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戲劇

捷克斯洛伐克戲劇

捷克戲劇5~9世紀初,捷克氏族社會的一些習俗和原始宗教儀式含有一定戲劇因素。9世紀後,基督教傳入捷克,宗教劇大量湧現,保留劇目是《三位瑪麗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捷克斯洛伐克戲劇
  • 興起時期:14世紀下半葉
  • 代表作:《馬斯蒂奇卡日》
  • 分類:戲劇
興起,劇院,創作,主題,流派,人物,設計,發展,

興起

14世紀下半葉,市民戲劇興起,開始用捷克語演出,最著名的是鬧劇《馬斯蒂奇卡日》。15世紀上半葉,爆發了反封建的胡斯運動,戲劇文學開始廣泛地表達下層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批評教會的腐敗。15世紀下半葉,戲劇文學又加緊了同宗教的聯繫,奇蹟劇和神秘劇盛行。同時,滑稽戲興起。捷克伊日王的宮廷里著名的弄臣揚·帕拉切克兄弟就專以諷刺調笑為業。16世紀出現了人文主義戲劇,代表者是被稱為捷克戲劇鼻祖的P.基爾麥澤爾 (?~1589)。他的代表作是喜劇《富翁》(1566)。中世紀,一種為教學服務的拉丁教學劇興起。著名的教育學家、戲劇家J.考門斯基(1592~1670)把捷克教學劇推向更高階段。他的《再生的犬儒主義者第歐根尼》(1640)以對話的形式演出,效果很好。
1620年的白山戰役失敗後,捷克喪失了獨立,開始了捷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知識分子大都逃亡國外。在國內,人文主義戲劇趨於衰落,只有市民階層的知識分子代表人物V.F.科茨馬內克(1607~1679)還活躍在劇壇上,他的劇作大多為鬧劇或雜耍劇。

劇院

1738年在布拉格修建了第一座劇院。18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上半葉捷克民族復興時期,戲劇重新走向繁榮。民族復興運動的初期,捷克戲劇受到法國啟蒙主義運動的影響,戲劇工作者積極創作喚起民族覺醒的劇本,V.特漢姆的《捷克人和列赫人》、V.K.克利茨佩拉的《人人為祖國多做貢獻》為提高捷克人民的民族意識起了很大作用。

創作

19世紀初,木偶戲在農村興起。M.科佩茨基是捷克木偶劇的創始人。19世紀上半葉,隨著民族復興運動的深入,戲劇也開始反映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民主運動。湧現出以J.K.狄爾(1808~1856)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劇作家。狄爾的20多部劇作中,充滿了對祖國、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他的《庫特納山的礦工》(1847)、《揚·胡斯》(1848)以及童話劇《斯特拉科尼采的風笛手》(1847)(中譯本名《吹風笛的人》)等,已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各國流傳。狄爾曾組織並領導在當時布拉格興起的許多業餘劇團和巡迴演出隊,還創建了“狄爾業餘劇院”。
《揚·胡斯》劇照《揚·胡斯》劇照

主題

19世紀下半葉,現實主義戲劇日益發展,劇作的主題是反對外族侵略。1868年5月開始興建“民族劇院”,全民自動籌集資金。除發展大型劇院外,露天劇場、小舞台也漸漸多起來。19世紀70年代第一個工人業餘劇團誕生。劇壇上的鬥爭表現為以F.列蓋爾(1818~1903)為代表的一批人,逐漸將戲劇變為一種娛樂,供有產者消遣;而以詩人、戲劇評論家揚·聶魯達(1834~1891)為首的民主主義知識分子則把戲劇同民族解放運動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進步的劇作家J.弗爾赫利茨基(1853~1912)著有正劇、喜劇等不同體裁的劇作,代表作喜劇《查理城堡之夜》(1884)一直作為優秀傳統劇目保留至今。J.澤耶爾的童話劇《拉杜茲和瑪胡列娜》(1896)也屬傳統劇目。
19世紀80年代末,批判現實主義戲劇興起。L.什特魯佩日尼茨基(1850~1892)的鄉村題材喜劇《我們的那些傲慢者》(1887)、A.洛依斯(1861~1925)和V.姆什蒂克(1863~1921)兩兄弟合寫的《瑪麗霞》(1894)都是捷克批判現實主義戲劇的傑作。A.伊拉塞克(1851~1930)是捷克現實主義歷史劇的創始人,他的《揚·胡斯》、《燈籠》等劇已譯成中文。

流派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各種流派紛紛出現。J.希貝爾特(1871~1936)是頹廢派的代表,他的描寫婦女性生活的《過失》(1896)曾轟動一時。H.瑪莉若娃(1877~1940)的《兄弟之情》(1905)、F.什拉麥克(1877~1952)的《夏天》(1915)和《河上明月》都具有象徵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特徵。一些導演和演員,如H.克瓦皮洛娃,特別是著名的編劇、導演、民族劇院話劇團團長J.克瓦皮爾(1868~1950)是體驗派的代表。1906年克瓦皮爾邀請 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領導的莫斯科藝術劇院到布拉格演出А.П.契訶夫和□.高爾基等人的劇作,對捷克現實主義戲劇藝術的發展起了明顯的作用。
在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戲劇的影響下,為無產階級解放而鬥爭的戲劇工作者成了第一共和國時期劇壇上的主力軍。J.龔茲爾(1894~1953)成了無產階級戲劇的領導者。戲劇工作者於1925年創辦了先鋒派實驗話劇院,即後來的解放劇院。J.弗雷卡(1904~1952)、E.F.布里安(1904~1959)是捷克先鋒派戲劇的主要代表。弗雷卡創辦了“達達舞台”。布里安是“D34、D41劇院”的創始人。此外,K.恰佩克(1890~1938)和F.蘭蓋爾(1888~?) 開創了捷克表現主義戲劇。恰佩克的科學幻想劇《羅素姆萬能機器人》(1920)、《長生訣》(1922)等,內容離奇,結構散亂,往往鬼魂與活人同台,多以內心獨白的形式,表現人與命運的搏鬥。

