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滑動平均法

指數滑動平均法

指數滑動平均法簡稱為指數平滑法。是利用上一期的實際值和預測值(估算值),對它們進行不同的加權分配,求得一個指數平滑值,作為下一期預測值的一種預測方法。它的預測公式是:Xt=αSt-1+(1-α)Xt-1,(0<α<1),式中,Xt為第t期預測值,St-1為上一期實際值;Xt-1為上一期預測值;α為加權係數。指數平滑法是在移動平均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具有移動平均法的優點,又可以減少運算過程中的數據儲存量,同時還考慮了不同時期的數據所起的不同作用。採用指數平滑法的關鍵是確定α值。一般情況下,α值的大小,既和反映近期數據的能力有關,也和數據波動狀況有關。通常不直接利用一次指數平滑法來預測,而是利用二次指數平滑法,求出平滑係數,建立起預測模型,再進行預測。三次以上指數平滑法幾乎適用於所有的時間序列預測,但在套用上有不少問題,所以實際上使用不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指數滑動平均法
  • 外文名: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method
  • 所屬學科:數理統計
  • 別稱:指數平滑法
基本方法,加權係數,初始值,預測計算步驟,

基本方法

移動平均法只是利用過去一部分序列來進行預測的,而且用的是算術平均值,即認為起作用的數據點對未來預測值起同等作用。這是不太合理的。為了彌補這些缺點,就產生了指數滑動平均法。指數滑動平均法是時間序列預測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預測手段。
指數滑動平均法是對整個時間序列進行加權平均的一種方法。加權平均就是每一個已知數據都對未來值貢獻一部分力量。
已知一個時間序列
,它的一次加權平均值
為:
其中;
為加權係數。
若令
,通過數學論證,則有
其中:
為第t周期的一次指數平滑值,
為加權係數。
以一次指數平滑值為新的時間序列,再一次進行指數平滑,就可得二次指數平滑值
。 ·
如果統計數據有線性變化趨勢,則線性平滑預測公式為:
其中:
周期的預測值;
為乎滑係數。
通過對具有線性關係的數據點進行分析,可以求出平滑係數
其中:
為t周期的一次指數平滑值,
為t周期的二次指數平滑值。
在運用公式(3)進行預測時,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加權係數
的選取,一是初始值的估算。

加權係數

在平滑值公式(1),(2)中,相當於:
平滑值=
(新數據)+(
)(原平滑值)
因為原平滑值與舊數據有關,所以加權係數
是新舊數據在平滑中的分配比值。
取值的大小,實際上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數據在預測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越大,新數據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若
過大,適應新水平過快,靈敏度高,容易對異常現象過敏,
過小,比較保守,容易落後於新的發展趨勢。
掌握好
值,是用好平滑法預測的重要環節。一般多採用幾個
值計算,進行多方案分析。根據實際預測經驗,一般
取值在0.01~0.30之間,在實際計算中,
可取0.30,0.20、0.10、0.05等幾個數值。

初始值

由(1)式可知,當t=1時,則有
同理:
已知統計數據點數是從1開始的,所以
分別為一,二次指數平滑值的初始值。·
指數平滑值就是加權平均值,
值的加權作用可用下式說明:
其中:
所以
繼續以同樣的方式推導,可得
由(6)式可以看出,指數平滑值就是加權平均值,時間越遠,各期加權係數值就越小,
值對較遠數據的加權作用很小。因為
,當
時,
當數據點較多時,如t>10,初始值的作用很小,可以取
當數據點較少時,如t<10,初始值的作用稍大些,這時可以採用前幾個數據點的平均值。

預測計算步驟

1.收集一個時間序列,時間單位可以是年,季,月等。
2.求指數平滑預測方程式。
計算指數平滑值
確定平滑係數
求出指數平滑預測方程式
3.進行預測。給定一個時間後,首先確定T值,t為目前的周期數,T為t周期以後需要預測的周期數。根據T值的大小,利用預測方程式,就可以求出
周期的預測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