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蟲堇

捕蟲堇

捕蟲堇,原名:高山捕蟲堇(Pinguicula alpina L.) 狸藻科捕蟲堇屬多年生草本。根多數,基生呈蓮座狀,脆嫩多汁,乾時膜質;葉片長橢圓形,可直接稱為捕蟲堇,是一種粘液型的食蟲植物。分布於除澳洲以外的各大陸,全屬共有約130種,其中30多種為亞種、變種或者變型。

捕蟲堇擁有溫文秀雅的線條,它的葉片通透潔淨卻又暗藏殺機,它的花朵也非常鮮艷美麗,是一種人見人愛的食蟲植物,在園藝中也被廣泛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捕蟲方式,種群分類,分布範圍,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捕蟲堇是一種比較低矮的食蟲植物,葉片像花瓣一樣,呈蓮座狀生長,肉質,光滑,質地較脆,大都呈現明亮的綠色或者粉紅色,表面有細小的腺毛,腺毛分泌粘液,能黏住昆蟲。大多數品種的葉片邊緣向上捲起,這種凹形結構有助於防止獵物逃脫。其葉因品種不同可長達2-30厘米,通常呈水滴形、橢圓形或線形。一些品種還能在葉片末端長出新的植株,比如異葉捕蟲堇和櫻葉捕蟲堇。
捕蟲堇的的花非常艷麗,深受玩家們喜愛,許多亞種、變種或者變型都只能通過花進行區分。
花序從蓮座狀中心長出,可長多根花莖,一莖一花,為單生花,左右對稱,有圓柱形、圓錐形或鑽形囊狀距。花瓣(花冠)絕大部分為二唇形,上唇2裂,常短於下唇,下唇3裂,常為紫色、藍色、粉紅色、白色或黃色等。種莢橢圓球形,種子多數,橢圓球形或長球形,細小,種皮具網伏突起,有時兩端成翅狀。
捕蟲堇的根都比較脆弱,不發達,通常根系比地面上植株的範圍小,不深扎入土壤,呈白色,溫帶種群的根還會在冬季枯萎,僅有固定休眠芽的作用。
整體
多年生草本。根多數,粗0.4-1毫米。
葉3-13,基生呈蓮座狀,脆嫩多汁,乾時膜質;葉片長橢圓形,長1-4.5厘米,寬0.5-1.7厘米,邊緣全緣並內卷,頂端鈍形或圓形,基部寬楔形,下延成短柄,上面密生多數分泌粘液的腺毛,背面無毛,兩面淡綠色,側脈每邊5-7條。
花單生。花梗1-5條,長2.5-13厘米,粗0.4-1.2毫米,上部於結果時增粗,無毛。
花萼2深裂,無毛;上唇3淺裂,裂片卵圓形,花期長2-3毫米,果期長2.5-4毫米,下唇2淺裂,裂片卵形,花期長1-1.5毫米,果期長1.5-2.5毫米。
花冠長9-20毫米,白色,距淡黃色;上唇2裂達中部,裂片寬卵形至近圓形,長2-4.5毫米,寬2-4.5毫米,下唇3深裂,中裂片較大,圓形或寬倒卵形,頂端圓形或截形,長3-8毫米,寬4-8毫米,側裂片寬卵形,長1.5-5毫米,寬2-6毫米;筒漏斗狀,長3-7毫米,口直徑5-10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具白色短柔毛;距圓柱狀,長3-6毫米,中部粗2-2.5毫米,頂端圓形。
雄蕊無毛;花絲線形,彎曲,長1.4-1.6毫米;藥室頂端匯合。雌蕊無毛;子房球形,直徑約1.5毫米;花柱極短;柱頭下唇圓形,寬約1.8-2毫米,邊緣流蘇狀,上唇微小,狹三角形。
蒴果卵球形至橢圓球形,長5-7毫米,寬2.5-5毫米,無毛,室背開裂。種子多數,長橢圓形,長0.6-0.8毫米,種皮無毛,具網狀突起,格線縱向延長。
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捕蟲堇的分布範圍較廣,涵蓋熱帶溫帶兩大氣候區,不同氣候區其生長習性差異也較大。

