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叉

捕鯨叉

該彈是美國海軍裝備使用的反艦/空地飛彈,1965年開始方案研究,最初構想為空艦飛彈,以攻擊迅速發展的、配備反艦飛彈的驅逐艦、潛水艇和飛彈快艇等敵方艦艇。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用蘇制“冥河”飛彈擊沉了以色列的“艾拉特”號驅逐艦後,考慮發展艦艦型飛彈。1968年蘇聯第二代潛艦飛彈SS-N-7問世後,又考慮發展潛艦型飛彈。

基本介紹

  • 類型:長柄武器
  • 速度:3.6
  • 物品等級:187
  • 出售價格:16金49銀9銅
  • 品質:精良
  • 秒傷:156.1
  • 需要等級:78
簡介,性能特點,

簡介

捕鯨叉飛彈
1969年開始方案論證,1970年11月確定研製計畫,1971年1月海軍招標,同年6月從參予競爭的5家公司中選定麥道公司為主承包商,並開始工程發展,分為武器系統的設計、研製和使用鑑定試驗3個階段,共用樣彈102枚,其中設計用32枚,研製用40枚,使用鑑定試驗用30枚,其中80枚帶制導、控制系統,10枚帶戰鬥部,1972年12月開始飛行試驗,1977年3月試驗結束,共發射樣彈40枚,1975年7月投入批生產,同年12月完成研製,1977年7月開始進入美國海軍服役,1989年停產,研製費382.3百萬美元,採購費3909.6百萬美元,總計4291.9百萬美元,製造樣彈84枚,批生產總數4013枚,月生產率40枚,單價97.4萬美元。
基本型AGM-84A,稱之為1C批(Block 1C)型,在該基本型基礎上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了包含AGM-84A/B/C/D/E型號的完整的機載反輻射飛彈系列,並發展了多種艦載型號。該系列飛彈的最新型號“斯拉姆”(SLAM)AGM-84E在服役不久,即投入1991年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以其極高的命中精度取得引人注目的戰績,目前仍在繼續改進發展。“斯拉姆” AGM-84E的改進型——“斯拉姆-增敏”(SLAM-ER)飛彈,具有自動目標截獲能力,在2002年9月初通過了美國海軍的使用試驗與鑑定。該飛彈加裝了一個任務計算模組,可根據來自飛彈紅外導引頭的信息對目標進行識別,從而將其他一些小目標隔離開來,使飛彈飛向所瞄準的該目標。此外,該飛彈還可以利用來自GPS的信息瞄準目標。SLAM-ER是美國海軍的精確制導防區外飛彈,可對預先計畫的目標或隨遇目標實施攻擊。波音公司正為美國海軍生產該飛彈,總數為376枚。預計裝有自動目標截獲模組的SLAM-ER飛彈2003年服役,已經服役的早期型號將加裝該模組。
捕鯨叉
2002年5月,美國海軍最近在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的太平洋靶場,由靶場控制室的指揮員採用“戰術傳輸單元” (TDM),向攜帶“斯拉姆-增敏”飛彈準備進行試射的飛行中的F/A-18C載機的飛行員,傳送即將攻擊的目標位置數據,而不是像通常那樣在起飛之前就已獲得計畫攻擊的目標數據,因此,這次是該試驗載機所獲得的唯一的目標數據。F/A-18C飛行了741千米到達發射飛彈位置,轉入“隨遇目標攻擊方式”,在高度9144米、距離目標93千米處發射了“斯拉姆-增敏”飛彈,然後繼續跟進,直到該飛彈命中這個非計畫的隨遇目標。參與這次試射的還有另一架S-3B飛機,在F/A-18C發射“斯拉姆-增敏”飛彈之後,由S-3B飛機上的飛行員採用AWW-13數據鏈吊艙,嚮導彈內的“停止機動瞄準點修正” 模組傳送信息,控制飛彈飛向理想的瞄準點,同時在顯示螢幕上可將目標圖像瞬時加以凍結,然後用另一台備用顯示器上的瞄準點標誌選擇對該目標的命中點,在飛彈距離目標0.93千米之前仍可對命中點進行選擇。
2003年10月,美國海軍試射了一枚軟體更新的“增敏斯拉姆” (SLAM-ER)飛彈。經過軟體更新,該飛彈具有在飛行中瞄準目標的靈活性,稱之為“停止運動瞄準點修正” (SMAU) 的能力,飛行員能將飛彈所要攻擊目標的視頻圖像“凍結”在其顯示器上,然後操縱該顯示器上的瞄準點活動標誌來選擇目標的命中點,從而使飛行員在飛彈飛行到距目標最後0.9266千米之前還可修正瞄準點。“增敏斯拉姆”飛彈是美國海軍的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用來攻擊預先計畫的或隨遇的目標。這次試射是在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位於南加州的一個靶場進行的,載機為來自美國海軍的VX-9試驗中隊的F/A-18C戰鬥機,發射高度3505米,發射距離145千米,並由來自美國海軍的VX-31中隊的F/A-18F戰鬥機尾隨發射後的飛彈,直到該飛彈命中預定目標。隨著該飛彈飛向目標區,飛彈的導引頭將獲取的目標視頻圖像,通過“先進武器數據鏈吊艙”傳送給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的控制室和參加試驗的3架F/A-18戰鬥機,最後的控制權交由VX-30中隊的F/A-18戰鬥機的飛行員 。當該飛彈飛至距離首先選定的目標5.56千米時,飛彈將發出對該目標的可靠毀傷效果評估信息。控制飛機上的飛行員也可向飛行中的飛彈發出瞄準另外一個地面目標的中段修正信息,飛彈接收該信息並進行制導修正之後,可以改變航向去攻擊這個距離好幾個英里的新目標,此時控制飛機上的飛行員可以採用“停止運動瞄準點修正” (SMAU),精確調整飛彈的瞄準點處於目標的中心,使飛彈直接命中該目標。波音公司正按照契約為美國海軍生產376枚“增敏斯拉姆”飛彈,生產將持續到2004年。該飛彈的庫存量定為大約700枚。該飛彈2002完成了自動目標截獲(ATA)更新,並通過了使用鑑定。下一個更新計畫是防區外攻擊地面活動目標,在2005年完成該項計畫。

