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鬍鬚

拖鬍鬚是飲片之間相牽連,未完全切斷的現象,系藥物軟化時,外部含水量過多,或刀具不鋒利所致,如桑白皮黃芪厚朴麻黃等。掉邊:(脫皮)與炸心前者藥材切斷後,飲片的外層與內層相脫離,形成圓圓的圓芯兩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拖鬍鬚
  • 現象:飲片之間相牽連,未完全切斷
  • 製作方法:火制、水制、水火共制
  • 成因:外層與內層脫離,成圓芯兩部分
製作方法,史料記載,

製作方法

三類分類法:以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類炮製方法為綱,統領各種中藥的炮製。 五類分類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製法。
炮製輔料:輔料食除主藥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總稱,它必須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不與主藥起反應,不影響主藥的釋放、吸收和含量測定。
淨度:指炮製品的純淨度,亦即炮製品中所含有雜質及非藥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將乾淨而又無任何雜質的炮製品在高熱下灰化,所得之灰分稱“生理灰分”。
蟲蛀:是指中藥及其炮製品有被腐蝕的現象。
泛油:又稱走油。是指中藥中含揮髮油、油脂、糖類等,因受熱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現油狀物質和返軟、發粘、顏色變渾,發出敗油氣味等現象。
變色:是指藥物的天然色澤起了變化,各種藥物都有固有的色澤,也是檢查中主要的質量標誌之一。
風化:是指某些含有結晶水的礦物類藥物,因與乾燥空氣接觸,並在濕熱氣候影響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晟液體狀態。
腐爛:是指某些鮮活藥物,因受溫度和空氣中微生物的影響,儀器發熱,有利於微生物繁殖和活動而導致腐爛。
揮發:指某些含揮髮油的藥物,因受溫度和空氣的影響及儲存日久,濕揮髮油揮發,失去油潤,產生乾枯或破裂現象。
氣幕防潮技術:有稱氣簾或氣閘,濕用來裝在庫房門上,配合自動門以防止庫內冷空氣排出庫外,庫外熱空氣侵入庫內的裝置,從而達到防潮的目的。
氣調儲藏技術:利用控制影響中藥變異的動氣中的氧濃度,來進行中藥儲藏的一種有效方法。
氣體滅菌技術:指環氧乙烷防霉技術及混合氣體防霉技術。
低溫冷藏技術:是利用機械製冷設備產生冷氣,使藥物儲存在低溫狀態下,以抑制害蟲、黴菌的發生,達到安全養護的目的。
蒸汽加熱技術:是利用蒸汽殺滅中藥材及炮製品中所含的黴菌、雜菌及害蟲的方法。
中藥揮髮油熏蒸防霉技術:是利用某些中藥揮髮油使其揮發,熏蒸中藥材或炮製品,而達到抑菌和滅菌的目的的方法。
包裝防霉法:保潤防霉實質是指無菌包裝。
生物膜:是微生物均勻附著,生長在固體介質表面的膜體。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利用生物膜進行廢水淨化的一種處理方法,其耐衝擊負荷能力強,容積有機負荷高,占地省,較易作為製藥廢水處理。
挑選:是清除混在藥物中的雜質及霉變品等,或降藥物按大小、粗細等進行分檔,以便達到潔淨或進一步加工處理。
篩選:是根據藥物和雜質的體積大小,選用不同規格的篩和羅,以篩去藥物中的砂石、雜質,使其達到潔淨。
風選:利用藥物和雜質量不同,藉助風力將雜質除去。
水選:是將藥物通過水洗或漂除去雜質的常用方法。
去心:一般指除去藥物的木質部或種子的胚芽。
去蘆:一般指去除藥物的根莖、葉等部位。
去頭尾足翅:部分動物類或昆蟲類藥物,有些需要去頭尾或足翅,其目的是為了除去有毒部分或非要用部位。
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包括炒黃、炒焦、炒炭三種不同火候的要求。
炒黃: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黃色或較原色稍深,或發泡鼓起,或暴烈,並透出藥物的固有的氣味。
炙法: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的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藥物組織內部的炮製方法。
酒炙法: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的方法稱為酒炙法。
姜炙法: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薑汁拌炒的方法。
蜜炙法: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練蜜炒的方法。
油炙法: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與一定量的油脂共同加熱處理的方法稱為油炙法。
明煅法:藥物煅制使,不隔絕空氣的方法。又稱直火煅法。
煅法:將藥物按明煅法煅燒後至紅透後,立即投入規定的液體輔料中驟然冷去的方法。
蒸法:將淨制或切制後的藥物加輔料裝入蒸製容器內隔水加熱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複製法:將淨選後的藥物加入一種或幾種輔料,按規定操作程式,反覆炮製的方法。
發酵法:經淨制或處理後的藥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由於黴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藥物發泡、生衣的方法。
發芽法:將淨選後的新鮮成熟的果實或種子在一定的溫度或濕度條件下,促使萌發幼芽的方法。古代稱“孽法”。
制霜法:藥物經過去油製成鬆散粉末或析出細小結晶或升華、煎熬呈粉渣的方法。
滲析制霜法:藥物經過物料析出細小結晶的方法。
升華制霜法:藥物經過高溫升華成結晶或細粉的方法。
煎煮製霜法:藥物經過多次長時間煎熬後成粉渣另作藥用的方法。
烘焙法: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用文火直接或間接加熱,使之充分乾燥的方法。
提淨法:某些礦物藥,特別是一些可溶性無機鹽類藥物,經過溶解,過濾,除淨雜質後,再行重結晶,以進一步純製藥品的方法。
乾餾法:將藥物置於容器內,以火烤,使產生汁液的方法。

