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骨會

掩骨會在西門外有義地數處 , 葬埋異地貧民屍體。每年春秋 , 並著人各處撿取暴露骨骸 , 以土掩埋。舊時城外西南一帶是曠野荒郊 , 無墳地的貧民 , 多葬亡人在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掩骨會
  • 俗稱:亂葬崗
  • 該會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 性質:公益
由於無人管理 , 任意埋葬 , 津人俗稱“亂葬崗”。有用葦席捲埋者;有用“薄皮材”土葬者 , 俗稱“狗碰頭”。因掩埋不深 , 引來野狗扒席撞材 , 爭食屍骨 , 枯骨遍地。 津門士紳華龍藻遂聯合志同者 , 上書該管衙署獲準 , 並撥官地 13 萬平方米 , 以掩露骸。設會於西關大街 , 初名掩骼會 , 後習稱掩骨會。
該會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直至乾隆四十年 (1775) 有志者仍在此辦會 , 繼續此項善舉。嘉慶年間 , 水災為患 , 無人收驗的屍體 , 皆由掩骨會葬埋。道光二十四年 (1844) 仍有 60 餘人每日捐錢四文 , 以助會用 , 埋葬倒斃街頭巷尾的無主屍體。 20 年代逐漸冷落 , 至不復存在。
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