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石飛機場

掇刀石飛機場

掇刀石飛機場位於湖北荊門市城南新區,是一座軍用機場,它在抗日戰爭時期伴演過不同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掇刀石飛機場
  • 所在區域湖北荊門市城南新區
  • 性質:一座軍用機場
  • 修建單位國民黨政府
地理位置,歷史,

地理位置

時間雖然輪轉了一個花甲,但從歲月的流逝中還能尋覓到它滄桑的足跡。

歷史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的侵華野心已經昭然若揭,政府為了有效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侵犯,先後在全國各地作了相應的準備工作,擬興建的荊門掇刀石軍用飛機場便是準備措施之一。掇刀石機場開始選址在荊門城南車橋街西北500米處,因開始平整土地時挖出一座古墓,其規模宏大,經考證為宋墓“趙王冢”。故機場暫時停工,後決定遷至掇刀石。掇刀石在沒有修飛機場之前,是一片方圓幾千畝的荒地,中間有一條曲尺形的小山崗,長滿了荊棘,時常有豺狼出沒。1934年完成地質勘測,1935年春破土興建。先是平整場地,採集石料。民工由各鄉各保調派,規定每保出60個工,當時政府採用的是有償勞動,每人每天發生活補助二角錢,後來減到一角五分。農忙時間,民工上得不多,過了農忙,民工大上,最多時抽調的民工達4千餘人。當時民工的生活雖然很苦,但總還是能填飽肚子。1936年夏天,場地平整好了,政府又從四川宜昌調來一些建築工人修跑道、蓋住房和構築一些指揮設施。1937年秋季工程基本完工。國民黨地方當局在這裡搞過機場“落成典禮”,武漢的報紙也作了大篇幅報導。
初建的飛機場,只有一條長1500米、寬60米的主跑道。下墊近20厘米厚的石塊,上面鋪碎石“三合土”,沒有水泥平面。飛機場的東面臨公路修了一排平房,磚牆布瓦,用水泥粉飾牆面,老百姓都叫它“洋房子”,是機場工作人員住房和辦公用的。機場內只修了一座簡易信號台。飛機用的汽油是從漢口用輪船裝到沙洋,再由沙洋請民夫搬運到飛機場的。這裡四周的青壯年都曾多次去挑過汽油,記得包裝全部是用的“美孚”油桶,每桶裝50斤。油庫設在機場附近的朱河。
掇刀石飛機場是一座備用機場,平時停機不多,經常是只有三至五架,最多時十來架,而且都是白天飛來,晚上飛走。1938年陰曆6月25日,日本飛機來了9架,丟下10多枚炸彈,想炸毀油庫和機場,都沒有炸中。那天飛機場上停有我們的飛機,曾經起飛進行過空戰,所以機場損失很小,但是老百姓卻被炸得很慘。掇刀石街上的房子被炸毀了幾十間,耕牛被炸死40多頭,還炸死炸傷老百姓20多人。後來日軍飛機對掇刀石機場又進行了接二連三的狂轟濫炸,機場設施被毀,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從那以後,國民黨的飛機就再沒有在這個機場上停落了。
日本占領荊門後,掇刀石和附近的一些灣子裡,駐紮過岩田、黑澤、田中等部隊幾百人,因老百姓早就逃進了深山老林,沒有遭到大的殺戮。到了年底,日本人那種大燒大殺的陣勢已過,加上地方上成立了村委會,掇刀周圍的老百姓才陸續回村。1941年4月間,日本人開始修復飛機場,抓來不少老百姓當“苦力”修了半年才完工。這次除修復了跑道,平整了被毀的場地以外,又新修了20多個飛機庫(老百姓管它叫“飛機籠”),每座飛機庫的三面都有一人多高的土圍子,外面是電網。此外還修了指揮、防空、警戒和倉庫等設施。機場修復後。常停飛機3-5架,最多達30架。1944年下半年,日本人再次擴建飛機場。從漢口找來近400名技師和工人,又派偽保全隊四處抓老百姓當“苦力”,不論男女老幼,見人就抓。抓來的民工多數是子陵鋪、煙墩、團林鋪、鹽池、沈集、曾集等地的,也有石牌、冷水鋪的。每天1千多人,最多時有近4千人上工。人多則分日夜兩班做。到第二年的春天才修完。
