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清華大學,實驗室是經原國家計委和原國家教委批准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86年開始籌建,1988年11月通過驗收。實驗室實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實驗室主任負責制。經教育部批准,實驗室現任主任由清華大學雒建斌教授擔任,中南大學鐘掘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優秀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
  • 批准單位:原國家計委和原國家教委
  • 開始籌建時間:1986年
  • 通過驗收時間:1988年11月
簡要概況,所獲榮譽,科學研究,學術組織,研究人員,儀器設備,

簡要概況

實驗室主要從事摩擦學與微納製造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同時還開展相關的套用技術研究並提供技術諮詢服務。研究領域涉及摩擦、磨損、潤滑、表面工程、微納製造、智慧型系統、微納光電器件等。實驗室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國防項目、國際合作和企業合作項目等大量科研任務。研究成果對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摩擦學與微納製造領域重要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多學科組織,由中心實驗室和4個研究室組成。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有在職人員67人,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29名, 在站博士後20人。研究人員中有博士學位者50人,占固定人員總數的75%,實驗室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7名)等各層次人才。自1988年成立以來,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科技進步獎1項,發明獎2項,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2項,省部級獎25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美國摩擦學與潤滑工程師學會年度最佳論文獎1項,英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工程期刊2008年最佳論文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2部,其中英文專著2部;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50多項。近5年中,實驗室已承擔和完成各類重大科研項目220餘項,科研經費逾億元人民幣。

所獲榮譽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優秀類實驗室。

科學研究

自1988年成立以來,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發明獎2項,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2項,省部級獎23項,美國摩擦學與潤滑工程師學會年度最佳論文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2部;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0多項。近五年來,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00多項,包括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863計畫項目、國防項目以及大量國際合作和企業合作項目,研究經費約2500萬元。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摩擦學理論與技術表面、界面理論與技術微納製造理論與技術智慧型與生物機械設計理論與技術微納光電測試理論與技術

學術組織

主 任
鐘 掘
教 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教 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教 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委 員
陳大融
教 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
委 員
教 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委 員
郭東明
教 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委 員
郭萬林
教 授
委 員
胡元中
研究員
清華大學
委 員
黃 平
教 授
委 員
李滌塵
教 授
委 員
李 健
教授級高工
委 員
林忠欽
教 授
委 員
劉 焜
教 授
委 員
劉 瑩
教 授
委 員
史鐵林
教 授
委 員
嚴新平
教 授
委 員
張永振
教 授
委 員
趙亞溥
研究員
委 員
周仲榮
教 授
秘 書
張晨輝
副研究員
清華大學

研究人員

在職人員共有23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教授、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7人,講師、助理研究員:3人,高級實驗師等:6人。

儀器設備

實驗室繼續堅持對國內外的開放,新立項開放基金課題15項,資助金額達20萬元。實驗室的大型儀器設備包括掃描電子顯微鏡、納米壓痕儀、形貌儀、摩擦磨損試驗機等全面對外開放服務,為開放基金課題以及校內外的相關科研項目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測試服務。
實驗室在原有辦公和實驗室面積的基礎上,擴建了400平方米的實驗室,其中包括90平方米的超淨工作間,加上新設立的微納製造、智慧型與生物機械和微納光電技術三個研究室的辦公室和實驗室,使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的總面積達到3000多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對辦公室和實驗室的布局進行了大的調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