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珠三角一體化2014-2015年工作要點

推進珠三角一體化2014-2015年工作要點基礎設施是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推進珠三角一體化2014-2015年工作要點
  • 基礎設施: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 產業布局:推動重點產業合作
  • 公共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根據《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現“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的通知》(粵辦發〔2013〕13號)確定的有關工作任務,為進一步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珠三角一體化進程,現提出2014-2015年工作要點:
一、推進一體化重點領域工作
(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等參與)
1.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制訂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省鐵路網規劃、珠三角軌道交通一體化方案等檔案。貴廣、南廣鐵路建成通車,開工建設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等鐵路項目。廣佛肇城際、莞惠城際先行段建成通車,開工建設佛莞城際廣州南站至望洪站段等城際軌道項目,加快推進佛山捷運2號線二期工程建設。2014年,開工建設深圳外環高速公路等3個項目,建成廣樂高速公路廣州清遠段等3個項目,建成通車裡程131公里;2015年,開工建設廣佛肇高速公路廣州至佛山段、深中通道等項目,建成新會至台山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裡程155公里;推動廣明高速儘快建成全線通車。2014年,開工建設惠州軍民合用機場項目;建成廣深港客運專線福田站。
2.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珠海橫琴、高欄和中山嘉明電廠擴建等天然氣電聯產項目以及省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珠海金灣LNG接收站、荔灣海氣上岸工程等天然氣利用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建設台山核電站一期工程、中山火電熱電聯產項目和深圳現代、惠州大亞灣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推進佛山三水工業園等國家分散式光伏發電規模化套用示範區、肇慶新區分散式能源站建設。2014年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項目建成投產。
3.推進水資源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深入實施東江流域、鑒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爭取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總體方案儘快獲國家批覆,並加快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加快建設廣州市北江飲水工程、東莞市東江水庫聯網供水水源工程等項目。
(二)產業布局方面。(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金融辦等參與)
1.推動重點產業合作。制定實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出台促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政策措施,以100家全國先進裝備製造企業為重點目標,推動珠江西岸五市一區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促進珠江西岸地區沿海、沿江先進裝備製造業的聚集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零部件全球招商平台,推動六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做好園區發展規劃,提出汽車零部件產業“貿轉工”路徑。爭取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中國手機創新周活動。督促經濟圈產業協作規劃和產業合作協定的落實。
2.深化商貿流通合作。推動廣州醫藥獅山物流中心、唯品會肇慶華南倉儲物流中心、佛山塑膠製品國際採購中心等項目建設。辦好珠中江進出口商品展銷會。
3.推進金融一體化。加快推進商業銀行互設支行和營業網點,擴大商業銀行通存通兌範圍,逐步取消異地存取款手續費。加快建設統一徵信體系,推進支付結算、徵信服務和銀行卡網路建設。
(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省財政廳牽頭,省教育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廳、衛生計生委等參與)
1.實現資源共享。2014年,實現鄉鎮(街道)和社區就業服務平台信息網路全覆蓋和住房保障信息全省聯網。2015年,初步建立省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建成“粵教雲”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區域內衛生計生信息互聯互通和協同管理。實現所有地級以上市和港澳地區公交智慧卡互聯互通。
2.加快制度對接。制訂實施異地務工人員享受基本公共服務辦法,提高隨遷子女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比例。做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落實雙向管理職責試點,推廣流動人口格線化管理,深化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全省“一盤棋”機制建設。貫徹實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基本實現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全省基本實現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珠三角實現就業失業登記統一憑證。
3.縮小城鄉差距。繼續實施“千校扶千校”行動計畫,擴大珠三角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的覆蓋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力爭實現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加大對農村客運的投入,鼓勵有條件的鄉鎮逐步將簡易站升級到等級站。
(四)環境保護方面。(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等參與)
1.加強水環境聯合保護。2014年完成鄉鎮以上集中式供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2015年珠三角發達地區90%以上農村飲用水源供水納入城鎮統一供水。加強西江水源保護。重點推進廣佛跨界河段污染整治,2015年佛山水道水質基本達到Ⅳ類。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5年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6市的建制鎮基本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珠三角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
