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萊蕭特

摩萊蕭特,荷蘭生理學家、哲學家,他直接從食物質量推證出人的心理活動,他認為“沒有磷就沒有思想”,磷元素與思想有著內在的聯繫,人的聰明才智取決於營養的好壞。主流唯物主義哲學家們把他們的觀點貶稱為“庸俗唯物主義”。他不是像其他哲學家那樣,脫離腦去空談精神的本質,所謂的“庸俗唯物主義”其實並不“庸俗”,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他們,應該為他們摘掉“庸俗唯物主義”的帽子,應該肯定他們對精神本質以及腦研究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本名:摩萊蕭特
  • 所處時代:上世紀40年代
  • 民族族群:荷蘭人
  • 出生地:荷蘭
  • 出生時間:1822
  • 去世時間:1893
  • 主要作品:庸俗唯物主義
摩萊蕭特(JacobMoleschott,1822-1893年),荷蘭生理學家、哲學家,庸俗唯物主義的代表之一。他的哲學思想和德國醫生及哲學家路德維希·畢希納(LudwigBüchner,1824—1899年)、瑞士博物學家卡爾·福格特(KarlVogt,1817—1895年)相近,不僅認為物質是世界的唯一本原,而且進一步認為精神或意識也是物質的、實體的東西。他直接從食物質量推證出人的心理活動,他認為“沒有磷就沒有思想”,磷元素與思想有著內在的聯繫,人的聰明才智取決於營養的好壞。主流唯物主義哲學家們把他們的觀點貶稱為“庸俗唯物主義。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哲學教科書中,也一直是把“庸俗唯物主義”作為一個錯誤的典型來介紹的。然而百餘年過去了,腦科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腦及精神的研究也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新進展,這些新進展向我們顯示,“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並不是毫無道理的。摩萊蕭特所指出的“磷元素與思想有著內在的聯繫”,這其實是一個天才的猜測,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生命化學家王文清教授在《宇宙·地球·生命——化學家眼裡的生命》一書中曾特別指出:磷是生命體系中最活躍的元素。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里夫婦(CarlandGertiCori)由於發現與糖原分解有關的磷酸化酶而獲得1947年諾貝爾獎;薩瑟蘭德(Sutherland)由於提出磷酸腺苷(cAMP)是激素第二信使學說,獲1971年諾貝爾獎;克萊柏(E.G.Krebs)和費歇(E.H.Fischer)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可逆蛋白質磷酸化作用’,提示了外界生物信息在細胞內傳遞的基本原理和方式,獲199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磷在生命科學中獨特的地位,已引起許多科學家的注目。磷在生命科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作者認為,磷元素和“可逆蛋白質磷酸化作用”極可能在大腦的精神活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摩萊蕭特關於“磷元素與思想有著內在的聯繫”的觀點極可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對於摩萊蕭特指出的人的聰明才智、人的思想與食物和營養有關這一點。王文清認為,他的這一觀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腦是一個思維器官,它在工作時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如果人體不能向大腦供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物質,那必然會影響大腦的思維功能,必然會影響人的聰明才智。例如在高考前夕,許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了許多好吃並且富於營養的食物,希望通過補充營養來提高大腦的思維功能,這是很有道理的。美國和瑞典的科學家先後發現:猶太人之所以智商超群,與猶太民族飲食中的一種能夠激發記憶能力的物質有關。
由於受歷史條件和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摩萊蕭特等人把大腦產生精神的過程描述成一種簡單的、機械的過程,他們其他的一些哲學觀點也存在著片面或錯誤之處,但是他們對大腦基本工作方式和精神本質的認識並不是毫無價值的,相反,他們能在19世紀50年代就提出這么多有價值的觀點,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摩萊蕭特不是像其他哲學家那樣,脫離腦去空談精神的本質,所謂的“庸俗唯物主義”其實並不“庸俗”,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他們,應該為他們摘掉“庸俗唯物主義”的帽子,應該肯定他們對精神本質以及腦研究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