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馬路

拉鏈馬路

“拉鏈馬路”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現象,道路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多家企業“各自為政”,導致馬路不斷開腸破肚。據統計,到2004年末,全國擁有城市道路22.2萬公里、道路面積35.2億平方米。

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並投入運營,反覆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鏈馬路
  • 城市道路:22.2萬公里
  • 道路面積:35.2億平方米
  • 性質:缺乏管理
概述,原因,浪費,治理,

概述

“拉鏈馬路”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現象,道路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多家企業“各自為政”,導致馬路不斷開腸破肚。表面上看,這是規劃建設時沒有考慮日後新的需要,導致後來增加新功能或發現新問題時不得不重新挖開,實際上卻潛伏著在城市開發建設中更為嚴重的危機。“拉鏈馬路”在影響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據粗略估算,每挖一平方米城市道路平均花費至少上萬元。
拉鏈馬路
新建、改擴建道路工程反覆開挖、長期施工的現象,在不少城市存在。甚至個別城市一條大街每年被挖六七次都很常見。如媒體曾報導,廣州市越華路半年內被開挖6次,先是供水單位挖,接著供氣單位挖、供電單位挖,挖完之後通信單位還要挖……奇怪的是,每個施工部門都有挖路的齊備手續,也就是說,這些施工單位都是在合法地挖路。只是如此“開膛破肚”,實在令人心痛。特別是一些地方挖路還時常挖斷水管、挖漏煤氣,不僅造成交通擁堵,而且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人們無奈地用“拉鏈馬路”來形容這種道路反覆開挖的現象。

原因

對於馬路經常挖開又填上,成為拉鏈馬路的癥結,有關人士認為,政出多門、各行其是是其中之一。如煤氣公司管煤氣管道鋪設,自來水公司管自來水管鋪設電力部門管電纜鋪設,“你方唱罷我登場”,常常是剛鋪好又接著挖開。其次,城市管線規建缺乏系統性。一些城市地下管線鋪設本身缺乏系統規劃和前瞻性,乃至於城市發展加快與規劃嚴重滯後的矛盾日益突出。
拉鏈馬路
1、由於城市的交通、電力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網、房產開發配套、綠地等環境整治項目的建設和“增容”所需,管道升級,線路改道等成為擺在相關單位面前的“剛性需要”導致的。
2、相關政府部門對於單位改造項目中出現的問題,也是疲於應對。
3、儘管出現了“共同溝”,“頂管”技術,行政條例“新建道路5年內不得挖掘”等創新舉措,但是,政府成本投入不足,以及治標不治本的法律真空,讓這些措施都顯得隔靴搔癢,一時顯效,難掩頑疾的暗流涌動。

浪費

“拉鏈馬路”在影響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造成巨大浪費。據測算,道路施工導致需要開挖損壞部分設施收費是:瀝青路面每平方米300多元,水泥路面每平方米為170到200元,普通人行道板每平方米100多元,路沿石每米90元,下水管道每米1000多元,自來水管道每米700元,排水管網接入城市管網每處8000元,施工人員的工錢每天40-70元……諸如此類加起來,城市道路每挖1米得花費至少上萬元。
拉鏈馬路
除了算得清的成本,還有許多算不清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施工污染、安全隱患、交通堵塞、汽車油耗、行人誤工誤時費用等等。《2004年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城市擁有公共運輸車輛28.7萬標台,全年運送乘客426.7萬億人次,城市計程車輛90.3萬輛。這些車輛當中如有1‰每天在開挖道路施工現場堵塞一次,乘客滯留時間和其他額外成本之大定是個天文數字。
據統計,到2004年末,全國擁有城市道路22.2萬公里、道路面積35.2億平方米。在這22.2萬公里的城市道路中,如果有1%曾經有過"拉鏈"現象,那么攤到全國就有2220公里的道路面臨修復。按每挖1米1.4萬元計,全國在市政修補費用開支上要浪費多少錢,再加上馬路"開膛破肚"而無法算清的成本,這項浪費之大實在難以估量。

治理

在治理“拉鏈馬路”和減少“亂開挖”問題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協調、監管作用失靈,本質上暴露的是城市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科學決策的實質。城市規劃決策必須要有全局意識,力避政出多門的舊機制。
拉鏈馬路
部分城市出台措施加以遏制。如北京、重慶等地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後交付使用未滿5年或大修竣工後未滿3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這些硬性規定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只是以形式化手段治理“拉鏈馬路”現象。要想從根本上治理“拉鏈馬路”現象,重要的在於協調各部門、各單位的關係,對馬路開挖進行統一管理。進一步說,其根本在於改革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的行政體制。
國家要下大力氣解決“馬路拉鏈”問題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地下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介紹說,支撐城市民眾生產生活的,主要是7大種、30多類的地下管線。這些管線的投資主體分離,部門不同,建設時序不一致,每每建設或者修理時,就要對路面開膛破肚,形成“馬路拉鏈”。這不僅很不美觀,也給民眾出行與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意見》專門提出,要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解決反覆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並具體從統籌規劃、有序建設、嚴格管理、支持政策等4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意見》明確,應劃定建設區域,要求從2015年起,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據功能需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舊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專家表示,綜合管廊建設不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還是重大的發展工程。按照《意見》要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需要同步建設綜合管廊。據測算,目前每年新建的這些道路有1.5萬公里,如果20%至30%配建綜合管廊,僅這部分就有4000公里左右。根據管廊截面不同,投資是不一樣的。大體上,1公里廊體加上入廊管線,大概需要投資1.2億元左右。
如此巨量的資金從哪裡來?《意見》提出,一方面,將加大政府投入。除了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安排和統籌資金予以支持以外,特別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年度預算和建設計畫中優先安排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並納入地方政府採購範圍。有條件的城市人民政府可對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給予貸款貼息。
另一方面,《意見》還提出,創新投融資模式,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形式,鼓勵社會資本組建項目公司參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與此同時,《意見》還明確綜合管廊將實行有償使用,入廊管線單位應向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單位交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
武漢模式
2018年9月,一種集道路照明、視頻採集、5G通訊、新能源汽車充電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新型智慧路燈日前在武漢投入試點。路燈能根據需要發出不同燈色,還能根據人流量、車流量自動調整發光功率節約電力,同時還具備城市監控、5G信號發射等功能,有望解決困擾城市發展的“拉鏈馬路”現象。
9月24日晚,中秋之夜,華燈初上,首批150多盞新型智慧路燈在武漢漢口三陽路集中亮相。這種智慧路燈造型呈S形,並配有LED光帶。與普通路燈不同,智慧路燈全身發光,能調出多種顏色。在節日或特殊時點,燈光還可以“起舞”。每盞路燈具備獨立控制器,可自動根據道路人流量、車流量信息實時調整發光功率,達到更好節能效果。
智慧路燈燈桿上預留了建設智慧城市所需的大量接口,能極大減少城市桿體重複建設,提升公共設施利用率,有效節約城市地面空間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