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廳

搬鋪一般指本詞條

傳統習俗在人將死進入彌留狀態〈俗稱“毋知人”〉之前,要先把病重者搬到客廳左側的房間休息,等到進入彌留狀態時,才方便把將逝者移到家中的客廳,這個動作稱之為“搬鋪”,因為客廳的空間很大,而且是祭祀神明與祖先的地方,在這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才有壽終正寢的意味。也有人認為正廳是家中最好的位子,因此辭逝於正廳才光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摒廳
  • 別名:搬鋪
  • 目的:將神明移走
  • 特點:其子孫必須隨侍在側
定義,用途,

定義

將臨終之人移出來之前,必須先將客廳打掃乾淨,因此搬鋪又稱為“摒廳”。摒廳主要是將神明移走,但是在台灣民間信仰習俗里,移動神明必須先擇日,在請示神明後,才可以進行移動,而一個人從彌留到往生其實是很短暫的,根本沒有辦法移動神明,人們只好用米篩或模〈用來做粿或圓仔的竹編圓形器具〉來遮神;到了現在,大多改成用白紙或黃布來遮住神明以及門聯、鬥神等紅色的物品,是為遮紅,以便將正廳改為靈堂。

用途

臨終之人移到正廳時,其子孫必須隨侍在側,在移入正廳之前,則需架設床鋪,過去以長板凳上架門板或床板,上面再鋪上草蓆當鋪位,但在客家人的習俗中,則是直接在地上鋪上蓆子,不須再架設床鋪。依傳統的慣例,如果是家中長者過世,男性置於正廳的左側〈面向門外的左側〉,反之,女性則置於右側,但若家中尚有長者,亡者則需移鋪至側室,不能置於正廳,但現今房屋構造的改變,若只能置於正廳,則需置於左側;若在未成年即夭折的人,只能將遺體置於鋪有稻草或草蓆的地上,不能移入正廳內。
在搬鋪時,須將頭朝外、腳朝內,等移至正廳時才將頭朝內、腳朝外,這麼做主要是意味著方便亡者出門。但是若未及時在斷氣前摒廳的話,在將遺體移置靈堂的過程中,為保持家中淨潔,是不能碰到任何東西的,尤其是房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