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文學

挪威文學:挪威最早的文學作品是4世紀的古碑文。 這些碑文具有押韻詩歌的雛型。8至9世紀原始公社解體,挪威開始流傳許多以神話和英雄事跡為內容的民間詩歌。在北歐海盜時期,古挪威人向東、南、西三個方向遠航,進行海上掠奪和貿易,接觸到了異國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從挪威古代民間詩歌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文化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挪威文學
  • 創作年代:4世紀
  • 作品出處:挪威4世紀的古碑文
  • 文學體裁:不詳
  • 作者:不詳
簡介,發展,參考書目,

簡介

挪威最早的文學作品是4世紀的古碑文。 這些碑文具有押韻詩歌的雛型。8至9世紀原始公社解體,挪威開始流傳許多以神話和英雄事跡為內容的民間詩歌。在北歐海盜時期,古挪威人向東、南、西三個方向遠航,進行海上掠奪和貿易,接觸到了異國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從挪威古代民間詩歌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文化的影響。

發展

中世紀時挪威文學同冰島文學有密切的聯繫。冰島當時是挪威的屬地,居民大多是挪威的移民,兩國有共同的文字。這時挪威的文學作品(包括民間詩歌),有一部分是在冰島寫成,並通過從古挪威語演變而成的冰島語流傳至今。這時期主要的作品有北歐神話和傳說──“薩迦”。著名的神話詩集<埃達>於13世紀初成書,它敘述日耳曼部落向挪威移民時期的事件,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北歐傳說是中世紀挪威和冰島的另一主要文學形式,其中主要的是關於家族的傳說,它們一般採用敘事體寫成,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它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王室傳說”,代表作家是斯諾里·斯圖魯松(1178~1241),他的《挪威王列傳》對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挪威人最早的王室傳說是關於11世紀奧拉夫國王的故事,約寫於1150年以前。後來又有一位冰島人奉國王斯凡勒(13世紀初)之命撰寫了《斯凡勒的故事》。在斯凡勒當政時期,由教會主持編寫了挪威歷史。
1350年挪威黑死病蔓延,人口死亡過半。1380年挪威被迫同丹麥結成聯盟,政治上失去了獨立,這時丹麥文成了挪威的正式文字。挪威文學於是進入一個持續幾個世紀的蕭條時期,它的文學傳統主要依靠民間文學才得以延續下來。這個時期的民間文學具有多種形式,影響較為深遠。最有代表性的是關於山怪的傳說,富於神話色彩和童話特點,在挪威西部特別流行。它們反映了古挪威人的傳統和思想方法,其中有不少是關於智探山怪洞窟搭救被劫婦女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為廣大挪威人民所喜愛。
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席捲歐洲,加速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民族的覺醒。當時挪威最大城市卑爾根的一些學者以文學為武器,抨擊在挪威西部地區擁有極大勢力的漢薩同盟。他們的代表人物拜耶(1528~1575)用日記形式揭露漢薩同盟在卑爾根地區的胡作非為,表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北歐文學中居突出地位。
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挪威文學進入了一個丹、挪文學融合的時期。這一時期挪威的作家基本上用丹麥文寫作,產生了一些在丹、挪兩國都受歡迎的有影響的作家。例如丹麥作家恩蓋爾布萊茨達特在挪威很受尊重,她寫的讚美詩至今仍為挪威教堂所採用。這時著名的詩人達斯(1647~1707)被認為是挪威文學史上第一個具有持久影響的作家。稍後又有著名的劇作家霍爾堡 (1684~1754) ,他雖是丹麥人,但出生在挪威的卑爾根。他創作了30多部劇本,被奉為丹麥和挪威戲劇的鼻祖,而且通過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等活動溝通了北歐文學同西歐文學之間的交流。
18世紀,挪威的獨立傾向加強,啟蒙運動蓬勃開展,文學界也出現了新的局面,特別是許多居留丹麥的挪威作家和留學生在18世紀末建立了“挪威社”,積極宣傳並開展獨立的愛國主義的文學創作活動。
1814年挪威脫離丹、挪聯盟,但又被迫同瑞典結盟,重新陷入附屬國地位。因此19世紀的挪威文學更強烈地反映出民族獨立的要求。韋格朗(1808~1845)是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家,他的創作開始了挪威文學的復興。挪威的現代文學史以他的劇作《創造力、人和救世主》為開端。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在詩歌創作方面,被稱為挪威詩歌的先驅。他的作品的中心思想是爭取民族自由和發展獨立的挪威文化。在他以後,挪威文學中的浪漫主義才與啟蒙時期的傳統結合起來,從而開創了挪威文學史上的新時代。