史料記載

炮:即將藥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五十二病方》的炮雞是將雞裹草塗泥後將
雞燒熟,是“裹物燒”,直至炮生為熟。現代的“炮”即用炒法,將藥物炒至微黑,如炮姜,或以高溫砂炒至發·炮”,去砂取藥,如炮甲珠等。
檻:《淮南子·覽冥訓》:“火檻焱而不滅。”《集韻》:“火焚也。”是對藥物進行焚燒,烘烤之意。如《局方》:“骨碎補,檻去毛。”
煿:《玉篇》:爆,落也,灼也,熱也,《說文》:灼也,暴聲。《廣韻》:迫於火也。徐鉉曰:火裂也。是以火燒物,使之乾燥暴裂.
炙:本法有幾種釋義。《五十二病方》之“炙蠶卵”及“炙梓葉”,是將藥物置於近火處烤黃。張仲景用的炙阿膠同於“炒”。雷斆的“炙”、“羊脂炙”等系指塗輔料後再炒。《局方》的“炙”與“炒”區別不明顯,如該書中“炒香”與“炙香”即無區別。現已基本統一,“炙”即藥物加液體輔料後,用文火炒乾,或邊炒邊加液體輔料,繼續以文火炒乾。
煨:陶弘景謂煨為“螗灰炮”,即將藥物埋在尚有餘燼的灰火中緩慢令熟的意思。現
在已廣泛採用面裹煨、濕紙裹煨等,是在原法基礎上的發展。
炒:漢代以前“炒”法少見,多為“熬”法,只是使用的工具有所不同,但均是置藥於火上,使至達到所需的程度。雷救時代已有麩皮炒、米炒、酥炒、酒炒等加輔料炒法,宋代《局方》中記述的炒法更多,現在炒法已成為炮製操作中的一項主要方法。
煅:將藥物在火上煅燒的方法。多套用於礦物藥與貝殼類藥物的炮製,如雲母、礬
石的“燒”,張仲景的“煉”鐘乳石,實際上都是煅。有些藥物的煅常與淬相結合,以利於溶解和粉碎。
煉:將藥物長時間的用火燒制,其含義比較廣泛,如煉丹、煉蜜等。
制:為制其藥物的偏性,使之就範的泛稱。通過制,能改變某些固有的性能。漢代即已套用姜制厚朴、蜜制烏頭、酒制大黃、酥制皂莢等,可見制的方法較多,並隨輔料、用量、溫度、操作方法等不同而變化,常對不同藥物作不同的處理。
度:指度量物體大、小、長、短。《五十二病方》中某些藥物是以長度來計量的。如黃芩長三寸。杞本(地骨皮)長尺,大如指。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步改用重量來計量。
飛:指“研飛”或“水飛”,部分藥物為了達到極細的目的,常將其研為細末,置水中研磨,漂取其浮於水面的極細粉末備用。如水飛硃砂、水飛爐甘石等。而“飛丹鍊石”的“飛”,則是指煉丹過程中的升華過程。
伏:一般指的是“伏火”,即藥物按一定程式於火中處理,經過一定的時間,在相應溫度下達到一定的要求。藥物不同,伏火的要求不同,如伏龍肝,系指灶下黃土經長時間持,續加熱而成,其中氧化物較多,呈弱鹼性,已非一般黃土。
鎊:是利用一種多刃的刀具,將堅韌的藥物刮削成極薄的片,以利調劑和製劑。
樧:打擊之意,使藥物破碎。
繺:即曬。如白居易詩中有,“其西瞄藥台”的記載。