性能特點

該彈採用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4片大的切梢三角形彈翼位於彈體中部,4片小的全動式切梢三角形尾翼位於彈體尾部,均呈“X”形配置,處於同一平面,且各個翼面均在半高度處側向摺疊,以便於在發射管內裝填、發射。彈體呈圓柱形,由鋁板加工而成,內部結構分為4個艙段:制導艙,戰鬥部艙,發動機艙和尾艙。
制導艙段位於彈體的最前部,主要包括:天線罩、PR-53/DSQ-28主動雷達導引頭、中段制導裝置和AN/APN-194雷達高度表及其發射天線。該主動雷達導引頭用於末段制導,由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研製,採用J波段頻率捷變技術、固態電子器件和圓形平面相控陣天線,重量34kg,體積0.032m3,天線轉角±45°,抗干擾性能較好。
飛彈飛行時由數字計算機控制導引頭的掃描,有大、中、小三種搜尋視窗,由相控陣天線產生的波束能對快艇小型目標遠距控測,對驅逐艦大型目標探測的距離更遠。在僅知目標的方位的情況下採用可變搜尋圖形,導引頭的搜尋方位和距離將隨飛彈與目標的距離減小而加大,使距離門隨著飛彈飛行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搜尋的起點可由操作員選定,在預先選字的最大距離上,如果沒有捕獲到目標,飛彈按程式終止飛行。另外,還可設定接近目標時的高低角,使飛彈能實施躍升機動、然後俯衝攻擊。
中段制導裝置包括飛行姿態控制系統和飛行高度測量系統,前者由利爾·西格勒公司的三軸捷聯式姿態基準設備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製造的4PISP-OA數字計算機/自動駕駛儀組成,作為1個組件裝在一起,體積150×260×300mm,重量11kg,功耗為100W,由3個速率陀螺向自動駕駛儀提供飛彈在3個方向上的角速度,從而形成相應的控制信號,輸給機電式舵機操縱4片活動尾翼運動,其偏轉角±30°。
數字計算機/自動駕駛儀是1個並行的通用計算機,含有7680個16位二進制編碼的唯讀存儲器和512個字的讀/寫隨機存取存儲器。飛行高度測量系統採用霍尼韋爾公司的AN/APN-194單脈衝主動式雷達高度表,用於保持低空巡航高度,為窄脈衝主動雷達,其發射天線裝在制導艙殼體上、接收天線裝在戰鬥部艙的下方。該中段制系統使飛彈具有偏離目標航向90°的離軸發射能力。
戰鬥部採用美國海軍武器中心研製的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呈圓柱形,直徑340mm,長0.9m,重量230kg,裝藥90kg,扁平前端可防止跳彈,著艦時以7°落角從甲板或船舷穿入艦艇內部,由觸發引信延時引爆。除觸發引信外,還配有近炸引信,利用爆炸形成的衝擊波和碎片殺傷目標。
發動機艙包括鑄鋁發動機進氣道、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和燃料箱,同時還有1個發射電纜插座和位於燃料箱前面的2個銀鋅電池,在靠近彈翼和連線發射架的後彈耳處有加強結構。進氣道為半埋式固定進氣道,空氣流量4.35kg/s。J402-CA-400單軸渦輪噴氣發動機,由特里達因公司製造,長度0.748m,直徑318mm,重45.36kg,推力294dN,續航時間為15min。。採用環形燃燒室,耗油率34mg/Ns,在海平面高度上從起動到最大推力的額定時間約7s,工作壽命約1h。壓縮機為軸流和離心組合式,轉子轉速為41200r/min,壓縮比為5.8∶1。燃料箱長度1.22m,燃料為JP-5,重量45.4kg。
