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劇

揚劇

揚劇,是江蘇省揚州市的地方傳統戲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流行於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地區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及南京、上海一帶。它以揚州民間歌舞小戲花鼓戲和蘇北民間酬神賽會時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戲為基礎,吸收揚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調而最終成型。

揚劇歷史悠久,遺產豐富,不僅是揚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地方戲曲發展史上也有著特殊的地位。揚劇音樂曲牌眾多,角色有生、旦、淨、醜等,重視醜、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劇風格。

2006年5月20日,揚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5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揚劇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Ⅳ-56
  • 申報地區:江蘇省揚州市
歷史淵源,起源,發展,藝術特徵,音樂曲牌,伴奏器械,角色行當,分布地區,代表劇目,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榮譽表彰,社會活動,

歷史淵源

起源

揚州花鼓戲和揚州香火戲是揚劇的雛形。揚州花鼓戲原為對歌對舞的打對子,只有一小旦與一小丑兩個角色表演,后角色有所增加,並穿插以笑活打諢,清康熙年間即有此類花鼓戲的演出,社班在吸取徽班和揚州清曲劇目後,形成比較成熟的花鼓戲,因花鼓戲以絲弦樂器伴奏,唱腔細膩,故俗稱“小開口”。揚州香火戲由原農村燒香敬神、香火會演變而來,“香火”即主持香火會活動的男巫:因香火戲以大鑼大鼓伴奏,唱腔高亢,故俗稱“大開口”。

發展

1911年,揚州香火戲由揚州進入上海,改稱維揚大班,揚州花鼓戲先到杭州大世界演出。
1920年,揚州花鼓戲進入上海,揚州香火戲改稱維揚文戲,兩者語言一致。
1931年春,在上海聚寶茶樓以維揚戲名義联合演出《十美岡》,為揚劇發展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1954年,把維揚文戲定名為揚劇。

藝術特徵

音樂曲牌

揚劇音樂屬於曲牌體,主要由花鼓戲音樂、香火戲音樂和揚州清曲、小唱三部分組成。花鼓戲音樂包括種大麥調、磨豆腐調、深親調、跌懷調等曲調,風格健康淳樸、生動活潑;香火戲音樂包括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調、漁調等曲調,高亢粗獷,鄉土氣息濃郁;揚州清曲和揚州小唱包括滿江紅、疊落、侉侉調、梳妝檯、剪剪花等曲調,行腔優美,典雅細膩,娓娓動聽。

伴奏器械

揚劇伴奏有文、武場之別,文場有主胡、正弓、琵琶、三弦、揚琴、笛、嗩吶等樂器,武場有板鼓、大鑼、小鑼、鐃鈸、堂鼓等打擊樂器。揚劇的伴奏輕俏流麗,既規範而又靈活,色彩鮮明,個性獨特,在一般劇種中較為少見。

角色行當

揚劇的角色行當雖有生、旦、淨、醜之分,但區別並不嚴格,演員戲路較寬,在唱腔上也只分男腔、女腔。各行當的表演多從崑劇、京劇借鑑吸收而來,但始終保持著花鼓戲樸素、活潑的特點,生活氣息濃重。揚劇一向重視醜行和旦行的表演,一醜一旦的傳統劇目很多,由此形成了揚劇特有的喜劇風格。

分布地區

揚劇是最能代表揚州地域風情的民眾藝術,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南京、泰州、淮安,以及上海市和安徽省的天長、滁州、來安等鄰近江蘇的地方。

代表劇目

揚劇的傳統劇目有四百多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審土地》、《繡符緣》、《王昭君》、《鬧燈記》、《三戲白牡丹》、《命婦宴》、《樵夫與畫女》、《鴻雁傳書》、《百歲掛帥》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揚劇有較高的觀賞性和審美性,思想內涵豐富,能傳達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觀念和審美風尚,具有歷史文化的認知和研究價值,是中國戲劇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傳承現狀

近十多年來,由於受到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的衝擊,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改變,揚劇觀眾減少,劇團生存艱難,整個劇種面臨生存危機。

傳承人物

李開敏,女,漢族,1939年生,江蘇揚州人。2008年2月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
汪琴,女,漢族,1940年生,江蘇揚州人。2008年2月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

保護措施

揚劇的傳承有科班形式的師徒傳承和家族傳承兩種譜系,科班形成的金派、高派與華派並稱揚劇三大流派。另有儀征崔氏世系、江都吳氏世系等揚劇的三大流派及各科班、各家族世系都培養出了不少傑出人才,老一輩的有臧雪梅、高秀英、金運貴等,中年一輩的有李開敏、汗琴、姚恭林等,青年一輩的有梅花獎得主徐秀芳、李政成(另獲白玉蘭獎、文華獎),以及孫愛民、葛瑞蓮、趙紫君、王瑞如等。
揚州大力發展戲曲事業,致力於培養優秀青年揚劇演員,通過開設戲曲文化課程、成立大師工作室、並挑選了一批演員送入中國戲曲學院進行系統學習來為揚劇發展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2年,揚州市揚劇研究所創作演出的現代劇《青春樹》獲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社會活動

2014年3月,新編歷史劇《衣冠風流》參加在上海舉辦的蘇滬舞台藝術精品劇目交流巡演,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空中劇院進行了全劇實況錄像並在央視播放。
2014年10月,揚劇研究所《白蛇傳》劇組走出國門,代表江蘇省赴韓國全羅北道參加國際藝術節演出。
2018年10月16日,揚劇傳統經典劇目《百歲掛帥》作為2018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舞台劇目之一,由揚州市揚劇研究所的青年演員們在江蘇南京紫金大戲院演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