捕蟲方式

主動蒼蠅紙式捕蟲。葉面上的腺體分泌特殊氣味吸引昆蟲,使昆蟲被葉面的粘液所粘捕,有些品種的葉緣會各中央包卷將昆蟲包住,葉面的腺體再分泌消化液將昆蟲消化。
捕蟲堇是一種粘液型的食蟲植物,可以捕食一些蚊子、螞蟻等小型昆蟲,一些蒼蠅這樣的“大力氣”昆蟲則比較容易逃脫。在其葉片、花莖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這些腺毛頂端能分泌粘液,並且能散發出一種誘惑獵物的氣味,當獵物被粘液黏住時,掙扎會刺激葉片表面的另一種腺體分泌消化酶,將獵物溶解成營養液並吸收,捕蟲堇的消化能力是比較強的,通常被它消化後的獵物只剩下很少的殘渣。捕蟲堇在捕獲獵物時還能捲曲葉片,擴大葉子與獵物的接觸面積,加快消化速度,但其捲曲幅度很小,肉眼基本上察覺不到捕蟲堇的葉片還能分泌殺菌防腐的物質,用於防止昆蟲腐爛。在歐洲科技還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用捕蟲堇的葉片治療皮膚潰瘍,促進癒合,瑞典和挪威等地還使用捕蟲堇的葉片製作乳酪。圓麵包大小的捕蟲堇長滿膠黏的絨毛,困住昆蟲的腳步,直到消化液開始工作。
生海拔2300-4500米的陰濕岩壁間或高山杜鵑灌叢下。

種群分類

按其原生地的分布和習性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大種群:
1.熱帶不休眠種群:絕大部分生長在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有17種左右。一年四季變化不大,都具有捕蟲葉,一般至少在春秋兩季會開花,如巨大捕蟲堇和黃花捕蟲堇。少數生長在溫帶地區,比如冰晶捕蟲堇。
2.熱帶休眠種群:大都生長在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有51種左右。在春季開始生長捕蟲葉,在涼爽的深秋捕蟲葉開始枯萎,並生長肉質、緊湊型的不具有捕蟲功能的葉片度過冬天,直到春季回暖時繼續生長捕蟲葉。一般至少在春秋兩季會開花,如墨蘭捕蟲堇和石灰岩捕蟲堇。
3.溫帶種群:生長在溫帶或者寒帶地區,氣候比較寒冷的地方,約有34種。在春季開始生長捕蟲葉,在深秋開始停止生長,通常根部和大的葉子會枯萎,在其蓮座狀的中心長成水滴狀的休眠芽,通過休眠芽度過寒冷的冬天,當春季回暖時發芽生長。其中大部分品種能在休眠芽的基部長出一些小的冬芽,比如大角捕蟲堇,這些冬芽在春季會長成新的植株。它們都生長在溫帶或者寒帶地區。
此外,園藝界還經常將墨西哥產的捕蟲堇單獨劃分為一大類,共有約42種,它們都為熱帶種群,其中沙氏捕蟲堇、高木氏捕蟲堇、凹瓣捕蟲堇為熱帶不休眠種群,其他39種都為熱帶休眠種群。

