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火炕

搭火炕

冀東一帶的火炕多是用土坯搭成的。炕搭在住室臨窗一側,灶一般壘在過堂屋,灶與炕隔界山牆相通。壘左右山牆時預先砌出煙囪。平房,則在房頂上與牆內煙囪相通出一節缸管。瓦房,多在房頂上用磚壘煙囪,與牆內煙囪相通,還有的從前坎牆預留煙道,在房前一角壘煙囪高出房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搭火炕
火炕的來由,冀東火炕類型,火炕的構造,炕爐子與矮煙,

火炕的來由

俗話說:“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就是過去普通農家對富裕生活的形象描繪,也是窮苦百姓的奮鬥目標。熱炕頭和老婆、孩子、土地、耕牛相提並論,可見火炕在北方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辭源》釋炕:“北方的一種床。用土坯或磚石砌成,下有孔道,可生火取暖。”炕是農家小憩、睡覺的地方,一般搭在住室,高出地面,與過堂屋的柴灶相連,煮飯的餘熱溫炕,夏不潮濕冬不涼。莊稼人勞作一天,勞累睏乏,填飽肚子後,溫水洗把臉,熱水泡泡腳,往熱炕上一躺,一家人談談春種秋收,嘮嘮男婚女嫁,舒服愜意,其樂無窮。尤其是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肩腿風寒者,睡熱炕有療疾去病作用。
炕,歷史悠久,逐步演變進化。據《中華之最大典》載:袋穴式房址,“建於約43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坐落在寧夏固原縣莧麻灣廟台子台地上。遺址依山面水,坐南朝北(編者註:疑為坐北朝南);平面成圓角長方形,東西寬3米,南北長3.8米,深1.3米;四壁外弧呈袋形豎穴狀。居住面有火塘、灶坑、柱洞及兩個耳洞。”火塘即室內地上挖小坑,四周壘石,中間生火取暖。火炕是在火塘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引煙從磚石孔洞中穿過,使磚石熱而保溫。西安半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F6平台,有9層紅燒土,經考證,系9次抹泥巴烘烤所致。此即火炕的雛形。北方發現的渤海時期(713~926年)的居住遺址中,大都有火炕一類的取暖設施。關於火炕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宋代范成大的《丙午新正書懷》詩。詩中有“穩坐被爐如臥炕,厚裁棉旋勝披氈”的句子。南宋時期朱弁作為中原使臣出使金國,曾一度被留北方。此間,他寫過《炕寢詩三十韻》,詩曰:“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蹤伏。西山石為薪,黝色驚射目。方熾絕可邇,將盡還自續。飛飛涌玄雲,焰焰積紅玉。”記實詩文說明了女真族當時即居住在這種有火炕的屋內。有的專家考證,火炕始於中醫療疾,相當於灸和拔火罐
隨著炕的出現,與炕相關的炕席、炕琴(置於炕上,放衣服、被褥的矮櫃)、炕桌等別具特色的家居什物便應運而生。

冀東火炕類型

冀東一帶的火炕多是用土坯搭成的。炕搭在住室臨窗一側,灶一般壘在過堂屋,灶與炕隔界山牆相通。壘左右山牆時預先砌出煙囪。平房,則在房頂上與牆內煙囪相通出一節缸管。瓦房,多在房頂上用磚壘煙囪,與牆內煙囪相通,還有的從前坎牆預留煙道,在房前一角壘煙囪高出房頂。
火炕多是一年搭一次,清理炕內煙子,換下的炕坯作肥料。炕坯、炕煙子含鉀豐富,作底肥、追肥均可。搭炕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搭出不犯風、滿炕熱的炕,確實需要技術,屬於瓦工的專門手藝。
通常的習慣是“七行(xìng)鍋台八行炕”,炕比鍋台高出一行。八行炕加上炕沿,成人坐高矮合適。灶台比炕矮一行,炕好燒。先以磚“單跑”即“臥壘”八行為炕牆子,上覆木質炕沿。炕沿兩端插入左右牆中5厘米左右固定。炕牆子與前坎牆、山牆、界山牆合成匣子狀,稱為炕洞。炕洞四周以草泥抹平,以防漏風。搭炕前,先以細沙鋪底,煙囪一側比灶台處高出2寸左右。

火炕的構造

土坯炕的基本結構。第一步,順炕沿方向以土坯鋪底,左右靠牆,行與行之間為煙道,距離為土坯的寬度,塊與塊頂緊。此煙道要對準與灶相通的煙道和山牆煙囪的入口。第二步,鋪底的每一塊坯上豎兩塊坯為柱(行話稱立樁),兩個柱上平架一塊坯為梁。一底、二柱、一梁構成一個口字。四塊坯可算一個單元,如此若干個單元把炕洞架滿。樑上與炕沿垂直平鋪土坯為面,塊與塊要頂緊。第三步,炕面鋪完後,以草泥抹平抹嚴。實際操作的方法是,邊立柱、架梁邊鋪面。炕面抹好後,馬上在灶內燃火燒炕,直到把炕面燒乾為止,以免草泥把坯洇濕折斷。
火炕的結構火炕的結構
還有一種是“堆面炕”,即炕面鋪坯的同時,坯與坯之間以泥粘合,不再以草泥抹面。“堆面炕”的優點是,炕熱得快;缺點是保溫性能不好,愛塌壞。
為防止炕面涼熱不均,手藝人研究出了“斷梁”,採取此法可以使炕面受熱均勻。所謂斷梁,即把炕頭(挨灶的一端)、炕梢(挨煙囪的一端)處的坯梁斷開稍窄於土坯寬度的一個縫。這樣,煙入炕洞後,可以前、左、右三個方向貼炕面前進,不受梁的阻擋。煙順炕內諸煙道集中到炕梢斷梁處,再統一奔山牆煙囪。還有一種“花洞炕”,即組成梁的坯之間均留出三四指寬的縫隙,鋪炕面的坯之間均抹泥粘合,然後草泥抹面。

炕爐子與矮煙

過去冬閒時節,多數農民為節糧省柴,一天吃兩頓飯。僅憑做兩頓簡單飯菜所燒的柴草,炕雖溫熱,但室內還是顯冷,多以攏火盆輔助取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從20世紀60年代起,搭爐子燃煤取暖。爐子與炕相通,稱地爐子或炕爐子。爐面與地面相平或略高。爐子原多砌於住室,為室內乾淨又防煤氣中毒,後多改砌於過堂屋,與灶台並列。爐子的煙道穿牆而過,通入炕內。為爐子好燒不犯風、爐子跟前的炕面又不過熱,在炕洞內靠界山牆可砌一矮煙囪與爐子相通。(如下頁圖)矮煙囪基座3行,座上左、右、前三面留煙道,煙道2行,上面1行土坯蓋頂。煙囪的上面與炕面之間留一定間隙。
炕爐子與矮煙囪示意圖炕爐子與矮煙囪示意圖
現在,農民種莊稼很少用炕坯作肥料,炕的搭法也已改變,多以磚平壘作柱,用石棉瓦或水泥板鋪面,煙道寬而無梁。又有人發明了“吊炕”,實則是架起來。吊炕,是用若干有一定距離的三行磚垛架起一層相當於磚厚的水泥板,板上再壘三行磚垛,上漫一層水泥板為面。這樣,炕的上下散熱,提高了熱能利用率。炕爐子基本還是原來搭法,有的還安裝了土暖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