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軍區制

拜占庭軍區制

拜占廷軍區制又稱塞姆制。為了有效地對付外敵入侵,拯救帝國於危亡,伊蘇里亞王朝(717-802)的皇帝利奧三世(717-741)統治時期,依靠軍事貴族支持,在全國推行軍政改革,實行“軍區制度”。其主要內容為:把北非、義大利實行的軍區制移植到東方,設11個軍區,以軍區代替行省,亦農亦兵,由主管軍事的將軍進行統治;軍區獲得相應土地,建立軍屯制度,將自由農民編入軍隊,分配其世襲份地,讓其成為“兵農合一”的屯田兵,向國家繳納土地稅、人頭稅等,但不服公共勞役;對軍隊將領進行大量的土地封賜,以土地收入作為其基本薪俸。

“軍區制”是一種軍政兼容、兵農合一的制度,它基本上解決了兵員和軍費上的困難,也使人口流動中的無組織狀態得到控制,緩和了尖銳的社會矛盾。但這一改革促成了封建軍事貴族的興起,他們與殘餘的舊貴族合流,占有大量土地,強化對農民的控制,並逐漸形成地方封建割據勢力。東正教教會也趁此改革而參與掠奪土地,成為大封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占庭軍區制
  • 又稱:塞姆制
  • 推出時間:公元7—12世紀
  • 性質軍事和行政制度
簡介,出現與發展,組織構成,部隊規模,衰退與瓦解,軍區制的消亡,對傭兵的依賴,普羅尼埃制,迴光返照與滅亡,

簡介

軍區(Themes,或Themata),即農兵特轄區,最早在七世紀出現,是一種國家給予小農世襲土地換取小農服兵役的義務與稅款收入的制度。軍區制為拜占庭提供了大量兵員和收入,但最終在9-11世紀的土地兼併中消亡。

出現與發展

軍區制最早在七世紀出現,原本僅在小亞細亞推行。儘管席哈克略通常被認為是這一制度的首創者,但這一制度更可能首創於康斯坦斯二世、君士坦丁四世最早在安納托利亞安排的防衛阿拉伯人入侵的軍區。原本僅有四個軍區,但為了限制軍區將軍的勢力,原有的軍區經常被拆分。例如奧普希金軍區就因為屢次參與叛亂而被拆分為三個軍區。此外,隨著馬其頓王朝前期與中期的領土擴張,為了更有效的控制新得到的土地,拜占庭人也在新領土上設立了新的,面積較小的軍區。直到1045年,拜占庭共有46個軍區。

組織構成

在十世紀大部分軍區由被稱為Strategoi(可譯為軍區將軍)或者將軍指揮(儘管奧普希金軍區由Komes指揮,奧普提馬通軍區由Domestikos指揮),並配備全職的百人私人衛隊(Spatharioi),由Kentarchai spathariorum指揮。這支衛隊數量各軍區各不相同,但是有資料顯示塞克松軍區下轄六支私人衛隊(相當於兩個農兵軍團)。此外,軍區將軍還有三個行政官員助理——管理財政(包括軍餉)的Protonotarius,管理法律和吏治的Praetor和管理稅務和其他收入的Chartularius。
和平時期,軍區兵轉為農民,即控制軍區轄區內一片農田的自由民,代價是擁有地產的家庭必須提供在需要時提供騎兵(亦可自費雇用他人代替)。這些小農場由可以長子繼承,條件是繼承父輩的軍事義務。許多軍區士兵有僕人,富裕者甚至有奴隸,但也正如利奧六世在《戰術》中所說,最富有的土地擁有者才能提供最精銳的農兵騎兵,因為他們較高的收入保證他們可以使用符合他們身份的優質裝備。其他人相對貧困一些,在9世紀初甚至有法律規定幾名窮困的士兵用收入共同供養一名士兵的裝備(軍區士兵的武器裝備和馬匹不屬於他本人,屬於大地產擁有者)。據說尼基弗魯斯二世頒布了較富裕的士兵要幫助鄰近的貧窮士兵購置裝備的法令。儘管這些裝備有時不達標,而且通常無法保證統一形制。最好的情況也只有盾牌、槍上的旗幟和紋章是以軍區為單位統一形制的,儘管還有想君士坦丁堡中央部隊那樣穿同一顏色軍服的情況。即使在他人幫助下也沒有能力供養一名裝甲騎兵的人會被逐出軍區農地,成為非正規軍,直譯為“偷牛賊”(恰如其分的描繪了他們的收入來源),負責為帝國的諸多堡壘運送補給。逃兵也受同樣的懲罰。
軍區步兵軍區步兵
新軍區或者由舊軍區分離出來,或者在新獲得的土地上組建,此時其他軍區的一些部隊會脫離原軍區,作為新軍區的軍隊核心(如利奧六世組建察拉西安軍區<Charsianon>時抽調了布克爾拉里軍區<Bukellarion>的三個軍團,亞美尼亞軍區<Armeniakon>的兩個軍團,一個完整的turmai和卡帕多西亞軍區<Kappadocia>的一個軍團)。一些軍區通過在邊界築壘(稱Kleisourai,意為“山路”)擴張土地,被稱為akritai,即“邊界人”的貴族就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城堡,過類似封建主的生活。軍區土地擁有者的幼子也通常住在邊界地區,補充邊境的守備力量。
每個軍區的部隊都被編為兩到三個turmai或merai,再細分為moirai或dhoungoi,每個都下轄幾個軍團。伊本·科爾達巴在845年的著述寫到,較大的軍區(轄一萬人)有兩個turmai,各由五個一千人的軍團(原文作banda,但應該是指moirai)組成。每個軍團再分為五個200人隊,被稱為pentarchiai,由kometes指揮(從這裡看可能是指軍團)。每個pentarchia包括五個四十人隊,由kontarhin(可能是指kentarchai或pentekontarchai,而“四十人隊”則指長期不滿編的allaghia或hekatontarchia)指揮