分布範圍

原生地
捕蟲堇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及中南美洲高山地區。以墨西哥為主的中美洲一帶種類最為豐富,超過50%的種類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其中高山捕蟲堇分布最廣,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俄國、加拿大、美國甚至是寒冷的冰島都有分布。我國的山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藏南也有,生於海拔2300-4500米的陰濕岩壁上或高山灌木叢下的濕地上。
捕蟲堇是不耐旱的,大都生於高山潮濕岩壁上,部分生於濕地沼澤中,少數與苔蘚一起附生於其他樹木上。捕蟲堇原生地的光照大多都不強,大都生長於其他草本植物難以生長的貧瘠土地,這樣也避免其植株被其它植物“淹沒”。墨西哥的捕蟲堇一般都生長在貧瘠的弱鹼性土壤中,但其在中性土壤中也可以生長的很好。部分品種則能生長於偏酸性的沼澤泥炭地中,比如野捕蟲堇、高冠捕蟲堇和葡萄牙捕蟲堇。卡薩布托山捕蟲堇、半附生捕蟲堇和附木捕蟲堇等品種則附生於樹幹上。
產中國的陝西(眉縣)、四川、貴州(印江)、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還分布於歐洲和亞洲的溫帶高山地區。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捕蟲堇是一種美麗而脆弱的食蟲植物,它們最主要的特點是喜歡乾爽、涼爽的環境,在春秋較寒冷的季節時生長較快,夏季時特別怕熱。不過捕蟲堇比較耐陰、不喜強光,為度夏創造了極其有利條件。
純真捕蟲堇純真捕蟲堇
捕蟲堇的品種較多、分布範圍較廣,其原生地環境的不同導致它們的生長習性也有所不同,為了便於種植,我們把捕蟲堇分為熱帶種群和溫帶種群,熱帶種群又可分為熱帶休眠種群和熱帶不休眠種群。
溫度,光照和濕度
溫帶捕蟲堇多生長於高緯度、寒冷的地區,存活溫度一般在-10-30度之間,最佳溫度10-20度,是最怕熱的一類食蟲植物,夏季若沒有降溫設備會比較難以栽培。冬季時能夠以休眠芽的方式度過-10度的低溫,應保持基質稍乾一些。大多數品種還會在休眠芽的基部長出“冬芽”,這些冬芽在來年春天會發芽長成新的植株,但它們非常脆弱,在移植時要小心。
熱帶捕蟲堇不像溫帶捕蟲堇那么耐寒,存活溫度一般在0-32度之間,最佳溫度15-25度之間,比溫帶捕蟲堇偏高一些,但仍然比較怕熱。熱帶不休眠種群不會休眠,一年四季變化不大且都能捕食昆蟲。熱帶休眠種群冬季會長沒有粘液的肉質葉,休眠時需保持基質更乾燥一些。
捕蟲堇可與高地豬籠草、太陽瓶子草一起種植。最好不要接受陽光直射(特別是炎熱的中午),但仍然需要明亮的散射光,比如通風的陽台或窗台,能夠放在有冷氣的房間內就最好不過了。
捕蟲堇對濕度也比較敏感,當濕度連續數天低於40%時也有可能影響其生長,此時放入室內一般就都能滿足要求了(記得提供明亮的散射光喔)。
巨大捕蟲堇巨大捕蟲堇
基質
捕蟲堇喜歡疏鬆透氣、乾爽、酸鹼值偏中性的基質,可使用泥炭、珍珠岩、蛭石以1:1:1的比例混合,蛭石呈弱鹼性,可減弱泥炭的酸性,提升基質的PH值。產自墨西哥的捕蟲堇還大多生長於鹼性的土壤中,可加入10%-20%的粉筆、石膏顆粒提升基質的PH值。其實墨西哥捕蟲堇在中性的土壤中也能生長良好,生長於弱鹼性的土壤中可能只是為了增加種群的競爭力。
澆水
捕蟲堇喜歡排水性、透水性好的基質,而且通常花盆都比較小,使得盆內的基質會幹的很快,可它們卻又偏偏不耐乾。為了避免頻繁澆水,可使用“腰水”的方法進行供水,即將花盆置於有水的水盤、玻璃缸等容器中,使水自行滲透至整個花盆,只須保持水盤中有1厘米左右的水,就能使基質保持潮濕。
若腰水使基質過於潮濕,容易使捕蟲堇的葉片腐爛,此時可以在盆底加上一層陶粒或珍珠岩等顆粒,顆粒的高度應該高於水面2厘米以上,讓水慢慢地慢慢地滲透上去,使基質不會太潮濕又能保持不乾透。若不想重新換盆,也可以將珍珠岩等顆粒放置於水中並高出水面,然後將花盆置於珍珠岩上方,使花盆中的基質不直接與水接觸。
高山捕蟲堇高山捕蟲堇
捕蟲堇一般不會發生病蟲害,但也需注意。
蟲害
捕蟲堇基本不會發生蟲害,需要注意的是,當青蟲、地老虎等害蟲在無食可吃時,有可能會啃食捕蟲堇的葉片,當發現葉片有被啃食過的痕跡時,應及時找找植株附近是否有這類害蟲,並捕捉滅殺。捕蟲堇對肥料、殺蟲劑、殺菌劑等物質都比較敏感,應避免使用。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捕蟲堇容易出現的問題,通常在密閉、不通風且溫度偏高時容易發生,應提供通風良好的環境,悶養時也應該定時進行通風。若真菌已經開始在基質、植株上滋生,則需要立即加強通風,去除病害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