2.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實施珠三角清潔空氣行動第二階段計畫。推進火電廠脫硫脫硝,2014年所有12.5萬千瓦以上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完成脫硫設施煙氣旁路取消工作。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2014年全面實現供應國V車用汽油,確保2015年底前基本淘汰區域內黃標車。加快推進西江兩岸統籌規劃,推動產業協調合理布局,共同保護西江流域空氣環境。
3.加強土壤和重金屬污染防治。開展珠三角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2015年廣州、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江門等6市完成1項以上受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工程,其他市開展1項以上受污染耕地修複試點示範工程。
4.強化協同聯動機制。完善區域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珠三角區域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實現水質自動監測站全部與省聯網,加強流域(河流)上下游水環境安全信息共享。重點建設國家、省重點監控企業和環境風險源動態數據中心。推行移動執法系統,逐步實現區域移動執法對接。健全區域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
(五)城鄉規劃方面。(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等參與)
1.最佳化城鎮化空間布局。編制實施珠三角全域規劃。制訂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綱要編制指引。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站場TOD綜合開發。整合環珠三角城市,構建“廣佛肇+清遠、雲浮”、“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陽江”3個新型都市區。
2.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探索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規劃管理和實施機制,推動編制城際重點交界地區整合規劃和專項規劃,統籌規劃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以城鎮群和都市區為單元的人口、經濟、環境信息統計機制。
3.加大“三舊”改造力度。2014年,出台深入推進“三舊”改造相關檔案。加強規劃管控和計畫調控,最佳化審批流程,實現“三舊”改造用地網上審查。到2015年,“三舊”改造面積達48.38萬畝。
(六)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設方面。(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通信管理局等參與)
1.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珠三角無線城市群建設規劃,推動珠三角智慧城市建設。推進3G、4G網路建設,2015年,固定寬頻接入用戶達2250萬戶,光纖接入用戶達650萬戶,3G/4G基站超15萬個,無線區域網路接入熱點(AP)數量超過34萬個,力爭實現珠三角通信資費一體化。擴大三網融合試點範圍,研究制定推進“三網融合”的價格配套政策。
2.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編制廣東大數據發展規劃和發展智慧型製造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行動計畫。出台省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2014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000億元,同比增長20%.實施雲計算示範工程,扶持10家龍頭企業在雲計算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方面取得突破。實施智慧型製造示範工程,每個行業選取3家企業開展“設備換人”改造示範工程,選取10條生產線進行“生產線與生產系統”改造工程,到2015年,利用信息技術改造主導產業企業100家,建設10個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創建1-2個國家級智慧型製造試點。
3.以信息化手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2014年,省網上辦事大廳連通到鎮(街)一級,開通企業專屬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2015年,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率達90%,社會事務網上辦理率達85%.建立全省統一的電子證照系統,建成省、市兩級連通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七)物流方面。(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質監局,省郵政管理局等參與)
1.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制訂實施南方現代物流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方案,率先推進珠三角物流平台與國家標識平台對接。開展物流領域的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認定工作,認定一批省級物流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推廣廣州車聯網和“行訊通”。
2.強化物流標準化建設。制訂珠三角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規劃,開展物流標準“貫標行動”。鼓勵支持我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物流業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依託物流行業組織,推動珠三角物流標準化,加強物流標準實施和推廣,開展物流標準化示範創建工作,重點推動托盤標準化試點。建立物流標準信息資料庫,落實物流標準化技術推廣。
3.推進物流產業一體化。培育建設一批專業性強、綜合程度高、功能複合的省級物流園區。以保稅物流為依託,建設一批國際物流園區。充分發揮各類園區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優勢,為國內和國際大型跨境電子商務全球總部、區域總部、技術創新中心、營運中心和物流分撥中心等建設提供完善的服務支撐。加強和改進城市配送管理,發展珠三角城市物流配送,促進電商物流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開展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範企業認定工作。推進快遞服務製造業工作。促進快遞業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推動跨境快遞服務跨境電商。
(八)科技創新方面。(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參與)
1.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粵發〔2014〕12號)相關工作要求,實施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畫,加快推進工業、農業、社會發展和科技服務業等四大主體科研機構建設,加快制定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條例。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014年達2.6%,2015年達2.7%。