部隊規模

轄區不同,人數不同的各軍區部隊數量很明顯各不相同。而據Ibn al-Fakih al-Hamadhani於902年和科達瑪於903年的記錄,各東部軍區的部隊數量如下:(伊本版/科達瑪版)
Anatolikon(安納托利亞軍區):15000/15000
Thrakesion:10000/6000
Chaldia:10000/4000
Armeniakon(亞美尼亞軍區):9000/9000
Bukellarion:8000/8000
Opsikion(奧普希金軍區):6000/6000
Paphlagonia(帕弗拉格尼亞軍區):5000/5000
Seleukeia:-/5000
Macedonia(馬其頓軍區):5000/-
Thrace(色雷斯軍區):5000/-
Kappadocia(卡帕多西亞軍區):4000/4000
Charsianon:4000/4000
Optimaton(奧普提馬通軍區):4000/4000
總計:85000/70000
這些記錄共同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約900年時的東部軍區部隊統計,儘管遺漏了約6000人的Kolineia,約4000人的Mesopotamia和Sebasteia、Lykandos和Leontokomis的Kleisourai(每個Kleisourai不過轄幾千人),還錯誤的包括了可能已經因之前頻發的暴亂(最後一次暴亂記錄出現於773年)而被削減成為單純的農業組織的奧普提馬通軍區。在羅列東部軍區時,阿拉伯資料還提到了君士坦丁堡近郊一個叫Talaya、Talaka或Tafla的軍區。但此外別無旁證,更可能是Tagmata的誤讀,而行政地區則是指城牆防衛所,所轄範圍西到安納斯塔休斯(Anastasius)長牆為止。可惜這些記錄沒有給出這支部隊的人數。
這些資料也沒有提及西部軍區和三個海軍軍區,而據利奧六世的薪水發放記錄,這些軍區包括海軍軍區Kibyrrhaiots、Aegean Pelaghos和Samos,陸軍軍區伯羅奔尼撒軍區(Peloponnesos)、尼科波利斯軍區(Nikopolis)、Hellas、西西里軍區(Sicily)、Langobardia、Strymon、Kephalonia、薩羅尼卡軍區(Thessalonika)、底拉西烏姆軍區(Dyrrachium)、達爾馬提亞軍區(Dalmatia)和Cherson。然而,西部軍區總是被當作比有更重要的戰略意義的東部軍區低一級的機構,部隊編制也似乎相應的少一些。兩人的數據很可能僅僅計算了作為拜占庭軍隊支柱的騎兵。據利奧的《戰術》記載,每個軍區可以提供多達4000人的頂級騎兵,他稱之為Kataphracioi,大概騎乘著有全馬甲或半馬甲的戰馬,而其他部隊大概裝備和訓練都達不到這一水平。緊急時刻,召集臨近軍區的頂級部隊迎敵效果明顯比用二流部隊防禦要好。利奧也指出,不必召喚超過4000人的援軍,東部軍區就可以集結三萬騎兵迎敵,並保留一支健全的預備隊。
軍區騎兵軍區騎兵
此外還有軍區步兵,但他們留下的信息很少。他們有可能無法獲得軍區騎兵那樣的軍屯農地,而是靠臨時徵召集結,儘管也有一些人被長期雇用,在永固工事中服役。《戰術》模糊的提及每個軍區大約能召集24000步兵,可能也和騎兵那樣分成一等和二等,他們可能大部分是輕裝部隊。

