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

拜師

拜師,手工業服務業娛樂業等多種行當的職業民俗。新從業或學藝者通過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拜師學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師
  • 拼音:bài shī
  • 注音:ㄅㄞˋ ㄕ 
  • 又名:拜師學藝
  • 行業:手工業、服務業和娛樂業
  • 性質:職業民俗
簡介,拜師禮儀,都堂拜師,

簡介

悟空拜師悟空拜師
通常,拜師者要有引薦人和擔保人師徒雙方簽詞相應的契約後舉行拜師儀式,由新從業者行拜師禮,再由師傅引領拜行業祖師並一一介紹給師兄等。各行各業的拜師禮儀程式大同小異,但也各具行業特點,甚至有入行拜師的行規。
中國拜師習俗的形成主要受儒家傳授學術的規制影響,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並由其演化而來。至現代,中國的中醫藥傳統藝術等行當仍採取拜師從業、傳授技能的方式。
收徒和拜師是為了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使學者確有所成。師徒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大都由各行業的行規及特定的契約加以規範、限定。如一般不準各門師傅爭帶投師學藝者,亦不準學生在從師學習過程中另投他師,以免造成前師費力而後師享其成的情況。有的行業規定,出徒一個才能再招一個,不得同時招收兩徒。對學徒頂有許多規定。如典當業學徒名為“學生”,每日不僅要例行早掛當幌、晚摘當幌、倒便桶尿壺等雜務,還要學習典當行特定的《當字譜》和《當譜》,並不得隨意外出和省親,違規者要受相應懲罰。這種學徒規約制度在封建社會受法律保護。日本等國的有些傳統行當也存在類似的拜師學藝習俗。歐洲中世紀的城市手工業、商業行會組織的規約中,也往往對收學徒、拜師授徒以及師徒義務等規定出相應的制度。

拜師禮儀

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一般拜師禮儀分成三個程式。
第一,拜祖師、拜行業保護神。表示對本行業敬重,表示從業的虔誠,同時也是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第二,行拜師禮。一般是師傅、師母坐上座,學徒行三叩首之禮,然後跪獻紅包和投師帖子。
第三,師傅訓話,宣布門規及賜名等。訓話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

都堂拜師

明朝,孟津縣出了個姓陳的都堂,關於他居官拜師的傳說,流傳至今。
陳都堂原名小黑,家住老城西北陳河村。他自幼喪父,依母打柴為生,很想讀書。這一天,他在縣城賣完柴往回走時,聽到了琅琅的讀書聲,不由自主地走進去扒著窗台往裡張望。只見一位銀須飄然的老先生正給十幾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小孩講書,聽著聽著入了迷。突然,從裡面衝出幾個富家子弟,把他團團圍住,幸虧那位老先生趕來制止,他才得以脫身。
老先生把他帶到屋裡,他訴說了自己的家世及想讀書的心愿。老先生很是感動,便收他作學生,不僅免了學費還資助筆墨紙硯,又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陳棟才。陳棟才心疼他母親有病,自己就在雞叫時起床,親自做些稀粥吃,懷裡塞上兩個中午吃的菜團,便匆匆趕到學堂讀書。課餘時間仍打柴賣柴。他非常敬重先生,常常抽空幫先生挑水、推磨,先生見他勤快好學,盡心盡意教他。
轉眼四年過去,他母親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只好回家侍奉左右。夜裡,待母親安歇之後,自己挑燈苦讀。有了疑難問題,就找先生請教。又過了幾年,恰逢大比之年,他背著乾糧上京趕考了。不久,便傳來訊息:“孟津縣的陳棟才考中頭名狀元啦!”接著又是一個訊息:“狀元爺被皇上封為都堂,即日就要歸鄉省親”。
這下把縣官忙壞了,一面下令全城百姓一律到大街迎接都堂大人,一面派人四處打聽都堂的親屬。不久公差回話說,都堂的老母親去年才病逝,現在家中無人,縣官不由納悶:這可“省”哪們子“親”呀!
再說老先生一聽到這個訊息,不由暗自歡喜。可他轉念一想:慢!萬一他身居高位,忘了昔日,那豈不討個沒趣?待我試他一試!主意一定,便關上大門,裝起病來。
不一會兒,兩個公差罵罵咧咧地闖進來趕他到大街上迎都堂。他推說有病起不了床,兩個公差正要發作,忽聽門外一聲喊:“都堂大人到——”
公差聞聲跑了出去,老人不慌不忙地下了床。一手掂只襪子,一手拄根拐棍。剛一出門,只見陳棟才身著官服,頭戴烏紗,被一群人簇擁著,好不威風!老人探身說道:“不知大人光臨,有失遠迎,望大人恕罪……”
“恩師,快別這樣說了!”陳都堂打斷老人的話,迎上前去,“撲通”一聲跪在地下。縣官及周圍的人一看勢頭不對,也都撲撲騰騰跪了一地。
老人急忙拉住說道:“都堂請起!都堂請起!”陳都堂則說:“恩師不喚學生名字,學生實不敢起。”
老人呵呵一笑說:“好啦!棟才請起,各位都起來吧。棟才,看來你還沒忘記昔日,這就對了!這樣才能身居高官,時時體恤黎民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