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頹湯

振頹湯

振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具有補氣健脾,活血通絡之功效。主治痿廢。臨床上常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晚期肢體關節萎廢不用、氣血兩虛型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振頹湯
  •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 組成:生黃芪、知母、野台參、白朮等
  • 功用:補氣健脾,活血通絡
  • 主治:痿廢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振頹歸術與參芪,姜膝靈仙乳沒知;補氣健脾通脈絡,驅風治痿恰相宜。

組成

生黃芪六錢(18g),知母四錢(12g),野台參三錢(9g),白朮三錢(9g),當歸三錢(9g),生明乳香三錢(9g),生明沒藥三錢(9g),威靈仙一錢半(4.5g),乾薑二錢(6g),牛膝四錢(12g)。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功用

補氣健脾,活血通絡。

主治

痿廢。

方義

方中黃耆以補大氣;白朮以健脾胃;當歸、乳香、沒藥以流通血脈;靈仙以祛風消痰;恐其性偏走泄,而以人參之氣血兼補者佐之;乾薑以開氣血之痹;知母以解乾薑、人參之熱,則藥性和平,可久服而無弊。其陽明有實熱者,加石膏以清陽明之熱,仿《金匱要略》風引湯之義也;營衛經絡有凝寒者,加附子以解營衛經絡之寒,仿《金匱要略》近效術附湯之義也;至其脈弦硬而大,乃內風動真氣不固之象,故加龍骨、牡蠣以息風斂真氣;骨痿者加鹿膠、虎膠取其以骨補骨也;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取其能搜筋骨之風,又能補益筋骨也;若其痿專於腿,可但用牛膝以引之下行,若其人手足並痿者,又宜加桂枝兼引之上行。

運用

臨床上常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晚期肢體關節萎廢不用、氣血兩虛型者。

加減化裁

熱者,加生石膏數錢,或至兩許;寒者,去知母,加烏附子數錢;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數錢;脈弦硬而大者,加龍骨、牡蠣各數錢,或更加山萸肉亦佳;骨痿廢者,加鹿角膠、虎骨膠各二錢(另燉同服),然二膠偽者甚多,若恐其偽,可用續斷、菟絲子各三錢代之;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手足皆痿者,加桂枝尖二錢。

附方

名稱:益氣活血振頹湯
組成:生黃芪45g,雞血藤20g,西秦艽、川牛膝各15g,當歸、乾地龍、赤芍各12g,炒白朮、川芎、制乳香、制沒藥各9g,桂枝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個月為l療程
主治:中風后遺症患者
出處:《中風病如何用藥與食物療法》
功用:益氣活血,舒經活絡
名稱:振頹湯加減
組成:炙黃芪30g,炒白朮30g,黨參15g,當歸18g,乾薑6g,懷牛膝16g,烏附子10g,桔梗6g,熟地30g,鹿角膠10g,生龍骨、生牡蠣各30g,桂枝尖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治療低血鉀性周期性麻痹
出處:《中西醫結合專科病診療大系神經病學》

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方·治肢體痿廢方》:“振頹湯:治痿廢。熱者,加生石膏數錢,或至兩許。寒者去知母,加烏附子數錢。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數錢。脈弦硬而大者,加龍骨、牡蠣各數錢,或更加山萸肉亦佳。骨痿廢者,加鹿角膠、虎骨膠各二錢(另燉同服)。然二膠偽者甚多,若恐其偽,可用續斷、菟絲子各三錢代之。手足皆痿者,加桂枝尖二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