衰退與瓦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軍區系統也日漸瓦解,軍區將軍和高級軍官成為了他們的軍區中的大土地擁有者,利用他們軍政合一的權力將他們的土地變為世襲的半自治封邑,而軍區農兵則開始變為類似於私人部隊的形式。儘管皇室知道這種轉變的危險性,但他們也無能為力。實際上皇室除給向這些這些新的地方貴族妥協,給他們更多的權力以交換軍事支持外幾乎別無選擇,即使是最強勢的大地主們要求完全免稅的時候。儘管一系列法令先後頒布,越來越多的軍區小農還是被擠出了土地擁有者之列,他們的土地則併入將軍們的封邑。這嚴重影響了軍區作戰部隊的數量。據波斯人Hudud al-Alam於982年的記錄,每個東部軍區只能集結3000-6000人,而拜占庭人在970年的記錄則稱每個軍區提供的部隊不足三千人。
這種情況導致來自軍區大地產貴族的尼基弗魯斯二世(963-969)減少甚至解散了一些軍區的本土部隊,而軍區將軍們也更加頻繁的僱傭傭兵作戰。這種因本土軍區部隊質量低下而對傭兵日益增長的依賴性,在1067年召集軍區部隊時可見一斑——據稱此時的部隊主要由馬其頓人(指斯拉夫人)、保加利亞人、卡帕多西亞人(可能指亞美尼亞人)、烏澤人、法蘭克人、瓦拉幾亞人和各種“其他的路過的傭兵”。所剩無幾的拜占庭本土部隊則是“……貧窮困苦並缺乏裝甲,他們沒有劍和其他兵器……他們用獵叉和鐮刀代替……而且他們也沒有馬和其他裝備。因為已經很久沒有皇令召集他們上戰場,他們的工資和裝備維護費早已被挪用了。”更可怕的是,這些文字描述的是安納托利亞軍區部隊,東部諸軍區中最精銳的一支。
軍區兵員質量迅猛衰退的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將軍們對土地的侵吞,更不如說是10世紀軍區將軍與貴族官僚間激烈的內訌導致的惡果。兩者的野心在巴西爾二世在世時還依然能得到控制,但此後失去控制的鬥爭變的更加激烈。此後的30年間平均每年都有大的地方將軍叛亂,在1057年,一位有為的將軍伊薩克·科穆寧甚至奪取了皇位,做了兩年皇帝。
而叛亂平息後貴族官僚必然用解散部隊、把農兵的義務轉換為adaeratio(免除兵役,改付稅款)、將將軍解職甚至處死或這拒付剩餘農兵的工資或維護費的方式報復。如君士坦丁九世(1042-1055),完全將東部邊境的依伯利亞軍區(Iberia)約五千人的部隊解散,改為務農繳稅。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當時的士兵工資被拖欠或者供養他們的維護費被剝奪的情況。
以上這些問題,加上內戰導致的人力消耗、在財閥侵吞下小農兵土地持續的縮減共同導致了曼茲科特戰前的軍力衰退和惡化,而即使那場災難性的失敗後,這些問題也依然不息。