曝:是指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
露:指藥物不加遮蓋地日夜間暴露之,即所謂“日曬夜露”。如露烏賊骨。
變曲法:長條狀藥材軟化到握於手中,大拇指向外推,其餘四脂向內縮,藥材略彎曲,而不易折斷,即為合
指掐法:團塊狀藥材軟化至手指甲能掐入表面為宜。
穿刺法:粗大塊狀藥材軟化至以鐵仟能刺空而無硬心感為宜。
手捏法:不規則的根與根莖類的藥材輪到用手捏粗的一端感覺其較柔軟為宜。
極薄片:厚度為0.5m以下,對於木質類及動物骨,角質類藥材,根據需要,入別製成極薄片,薄片:厚度為1-2mm,適宜質地緻密堅實,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藥材。藥時,可分
厚片:厚度為2-4mm,適且質地松泡,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藥材
斜片:厚度為2-4mm,適宜長條形面纖維性強的藥材,
直片:(順片)厚度為2-4mm,適宜形狀肥大,組織緻密,色澤淦艷和需突出其鑑別特徵的藥材。
絲:(包括細絲寬絲)細絲2-3mm寬絲5-10mm,適宜皮類,葉類和較薄果皮類藥材。
段:(咀、節)長為10-15mm,長段又稱“節”。短段稱“咀”。適宜全草類和形態細長,內含成分易於煎出的藥材。
塊:為8-12mm3的立方塊,有些藥材剪熬時,易糊化,需切成不等的塊狀。
連刀:(拖鬍鬚)是飲片之間相牽連,未完全切斷的現象,系藥物軟化時,外部含水量過多,或刀具不鋒利所致,如桑白皮,黃芪,厚朴、麻黃等。
掉邊:(脫皮)與炸心前者藥材切斷後,飲片的外層與內層相脫離,形成圓圓的圓芯兩部分,後者藥材切制進,其髓芯隨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系藥材軟化時,浸泡或悶潤不當,內外軟硬度不同所致。
敗片:同種藥材飲片的規格和類型不一致,破碎及其他不符合切制要求的飲片主要系操作技術欠佳所致。
翹片:飲片邊緣捲曲不平整,系藥材軟化時,內部含水分太過所致,又稱“傷水”
皺紋片:(魚鱗片)是飲片切面粗糙,具魚鱗樣斑痕,系藥材未完全軟化,“水性”不及或刀具不鋒利或刀與刀床不吻合所致。
變色與走味:變色是指飲片乾燥後失去了原藥材色澤,走味是指乾燥後的飲片失去了藥材原有的氣味,系藥材軟化時浸泡時間太長,或切制後的飲片乾燥不及時,或乾燥方法選用不當所致。
油片:(走油)是藥材或飲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質滲出的現象。系藥材軟化時,吸水量“太過,”或環境溫度過高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