發動機的燃料供應,先由負載彈性波紋管給燃料加壓,進入燃燒室;發動機工作後,則由壓縮空氣增壓貯箱注入燃料。發動機的點火裝置採用固體推進劑起動器和含鎂量為62%的煙火劑,由電發火管引爆起動,在低溫、低速時亦能正常起動,在高溫(71℃)和低溫(-54℃)的環境模擬起動試驗中性能良好。計畫改用“空中發射巡航飛彈”的燃料J P-10,可使射程增大15%。還準備將油箱加長0.61m,從而使射程增大一倍。
艦載型加裝1台助推器,為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長度0.74m,重量137kg,裝高能推進劑66kg,推力為6732dN,工作時間為2.5s,可使飛彈加速度達到10g,飛行速度達到M0.75,發射後自動分離。彈尾艙裝有4個鋁製的、機電驅動的控制尾翼和4個舵機,每個舵機有各自的連續運轉馬達、傳動機構、摩擦圓盤離合器及制動器等。
該系列飛彈的主要特點是,精度高、威力大、通用性和維修性好,可裝備多種作戰飛機、艦艇和潛艇,適用於現有的飛機、艦艇上的發射架以及潛艇上的標準魚雷發射管發射,並採用相同的發射系統計算機和相同的檢測設備。
由於廣泛採用半導體技術和內部自檢線路,一般不需要進行定期維修檢查,飛彈服役期間只進行外觀檢查和自檢測,以確定飛彈和機載發射控制系統的完好性,三年保養期滿後即把飛彈送回武器維修站,使用飛彈故障自動檢測設備進行檢測,但若在自檢測中發現故障,可隨時送回該武器站檢測,還可採用飛彈模擬器在發射架對飛彈同機載發射控制系統的電氣接口進行模擬檢查。
由於大量採用比較成熟的或在其他飛彈上成功套用的技術,飛彈可靠性很高,加上其良好的抗干擾性能和防區外攻擊能力,在使用鑑定試射時命中率達到95%以上,在進入服役之後的實戰使用中,尤其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戰績突出。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95km(AGM-84A/B/C/E/G)
120km(AGM-84H)
>3000km(Grand SLAM)
最小射程 13km
最大速度 M0.9
使用高度 61~12200m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 慣性導航中制導和主動雷達末制導(AGM-84A/B/C/G)
慣性導航加GPS中制導和紅外成像末制導(AGM-84E/H)
慣性導航加GPS加地形匹配中制導和紅外成像末制導(Grand SLAM)
引 信 近炸引信/觸發引信
戰 斗 部 230kg(AGM-84A/B/C/E/G)
320/340kg(AGM-84H)
400kg(Grand SLAM)
動力裝置 1台渦噴發動機
彈 重 530kg(AGM-84A/B/C/G)
530kg(AGM-84E)
727kg(AGM-86H)
彈 長 3.84m(AGM-84A/B/C/G)
4.50m(AGM-84E)
4.37m(AGM-84H)
彈 徑 343mm
翼 展 914mm(AGM-84A/B/C/E/G)
2430mm(AGM-84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