擴建後的掇刀石飛機場,向北延伸了幾公里,面積比以前擴大了三分之一,面積達5000畝以上。主跑道全長2800米,又在主跑道東側修了一條長1780米的滑行道,與主跑道相通。都是先在下面墊一層厚厚的大石塊,再鋪碎石,用碾壓滾碾平後,上鋪水泥道面。所用的石料,都是從十里牌用汽車運來。那裡有兩個大採石場,由“苦力”打炮眼、炸石、採集、裝車,每天用10多輛汽車來回運輸。飛機庫也增加到41個,還修了3座半地下式的建築物,一座高10多米的指揮塔,以及油庫、炸彈庫、軍火庫等各兩個。飛行人員和地勤人員的住房修在兩處:一處在機場東面,交通村一組的地方,有10棟;另一處在西邊,鳳凰村6組的地方,有6棟,平時很少住人。機場上停落的飛機也大大增加,最少都是十幾架,多時約50架,最多的一次曾降落過130多架,日軍轟炸宜昌、老河口等地的飛機很多就是從這裡起飛的。
日軍擴建的飛機場裡,與其說是用“苦力”的勞動和土、石、水泥等材料修成的,不如說是用幾千條荊門人民的生命壘成的。這裡的每一塊石子,每一顆砂子裡面,都浸透著“苦力”們的鮮血和淚水,在每一寸土地里,都埋藏著荊門人民對日本侵略軍的深仇大恨。每一個建築設施,都印證著日軍侵華暴行的罪證。
在離掇刀石機場北約5公里的關坡山下,有4棟“鑌鐵板房”,每棟10餘間,每間不到20平方米,周圍全是鐵絲網,網上還懸掛了許多空罐頭盒,日軍晝夜巡邏。這裡就是“苦力”的“營房”。“苦力”在天還不亮就被趕起來,連臉都來不及洗,就集合站隊點數,然後每人發給一個(最多兩個)冷飯糰就算開了早飯,接著被持搶的日本侵略軍押送到各施工點去乾苦工。一天到晚除了拳頭大的冷飯糰外,再也吃不上別的東西了。餓了渴了只得到堰塘或是水溝里去喝幾口髒水。掇刀石這地方本來就很缺水,日本人和他們的軍犬飲用的水都是用汽車從城裡拉來的“龍泉”水,而“苦力”們喝的只能是堰塘和溝里的髒水。要是遇上久旱不雨,或是寒冬枯水季節,塘乾溝枯,經常是幾天連髒水也難喝到,更不用說洗臉洗澡了。每個人幾乎都成了囚首垢面,骨瘦如柴,一對眼睛大得嚇人的人。不管多重的活都要“苦力”去做。如拉碾滾,一個水泥碾滾數千斤,只能用人去拉,若稍有怠慢,就要挨打。打嘴巴或用皮鞭抽人是常事。日軍打了你,你還得強作笑臉說:“太君,你辛苦大大的。”要不然會把你打個半死。就這樣,從天不亮乾到天黑,從炎炎夏日乾到寒冬臘月,不知有多少人死於饑渴寒冷皮鞭之下。那種“鐵板”營房,熱天太陽烤,裡面像蒸籠蒸;冬天風雪侵襲,裡面似冰窟窿。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要住20人,有時還得擠到30多人。沒有照明和通風設備,又暗又濕,更談不上什麼床鋪被蓋,僅僅在潮濕的地面上鋪些稻草或茅草。不分男女老幼都合衣擠著睡在裡面,艱難地打發那一個個夜晚。由於人多,時間長,鋪草都壓成節節碎渣。蚊叮蟲咬,虱子臭蟲成堆,叫人難以入睡。儘管如此,但比起白天那繁重的勞動、挨打受罵來說,還算得是一種“享受”了。這樣的生活,一個精壯的漢子要不了多久也會被拖累得不成人形,何況那些老弱婦幼呢!“苦力”們誰都想藉機偷跑,但是又有幾人能僥倖逃得出去呢?除了在“苦力”住的“營房”布有鐵絲網圍著以外,在施工場地、交通路口都設有鐵絲網。機場四周,附近山頭,還設有日軍的哨卡、崗樓,裡面架著機槍,裝上探照燈。日軍帶著軍犬晝夜巡邏。一到晚上,機場四周的探照燈不停地照來照去,發現有人偷跑,就開槍掃射。只要聽到槍響,定會有幾個人或更多的人倒在槍響處。沒有被打死而抓回去的人就更慘了。有一個沒跑脫的中年人,在機場北邊被日軍抓回去以後,被砍成幾塊,放在上工的路邊“示眾”。還有被抓回的人,被日本人當活靶子,用刺刀一刀一刀地活活戮死,有的甚至被活埋,活埋者還得自己挖坑。最殘忍的要算是日軍用軍犬咬死勞工,日軍把抓回去的“逃犯”綁在樹上,讓軍犬一口一口地咬死,還要把“苦力”集合起來看。那軍犬張著血盆大口兇猛地撲向偷跑者,受難者悽慘的叫聲和那被撕下來的一塊塊鮮血淋漓的骨肉,真叫人慘不忍睹。種種慘無人道的極刑,只有萬惡的日本強盜才幹得出來。不逃跑的人也難免不被殺戮。有一個孕婦,不幸也被抓來當“苦力”,乾到臨月都不讓她回家,無奈只好躲進壕溝去生孩子,被日軍的巡邏兵發現了,便把她母嬰倆硬拉到白石坡用刺刀活活刺死。日軍隨意殺人,任何人不得過問。至於病死、餓死、累死、凍死經常發生。死了的人,開始是死在哪裡就丟在哪裡,後來才挖了些大坑“葬人”,被人們叫做“萬人坑”。坑裡的屍體堆得滿滿的,山坡上也到處可看到屍體,豺狼野狗日夜在這裡吃屍體,連野狗子的眼睛都吃紅了,看見活人都敢去吃。日本人投降後,一些到附近山上放牛的人,還能看到坡上一堆堆的白骨
日本人兩次修建掇刀飛機場,“苦力”們究竟死了多少,很難說清楚,總數有3千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