2.深化區域科技合作。2014年組織實施8個重大科技專項,推進10個產學研重點合作項目,新建5家高水平研究院。聯合共建一批產學研公共創新服務平台,力爭到2015年,珠三角產學研創新聯盟數量達到120家。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2014年培育引進國家傑出青年8位以上、國家973首席科學家5位以上。
3.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重點推進廣州、深圳兩大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和中新(廣州)知識城、中德(佛山)工業服務區、中以(東莞)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東莞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珠海航空產業園等重大協同創新平台建設。落實省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推動中山、惠州、珠海、佛山等市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
(九)生態安全體系建設方面。(省林業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海洋漁業局等參與)
1.加強國土生態空間管控。構築由珠三角外圍環形生態廊道和藍色海岸帶形成的生態安全螢幕障,劃定珠三角生態控制線,到2015年,深圳、東莞兩市生態控制線精細管理逐步規範,其他7個市完成生態控制線劃定。強化區域生態用地用途管制,到2015年,陸域生態功能用地規模占國土比例達20%。
2.加快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實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51.50%、森林蓄積量達13967.41萬立方米、森林碳儲量達36785.58萬噸。加強森林公園體系和城鄉公園綠地建設,2015年森林公園達371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
3.加強耕地、林地保護利用。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達80.68萬公頃。科學劃定森林、林地、濕地和物種保護紅線,制定各保護區域等級的管控措施,建立林業生態紅線地理空間資料庫。
4.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快自然保護區體系建設、濕地保護和恢復,2015年自然保護區總數達98處、濕地公園數量達59處。加強近海岸受損生態系統修復,2015年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93%、海洋功能區水質監測覆蓋率達80%。
(十)旅遊方面。(省旅遊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港澳辦、口岸辦等參與)
1.完善旅遊合作機制。推動各市旅遊規劃、跨區域旅遊發展規劃和重點旅遊區規劃銜接,合理安排旅遊功能分區,實現區域旅遊開發一體化。
2.強化旅遊整體行銷。推出“網上珠三角”,推介珠三角旅遊整體形象。加快推出珠江口岸“廣府文化。嶺南山水”、珠江東岸“都市旅遊。濱海度假”、珠江西岸“僑鄉文化。海濱溫泉”等國際旅遊品牌,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個經濟圈實現旅遊整體行銷。
3.深化跨境旅遊合作。制訂加強與歐美和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深化旅遊交流合作五年計畫。宣傳推介廣州白雲機場72小時過境免簽和144小時便利簽證等入境政策及產品。制訂省遊艇管理辦法,以廣州、深圳、珠海、中山市為試點,推進粵港澳遊艇旅遊創新合作。加強西江流域旅遊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
4.加強旅遊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完善旅遊安全管理標準體系,制訂工業、綠道等旅遊服務規範。提供旅遊信息服務,推動珠三角遊客集散中心建設,完善旅遊標識系統建設。
二、深化經濟圈建設
(一)推進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廣州市政府牽頭,佛山、肇慶市政府參與)
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成黃欖幹線、金沙洲大橋擴建、龍溪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項目,推動廣佛環線(佛山西站-廣州南站)、廣佛肇城際等城際軌道建設。加快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建設。推動珠江上下游水域治理一體化,重點開展廣佛16條交界河涌綜合整治。在教育領域逐步建立廣佛肇三市統一的數字證書認證體系,強化廣佛兩市在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民生領域的合作。
(二)推進深莞惠經濟圈建設。(深圳市政府牽頭,惠州、東莞市政府參與)
編制實施深莞惠經濟圈交通運輸一體化規劃。推動邊界道路有序對接,加快推進惠州博羅龍江東江大橋等跨市地方道路橋樑建設,開通大亞灣汽車站至深圳龍崗汽車站跨市公交支線。推進編制環大亞灣-大鵬灣旅遊發展規劃,儘快開通“大鵬灣-大亞灣-巽寮灣”旅遊專線。推進深莞惠邊界地區合作建設國際生態低碳城。推動深莞惠規劃項目信息共享系統建設。制訂深莞惠社會組織合作機制工作方案,探索建立社會組織跨地域活動聯合監管機制。
(三)推動珠中江經濟圈建設。(珠海市政府牽頭,中山、江門市政府參與)
推進珠中江港口發展戰略合作。完善珠中江城際軌道網,建設廣珠城際軌道延長線。發布第二批珠中江共性技術與服務平台目錄。加快推進珠中江城市(鎮)供水同網工程,完成珠中江城市(鎮)供水同網實施方案。出台珠中江公共法律服務合作方案。
(四)強化對環珠三角輻射帶動作用。(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珠三角九市政府參與)
推動穗莞、廣清等相鄰市合作,總結推廣“廣佛肇+清遠”、“深莞惠+汕尾、河源”合作模式。加強珠三角對粵東西北對口幫扶工作。推動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加快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協調。加強省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對推進一體化工作的統籌指導,每年召開一體化工作會議,研究部署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工作,根據需要召開專項協調會或現場辦公會,解決跨區域、跨部門重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各一體化專責工作組和省有關牽頭部門的協調推進作用,嚴格落實相關工作制度,每年召開工作會議,總結部署規劃實施工作;強化廣州、深圳、珠海市牽頭責任,推動經濟圈建設。
(二)強化激勵約束。積極探索建立珠三角一體化共同基金,重點支持跨市地方道路對接、環境治理、規劃編制等重要事項和工程,引導建立區域利益分享和補償機制,實現區域深層次合作。完善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評估考核辦法,提高一體化工作考核權重,開展專項督查,重點跟蹤檢查任務和責任落實情況。
(三)強化溝通交流。積極搭建珠三角九市之間,及與環珠三角各市之間的溝通交流平台,推動珠三角區域融合發展,輻射帶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加強信息共享,及時了解掌握相關工作進展情況。
(四)強化公眾參與。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探索組建由專家學者、企業家、社會人士等參與的一體化決策諮詢委員會,建立較為完善的決策諮詢機制。充分了解公眾的一體化需求並予以重點推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凝聚社會共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