人物

20世紀30年代,M.瑪耶羅娃(1882~1967)、J.伏契克(1903~1943)等,都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戲劇評論家。30年代中期,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威脅,進步的戲劇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反法西斯的鬥爭。恰佩克的《白色病》(1937)、《母親》(1938)的上演,給法西斯以沉重打擊。納粹德國占領時期,捷克的戲劇發展受到了阻礙。占領者關閉了捷克各個劇院,戲劇工作者受到迫害。
1945年捷克解放,1948年3月頒發了戲劇法。劇作家V.卡尼亞(1905~ )的《卡爾漢的磨工班》(中譯本名《父子勞模》)、M.斯特赫利克(1916~ )的《獎章獲得者》、M.亞里什(1913~ )的《誓言》等劇,都熱情歌頌解放,讚美新人新事新生活。
20世紀50、60年代的戲劇,大多描寫社會主義建設運動中的種種問題,其中F.赫魯賓(1910~ )的《八月的星期天》、J.托波爾(1935~ )的《午夜風聲》,特別是V.奈茲瓦爾(1900~1958)的詩劇《今天太陽還會在阿特蘭蒂斯上落下》(1956)最為著名。
70、80年代捷克戲劇的主要特徵是深入探索現代人的內心世界。J.肖杜拉(1924~ )的《馬可能站在屋頂上》、M.斯捷貝爾(1945~ )的《最後一個假期》,都涉及當代人的道德情操問題。當代著名劇作家O.丹涅克(1927~ )的名劇《瓦爾茨廷軍隊中的公爵夫人》(1980)熟練地運用歷史題材折射了當今的人和事。1983年為“捷克戲劇年”,紀念民族劇院建院一百周年的活動,使戲劇盛況達到高潮。

設計

20世紀以來,捷克戲劇的發展對傳統有所偏離。一個時期,專供消遣的所謂情節劇特別是偵破劇大量湧現,自然主義的表演相當流行。
這一時期,捷克戲劇的舞台設計不斷提高。F.霍夫曼(1884~?)、F.特羅斯德爾(1904~ )和 J.斯沃博達(1920~ ),都是著名的舞台美術家,同時出現了一大批優秀導演、演員,如V.維德拉(1876~1953)、Z.什捷潘內克、K.赫格爾、J.普哈(1898~ )、J.佩特羅維茨卡以及F.法比安諾娃(1912~ )等。
斯洛伐克戲劇 斯洛伐克戲劇形成較晚,到15世紀才出現有關宗教劇的記載。1601年在斯洛伐克首次上演了耶穌教會的戲劇。18世紀末,在科希策城修建了第一座劇院,隨後在特爾納瓦、布拉迪斯拉伐城建起了簡易劇場。這些劇院和劇場直至1918年都用匈牙利語或德語演出。
19世紀30年代初,業餘劇團產生,首次演出了本民族劇作家J.哈盧普卡(1791~1871)的諷刺喜劇《落後者》,嘲笑了小市民的階級偏見和貪得無厭,是斯洛伐克諷刺劇的傑作和保留劇目。
19世紀40年代,以L.什圖爾(1815~1856)為首的一批年輕知識分子,特彆強調戲劇藝術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的作用,重視對戲劇理論的研究。M.多赫納尼(1824~1852) 的《論斯拉夫戲劇》是斯洛伐克第一部較有影響的戲劇理論著作。
19世紀60~70年代,J.巴拉利克(1822~1870)的《隱姓埋名者》和J.扎博爾斯基(1822~1876)的《揀來的孩子》等,都很好地繼承了斯洛伐克戲劇的諷刺傳統。
20世紀初,J.G.塔約伏斯基(1874~1940)的劇作以巧妙的諷刺手法,深刻揭露了斯洛伐克農村的悲慘生活,其代表作鬧劇《婦女的法典》是斯洛伐克的保留劇目。

發展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誕生。1920年在布拉迪斯拉伐成立民族劇團,隨後在科希軍城興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東斯洛伐克民族劇院。活躍在劇壇上的主要人物有劇作家J.斯多托拉(1888~1977)、職業劇團的奠基人J.博羅達奇(1892~ )以及J.亞姆尼茨基等。納粹德國占領時期,多數戲劇工作者直接參加了1944年斯洛伐克民族起義,並在自己的戲劇中反映和歌頌了這一鬥爭。在民族起義鬥爭中誕生的前線話劇團,對斯洛伐克戰後戲劇的發展起了顯著促進作用。解放後,新建了12座劇院,並在普雷肖夫的科馬爾諾城分別為烏克蘭和匈牙利兩個少數民族修建了劇院。
20世紀80年代,別開生面的戲劇在崛起。J.索洛維奇 (1934~)的現代劇《犯錯誤的權利》、《子午線》率先對社會重大課題作了新的探索和表現。劇壇的代表人物有劇作家P.卡爾瓦什(1920~)、演員兼導演J.布茲斯基(1911~)以及當代著名演員J.克羅內爾(1924~ )等。
(蔣承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