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是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聯邦德國H.R.姚斯 美R.C.霍拉勃。本文主要對“接受美學”和“接受理論”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基本介紹

  • 書名: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
  • 作者:聯邦德國H.R.姚斯 美R.C.霍拉勃
  • 譯者:周寧 金元浦譯
  • ISBN:9787205000905
  • 類別:書籍
  • 頁數:464 頁
  • 定價:4.15 元
  •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7-09-01
  • 叢書:  美學譯文叢書
接受美學”(Receptional Aesthetic)這一概念是由德國康茨坦斯大學文藝學教授堯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學的核心是從客群出發,從接受出發。堯斯認為,一個作品,即使印成書,讀者沒有閱讀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
姚斯指出,美學實踐應包括文學的生產、文學的流通、文學的接受三個方面。
接受是讀者的審美經驗創造作品的過程,它發掘出作品中的種種意蘊。藝術品不具有永恆性,只具有被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時期的讀者不斷接受的歷史性。經典作品也只有當其被接受時才存在。讀者的接受活動受自身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受作品範圍規定,因而不能隨心所欲。作者通過作品與讀者建立起對話關係。當一部作品出現時,就產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從作品中讀到什麼。讀者的期待建立起一個參照條,讀者的經驗依此與作者的經驗相交往。
期待水平既受文學體裁決定,又受讀者以前讀過的這一類作品的經驗決定。作品的價值在於它與讀者的期待水平不一致,產生審美距離。分析期待水平和實際的審美感受經驗,還可以了解過去的藝術標準。接受者有3種類型:一般讀者、批評家、作家。此外,文學史家也是讀者,文學史的過程就是接受的過程,任何作品都在解決以前作品遺留下來的道德、社會、形式方面的問題,同時又提出新的問題,成為後面作品的起點。文學的社會功能是通過閱讀和流通培養讀者對世界的認識,改變讀者的社會態度。
藝術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消費,而是顯示贊同與拒絕的審美活動。審美經驗在這一活動中產生和發揮功用,是美學實踐的中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