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缽圖(朱玉創作中國畫)

揭缽圖(朱玉創作中國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揭缽圖》在佛教題材繪畫中青史留名,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初《佩文齋書畫譜》等史籍中明確記載,朱玉《揭缽圖》真跡存世僅有兩本。對比浙博本和美國本,後者人物線條更加飄逸,幾無斷筆,面部結構精準,服飾線條灑脫,而浙博本有近半人物線條出現斷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缽圖
  • 作者:朱玉
  • 年代:元代
  • 類別:書畫
  • 規格:縱27.7、橫 111.4厘米
作品內容,流傳過程,作者簡介,

作品內容

揭缽圖》描寫的是《寶積經》中故事:鬼子母暴虐成性,生子一萬,殺人子女為食。如來佛遂將其幼子鎮於琉璃缽中,鬼子母率眾魔百十餘揭缽救子未果。佛趺坐蓮台,莊嚴自如,鬼子母最終發誓永不殺人,皈入佛門,鬼子得從缽中放出。該故事宣揚的是佛法無邊、邪不勝正之理。

流傳過程

朱玉的《揭缽圖》,其實是臨摹北宋大畫家李公麟《劫缽圖》。李公麟本原為宋代宣和皇家秘藏,到了元代先歸宜興人吳大本 收藏,後轉歸大收藏家陸全卿 所有。李本在陸家期間,朱玉臨摹了兩個本子。《揭缽圖》中即使人物小如豆蔻,線條都綿延不絕。而明清寫意面部沒有解剖特徵,服飾線條無動感,春夏秋冬一身衣。史料記載,沈周曾臨朱玉數遍,但不得要領而放棄。
其中一個版本藏於朱家,明代為吳純甫所藏,清代被蘇州陸氏收藏,1965年,陸家將此卷捐給國家。1987年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謝稚柳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啟功等對此卷作出鑑定意見:“此本真好,卷後跋真”,這就是浙博本。
而另一本在民國期間被一位姓蔡的惡人得到,差點被賣到國外,幸被民國四大公子之一、袁世凱次子袁克文買下。然而這也只是延緩了《揭缽圖》“出國”的腳步,此卷最終被帶出中國,流落美國,後人稱其為“美國本”。此本後來幾經周折又回到中國,並在2012年登上拍賣場,這也是《揭缽圖》民間收藏的唯一真本。也是“浙本”和“美本”在經歷百年離別後的首次重逢。

作者簡介

朱玉(1293―1365)字君壁,一作均壁,崑山(今江蘇崑山)人。雖然不如蘇州老鄉沈周文徵明等人名氣大,但他是自李公麟以來宋元工筆人物繪畫的“終結”者,是最後的代表人物。宋元工筆人物畫的線描,可以從頭到腳無一斷筆,但是卻符合人體的解剖結構,造型簡練精準,寥寥數筆即可刻畫出四季服飾的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