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派詩人、藝術家和學者通過發掘民間文學藝術寶庫而給挪威文學注入了新的血液。著名作家阿斯布約恩森(1812~1885)和穆(1813~1882)在挪威文學史上第一次系統地記載了許多民間傳說,並最先擺脫丹麥語的影響,完全用挪威本國口頭語言進行創作。作家奧森(1813~1896)又根據挪威各地的方言進一步創造了“新挪威語”,在文學創作上獲得廣泛的套用。這一時期著名女作家科萊特(1813~1895)寫的《總督的女兒》(1855)是挪威第一部社會小說。挪威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學巨匠易卜生(1828~1906)和比昂松(1832~1910) ,這時已寫出了不少劇本與詩歌,大多取材於挪威古代的傳說。
19世紀下半葉,挪威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工業革命改變了挪威的經濟與社會結構,政治鬥爭加劇,農民和新興中產階級紛起反抗。在這一鬥爭中,作家大多站在進步力量方面。他們注意社會問題,發表了很多抨擊社會黑暗的現實主義作品,使挪威的文學創作進入了繁榮時期,湧現出了許多現實主義作家。大約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易卜生和比昂松也轉而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使現實主義不斷深化。他們二人的主要作品都在這個時期寫成。他們同約納斯·李(1833~1908)和謝朗(1849~1906)並稱為挪威文壇“四傑”。1890年恩格斯曾經指出,最近20年來,挪威文學的繁榮,除了同時期的俄國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相比。
挪威文學
19世紀80年代充滿政治與文學的紛爭。自然主義開始抬頭。耶格爾的小說《放蕩不羈的人》和克羅格的小說《阿爾布亭》引起了關於自由戀愛問題的論戰,兩部作品都被當局禁止。19世紀末,挪威文學中的反動傾向加劇,神秘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加深,一些偉大作家也受到了影響。一度轟動文壇的名作家漢姆生(1859~1952)晚年甚至走上了同納粹德國占領者合作的道路。
1905年瑞、挪聯盟解體,挪威獲得獨立,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得到了恢復並有所發展。戲劇方面出現了格里格(1902~1943)和尼爾森(1901~1929)等無產階級作家,他們的作品反映了工人的生活和革命鬥爭。在藝術技巧上,克羅格(1889~1962)繼承了易卜生和海貝格的心理分析手法,格里格則沿襲了比昂松的行動劇的傳統。這時小說創作也呈現了新的面貌,產生了揭露資本主義剝削和反映工人鬥爭的作品,其中以法爾克貝格(1879~1967)和烏普達爾(1878~1961)描寫礦工和建築工人鬥爭生活的小說較有名。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一些激進知識分子創辦了《破曉》雜誌,因而被稱為“破曉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青年作家歐弗朗、胡爾和克羅格。他們同以方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保守派和信奉宗教的作家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論戰。儘管他們的政治觀點不同,但在創作上他們都注重心理描寫。這個時期的小說創作主要有兩個流派,一是“鄉土文學”派,以挪威農村生活為題材。隨著工業的發展和農業經濟的逐步解體,許多作家越發懷念田園生活,因而促進了“鄉土文學”的發展。另一派是受到現代心理學派影響的“心理文學”派,以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為主。突出的作品是女作家溫塞特的歷史小說《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1920~1922),192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在德國法西斯占領挪威期間和戰後的一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反法西斯主義的作品,如南森的《日復一日》和穆恩的《日記》等。小說方面,以埃文斯摩的敘事作品《西渡歷險記》影響較大。其他作家如海貝格、班·漢森、韋索斯、哈夫雷沃爾等也寫了不少這方面的作品。歐弗朗、格里格、 雷斯-安德森和哈格魯普等,都以自己的詩歌為爭取自由作出了貢獻。韋索斯的小說《萌芽》(1940)和戰後創作的其他作品,把象徵主義同現實主義結合在一起,使挪威小說有了新的特色。博爾根同魯德、奈特勒奧斯、米克勒、克里斯托夫等人的短篇小說在表現手法上也有創新。戰後的詩歌創作大體上沿用了傳統的詩歌語言。50年代,霍夫莫、布雷克和布耶爾克等人繼續遵循和發展了現實主義。60年代產生了一批有才華的青年作家,如索爾斯塔、烏布雷斯塔和延森等。60年代末則出現了“紀實主義”,表明挪威文學有了新發展。
1956年開始,挪威政府設立“文化基金”,對作家給予經濟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挪威文學創作的繁榮。

參考書目

TorbjrnStverud, MilestonesofNorwegian Literature, Oslo, 1967.
Edward Beyer, Utsyn over norsk litterature, Oslo,19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