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帶現象

拖帶現象是指心動過速發作時,用高於心動過速的頻率(比心動過速周期短10~30 毫秒)進行超起搏時,心動過速的頻率可上升到起搏頻率,當超起搏停止後原心動過速未終止,即刻恢復到原心動過速本身固有頻率的現象,又稱為心動過速的暫時性拖帶現象。拖帶現象是折返性心動過速特有的心電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拖帶現象
  • 檢查方法:起博頻率、起搏持續時間等
  • 臨床意義:房室交界區心律失常的診斷
檢查方法,診斷標準,臨床意義,

檢查方法

1. 超博頻率
(1)選擇起搏間期:先確定心動過速間期,在選擇比心動過速短10ms的起搏間期起搏,起搏後觀察能否拖帶心動過速,然後將起搏間期再減10ms進行起搏。
(2)選擇起搏頻率:選擇比心動過速頻率高5次/分鐘的頻率作為起搏頻率,有效拖帶現象出現後可將起搏頻率再提高5次/分鐘進行起搏。
2. 起搏持續時間
每級超速起搏持續時間2~60秒。
3. 每級起搏遞增步長
1級超速起搏有效拖帶後,起搏頻率升級後可再次做拖帶,升級步長。
4.拖帶區測定
為證實有無拖帶,可進行1~2級的超速起搏,心動過速確實能被拖帶時,檢查可終止。
5.超速起搏部位選擇
儘可能選擇靠近心動過速折返環的位置,越靠近折返環激發拖帶的機率越大。

診斷標準

1. 超速起搏刺激時,心動過速的頻率跟上刺激頻率;刺激停止,以後的心動過速與刺激前相同。
2. 以快於心動過速的恆定頻率起搏時,體表心電圖上固定的QRS融合波;停止起搏後,第
一個心動過速波沒有融合,其回復周期等於刺激周期。
3.刺激頻率增加時,心電圖融合的程度增加。心動過速時用不同頻率起搏,心電圖可出現程度不同的融合波。起搏頻率越快,融合波中所占的成分越大,即呈進行性融合。
4.用更快頻率起搏並使心動過速終止時,一個或幾個部位對起搏刺激部位存在局部阻滯。
5.拖帶的融合為波較輕時,體表心電圖可能不出現融合波。

臨床意義

1. 識別拖帶現象,明確拖帶頻率範圍,可以用稍高於拖帶的頻率進行起搏終止心動過速,以期安全有效。
2.鑑別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和觸發活動性室性心動過速:觸發活性室性心動過速雖可用程式刺激誘發和終止,但一般無拖帶發生。
3.房室交界區心律失常的診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