弱力度的音響範圍內也具有非常豐富的強弱變化。
擊弦古鋼琴主要是作為一種音樂教學和學習用的樂器。它具有金屬般的音色.在聲音的變化上具有多樣性,同時,可以非常容易地彈奏出如歌的效果。由於擊弦古鋼琴的音調變化多,許多作曲家發現它對於親切的室內樂是一種得體的樂器。擊弦古鋼琴適於演奏序曲、奏鳴曲、托卡塔和組曲。J·S·巴赫於1723年創作的二部和三部《創意曲集》,便是能夠體現擊弦古鋼琴演奏風格的重要文獻。人們在演奏中對歌唱風格的強調以及對力度細微變化的要求,推動了擊弦古鋼琴曲目的創作。適於擊弦古鋼琴演奏的曲目,在結構上通常是兩段體;類型上以歌曲改編曲、小型舞曲、田園曲、迴旋曲和練習曲居多;在情緒和風格上強調甜美和柔和。
作為一種延伸了的單弦,擊弦古鋼琴屬於“宇宙學的聲音裝置物”,象徵著世界及其數理的和諧。無論是正在逝去的中世紀,還是即將到來的文藝復興時期,世界都被理解為數與比例的內在相關的和諧複合物。由此,音樂的創作首先是一門科學,是與算術、幾何學和占星術並列在一起的。當時的許多音樂家和音樂理論家們同時也是數學家、占星士和醫生等等。至於音樂是否帶來愉悅以及關於它的審美方面,這些後世如此重視的要素,當時卻只是次要的。首先它必須具備了內在的“正確性”,接下來美的光芒才能照射出來。

詳細論述

鋼琴樂器的發展與鋼琴音樂創作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每一時代鋼琴音樂的成就都與鋼琴樂器的發展緊密聯繫著。追溯鋼琴樂器發展的歷史,能夠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鋼琴音樂作品的發展脈絡,從而有益於我們準確地演繹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鋼琴藝術作品。
擊弦古鋼琴和撥弦古鋼琴是流行於十五至十八世紀西方音樂世界的早期鍵盤樂器,是現代鋼琴的前身。在所有西方古樂器中是鍵盤及弦鳴樂器中最簡單同時又是最微妙敏感和極富表情的。
與擊弦古鋼琴同時代的另一類古鋼琴就是上面提到的撥弦古鋼琴,它又被稱為羽管鍵琴。這類樂器由一個很大的家族組成,它們的形制不一,名稱也很多。撥弦古鋼琴有許多歷史記載。最早的撥弦古鋼琴是1397年在義大利東北部城市帕度亞,由一個名叫赫爾曼的手工匠人製造的。
在製造原理方面,擊弦古鋼琴是根據測弦器的原理髮展而成的。其發聲機構主要由琴碼、弦軸、琴弦、齒軌、楔槌、全弦固定制音結、銷釘、琴鍵、平衡軌等部分組成。其中,全弦固定制音結是擊弦古鋼琴的制音裝置。這種制音結是用布條編織並固定在每一根琴弦上。由於制音結的作用,使得擊弦古鋼琴無論怎樣擊弦,琴弦都不是全段都發音的。
擊弦古鋼琴的發音特點在於:若要使琴弦發音,就必須使全弦固定制音結與琴弦之間被隔斷才能完成。而根據其構造,如要隔斷全弦固定制音結,琴弦就被分隔成為發音和不發音的兩段。只有不包含制音結的那段才能發音。因此,為了完成發音的過程,就必須藉助楔槌這一發音工具。在楔槌敲擊琴弦的瞬間,它首先會楔入琴弦,使得琴弦的一部分與全弦固定制音結之間被隔斷。這時的楔槌同時相當於一個琴碼或品的功能。之後,楔槌又在卡住琴弦的剎那,槌擊琴弦。使琴弦上與制音結相對的那一段發生震動,發出琴音。
羽管鍵類樂器是由撥弦鍵結構的索爾特里琴再加上精巧的鍵盤機構後演化而成的。羽管鍵琴的發聲原理與擊弦古鋼琴完全不同。其發聲機構主要由琴碼、琴弦、頂桿、頂桿滑動桿、低層導軌、琴鍵、琴鍵平衡軌等裝置組成。在頂桿上又有制音器、撥子、舌片、鬃毛彈簧、和樞軸等精細結構。
羽管鍵琴的機械核心是“頂桿”。即一根固定在琴鍵末端的細長木條。在頂桿的上端有一個開口。在開口處的樞軸上安裝著能上下活動的木製舌片。羽管或皮革材質的撥子就固定在舌片上。當琴鍵被按動時。撥子隨頂桿上升而去撥擊琴弦,在撥擊的剎那。制音器打開,使琴弦震動發音。當鬆開琴鍵時,頂桿下降,順勢而落的撥子迫使舌片繞樞軸向後轉動直到它能通過琴弦。之後,緊貼舌片的鬃毛彈簧將舌片彈回原處。與此同時,位於頂桿上端開口處的制音器也與琴弦發生緊密接觸,在制音的同時,也制止了頂桿的繼續向下滑動。這時,頂桿復歸原位,等待下一次擊鍵。
兩種古鋼琴在使用和演奏風格上是有區別的。
十七世紀的歐洲,除德國以外的其它國家,特別是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人們更傾向於喜愛羽管鍵類樂器。許多作曲家如D·斯卡拉蒂,亨德爾等,都曾為羽管鍵音樂作曲。巴洛克時期的歐洲,羽管鍵琴不僅作為一種及其普遍的獨奏樂器,而且還被用於在室內樂中彈奏數字低音,以及為歌劇和清唱劇中的宣敘調作伴奏。在法國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中,羽管鍵琴的最佳性能得以完全地、鮮明地體現。法國作曲家的音樂小品極具羽管鍵琴的特色。柔和、輕快而明晰,富有豐富變化的色彩,旋律有大量的裝飾音,對演奏者的鋼琴技巧和藝術趣味要求很高。羽管鍵琴演奏家及作曲家D·斯卡拉蒂發展了雙音、兩手交叉、重複音、超過八度的琶音彈奏技術等等。
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各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擊弦古鋼琴在擊弦發力時,由於著力點和震動點都在小巧的琴碼上,因而琴弦的震動幅度極小,發出的音量纖細微弱。
羽管鍵琴則音量較大,聲音色彩明亮。但缺點是,用鍵盤機械通過羽管撥弦,難以實現強弱的音量變化,難以控制音樂的力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得不增加羽管鍵琴構造上的複雜程度。增加頂桿、琴弦和琴鍵的數量。造成的結果是,羽管鍵琴通常有兩層鍵盤和數個音栓,通過轉換鍵盤和調節音栓而使頂桿於琴弦作多種結合,以達到改變力度與音響效果的作用。
總之,兩類古鋼琴所演奏的音樂,由於各自特有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情緒。它們雖然在音域、音量及演奏技巧上受到自身原理及構造上的限制,但它們特有的音色效果是巴洛克時期歐洲音樂風格特徵的體現。
對古鋼琴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編譯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這一工作是進一步開展鋼琴藝術研究和推廣鋼琴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