軍區制的消亡

對傭兵的依賴

儘管拜占庭幾乎總包含著相當的傭兵軍團,但隨著軍區制的衰退與瓦解,傭兵數量也在穩步增加。並此消彼長地制約著軍區部隊的勢力。隨著貴族官僚與軍區將軍明爭暗鬥的持續,越來越多的傭兵部隊被僱傭來代替不滿編、訓練差乃至已解散的部隊。在尼基弗魯斯二世的時代大部分(甚至全部)輕騎兵是雇用的亞洲弓騎兵,而在11世紀中期拜占庭大部分軍團的過半數部隊都是外族傭兵。
大部分的傭兵來自突厥各部,佩臣涅格人也是重要的一部,此外還有大量其他民族參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的法國編年史家經常提到亞歷克修斯一世時期源自各民族的傭兵組織,特別是佩臣涅格人、庫曼人、烏澤人和突厥人。據一個佚名編年史家的記錄,1096年君士坦丁堡除希臘人之外還有“保加利亞人、阿蘭人、庫曼人、佩臣涅格人、義大利人、威尼斯人、羅馬人、達西亞人、英格蘭人、阿馬爾菲人,甚至突厥人和許多異教徒、猶太人和皈依者,克里特人、阿拉伯人以及各民族的人”。儘管這些中的一些民族,如威尼斯人、阿馬菲爾人和猶太人是商人或藝術家,但大部分還是為(至少曾經)軍隊服務的。當然大部分這些部隊,和許多其他部隊都是在拜占庭在曼茲科特會戰慘敗後部隊重建中出現的。安娜·科穆寧娜稱這些他父親在位時的傭兵們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步兵和騎手”。
許多部隊作為自治部隊存在,有自己的領袖,由帝國的附庸國和封臣供養。這樣的部隊被稱為“Symmachoi”或者盟軍,就像古羅馬的“Symmachiarii”那樣。在11世紀,這個詞通常被用來稱呼佩臣涅格人、塞爾維亞人、烏澤人和羅斯人。
考慮到即使在軍區制的頂峰,即9-10世紀時,只有最大的軍區才能供養4000一流騎兵,這些傭兵的數量其實很可觀。1049年僱傭了15000佩臣涅格人,在曼茲科特會戰後拜占庭立即僱傭了3000諾曼人,在1078年各部隊共有2000塞爾柱克突厥人、6000阿蘭人和8000諾曼人,此外還有數量不明的佩臣涅格人和義大利人。在1091年勒文尼烏姆會戰中可能有多達四萬人的庫曼人和拜占庭人共同作戰。
然而這一切的後果也很明顯。傭兵的忠誠永遠難以信任——對自視甚高的法蘭克系傭兵尤為如此——而賞金或者其他高額鼓勵也在開戰前就必須拿出。而當工資無法按時支付時(而且經常如此),傭兵就會使用讓人頭疼的解決方法:臨陣脫逃或者直接搶劫友軍(拜占庭的)領土。

普羅尼埃制

在曼茲科特會戰慘敗於突厥人之後,已經臨近瓦解的拜占庭人在一系列的內斗中喪失了小亞細亞的全部土地,而曾經是軍區制發源地的東部戰區的土地就此落入他人之手。直到亞歷克修斯一世(阿厲克賽一世)上台時,拜占庭人已經沒有財力和人力組建新的部隊,而殘存的軍區部隊和皇家近衛軍也在底拉西烏姆會戰中消亡。拜占庭人不得不採用普羅尼埃制。與軍區制的土地擁有者不同,普羅尼埃土地擁有者stratiotes或pronoiarios需繳的稅以及現金和實物租金都少于軍區農兵,儘管這片土地不能繼承(至少在13世紀之前如此)。許多拜占庭貴族也以服騎兵役為條件(可能帶有定量的私人隨從)成為普羅尼埃制的受益者。但普羅尼埃制的唯一缺點,就是大大減少了帝國的稅款收入,使帝國能夠供養的常備士兵日益減少。這一飲鴆止渴的策略,加上拜占庭對傭兵的依賴共同摧毀了軍區制,也毀滅了拜占庭復興的希望。

迴光返照與滅亡

在1204年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流亡政權尼西亞帝國曾經一度復興過軍區制,並在東歐國家的幫助下消滅了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建立的拉丁帝國。但在帕略奧列格王朝,皇帝的分封很快毀滅了剛剛復興的軍區制,並讓本已一貧如洗的帝國從此一蹶不振。1453年,奧斯曼人進攻君士坦丁堡時,軍區制和與軍區制相關的名詞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徹底消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