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

掎,讀jǐ,中國漢字,拖住、牽引、發射、支撐等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掎
  • 拼音:jǐ
  • 注音:ㄐㄧˇ
  • 五筆:86&98:RDSK
  • 四角號碼:54021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38E
  • 鄭碼:DGAJ
  • 倉頡:QKMR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引證解釋,方言集匯,漢英互譯,宋本廣韻,上平五支,上四紙,去五寘,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拼音:jǐ
注音:ㄐㄧˇ
簡體部首:扌;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五筆86&98:RDSK;倉頡:QKMR;鄭碼:DGAJ
四角號碼:54021;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38E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扌奇
漢字部件分解:扌大丁口
筆順編號:12113412512
筆順讀寫:橫、豎鉤、提、橫、撇、點、橫、豎、橫折、橫、豎鉤

基本字義

1. 拖住,牽引:~止(從後截獲)。~角(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
2. 發射:“機不虛~”。
3. 古同“”,支撐。

詳細字義

<動>
1. [從旁或從後]用力拉住,拖住[drag]
掎,偏引也。從手,奇聲。――《說文
伐木掎矣。――《詩·小雅·小弁
諸戎掎之。――《左傳·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萊焉。――《國語·魯語》。註:“從後曰掎。”
躬掎祿曰。――《漢書·息夫躬傳》。註:“從後引之也。”
秦失其鹿,劉季遂而掎之。――《漢書·敘傳
2. 又如:掎汩(猶牽動);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著鹿);掎裳連袂(牽裙連袖)
3. 發射 [shoot]
機不虛掎。――班固西都賦
4. 牽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動。
掎 jǐ 拖住,牽制:~角(也作“犄角”。捕鹿時,拖腿拉角。〈喻〉分兵牽制敵人)。
5. 指摘[censure]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韓愈《古鼓歌》
6. 又如:掎挈(掎契。指摘);掎奪(指摘擯棄)

常用詞組

掎摭 jǐ zhí
(1) [censure]∶指摘
掎摭利弊
(2) [pluck]∶摘取

引證解釋

1. 指摘。
三國 魏 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 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南朝 梁簡文帝 《與湘東王論文書》:“吾既拙於為文,不敢輕有掎摭。”
顏真卿 《序》:“宰相張九齡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
沈德潛說詩晬語》:“同是憲章 少陵 ,而所造各異,駸駸乎一代之盛矣。 錢牧齋 信口掎摭,謂其摹擬剽賊,同於嬰兒學語。”
2. 摘取;取得。
韓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 秦 ,掎摭星宿遺 羲 娥 。”
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掎摭成俳體,諮詢逮里甿。”
魏源 《擬進呈序》:“至於進士科舉,罷自國初。中葉屢舉屢輟,動為色目人所掎摭。 順帝 末年始一大舉行,而國將亡矣。”

方言集匯

粵語:gei2
客家話:[客英字典] ji3 [海陸豐腔] ri3 [台灣四縣腔] ji3

漢英互譯

drag aside, pull; drag one foot
English
drag aside, pull; drag one foot

宋本廣韻

上平五支

小韻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羅馬字

居宜

支B開
平聲

開口三等
支B

kie/kye
gʰĭe

上四紙

小韻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羅馬字

居綺

支B開
上聲

開口三等
支B

kiex/kyee
kĭe

去五寘

小韻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羅馬字

卿義

支B開
去聲

開口三等
支B

khieh/qyeh
kʰĭ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掎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居綺切《集韻》《韻會》舉綺切,𠀤羈上聲。《說文》偏引也。《廣韻》牽一腳也。《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注》鳥來下則掎其腳。《魯語》掎止晏萊焉。《注》從後曰掎。《前漢·班固敘傳》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注》掎,偏持其足也。
又發也。《班固·西都賦》機不虛掎。
又《正韻》居里切,音幾。義同。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宜切,音羈。亦偏引也。
又古音讀若哿。《音學五書》古音居我反,後人誤入四紙韻。《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又《正字通》掎,居何切,讀若柯。扡,?何切,𠀤古音也。◎按詩釋文掎,寄彼反。
又疏云:掎者,倚也,以物掎其巓峰也。音義亦從紙韻。
又《集韻》隱綺切,音倚。掎匜,不正也。與𢷔同。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掎
偏引也。從手奇聲。居綺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