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獲假說

捕獲假說是指月球成因的一-種假說。格斯滕科恩(H.Gerstenkom)根據月球和地球性質上的差別和對潮汐演化過程的研究,1955年提出月球物質屬於太陽系中另外- 一部分(可能更靠外邊),那裡的金屬元素如Sr.Rb.K.Pb、Zn.Hg.In等和揮發分都較貧乏,其運行軌道是逆行的,因此在潮汐作用下逐漸接近地球,在十分接近地球時墜人地球重力場並成為“俘虜”;此時作用在白道面上的力矩通過兩極把軌道推轉到另- 一方向上,使月球運行方向反過米成為現今的順行方向,而潮汐作用便向外推開月球。如果按潮汐作用造成的退後速率保持不變,轉變運行方向的時間應在17億~20億年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捕獲假說
  • 外文名:capture hypothesis
  • 屬於:月球形成理論
  • 內容:月球形成於太陽系其他地方
捕獲假說
capture hypothesis
一種月球形成理論。這理論認為月球形成於太陽系其他地方,在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補獲成為地球的衛星。麥克唐納(G.J.F.MaCdonald)1964年指出,當月球接近地球時(接近洛希極限),強大的吸力必然會使地球尤其是月球誘生熔化而噴出大量熔岩。但這與現在鑑定的月球熔岩年齡(30億年以上)不一致,因此捕獲時間當更早。辛格(S.F.Singer)1970年提出,捕獲是在45億年前地球和月球剛形成不久,月球運行方向轉換成順行時發生的。阿爾文(H.Alven)和阿雷尼亞斯(GAnhenius)1972年指出,地球本來有一群約5~10顆微小衛星,而月球則是太陽星雲物質中另一獨立大體,因離太陽較遠故有橢圓形的軌道,運行中與地球距離時遠時近,每當十分接近時彼此軌道反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月球終於被捕獲,其餘小衛星則被月球吸引而形成月面上的大月盆,月盆區出現質量瘤,其多餘之質量約10"~102克,可能就是原來那些小衛星的總質量。1974年伍德(J.A.Wood)和米特勒(H.E.Miler)提出經修改過的捕獲機制,認為有幾個以拋物線速度遨遊的小行星在靠近地球洛希極限時被吸入地球軌道成為原始月球。這些原始月球吸積而分層的月球,有月核、月幔和月殼。實際上這個假說是和把吸積假說聯繫起來闡述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