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民謠

拉脫維亞民謠

拉脫維亞民謠,拉脫維亞語為Dainas,音譯為達伊納斯,以下寫作達伊納斯(Dainas),是拉脫維亞古老的民族傳統詩歌形式。它通常由四行有韻律的短句組成。達伊納斯(Dainas)起初是哼唱出來的,其內容描述的多是的基督教傳入之前拉脫維亞人民的生活和傳說。拉脫維亞人喜歡邊彈著kokles(拉脫維亞的一種弦樂器)邊唱達伊納斯(Daina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脫維亞民謠
  • 外文名:Dainas
達伊納斯(Dainas)的歷史
書面保存的最古老的達伊納斯(Dainas)書寫於1584年和1632年。
第一批達伊納斯(Dainas)是由德國牧師G.Bergmann和F.Wahr整理彙編,於1807年印刷出版的。儘管受到19世紀的現代化潮流衝擊,拉脫維亞人堅持保護著他們傳統的達伊納斯(Dainas),因為這是他們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德國地理學家和旅行家J.G.霍爾在他1841年的回憶錄中寫道:“...每個拉脫維亞人都是天生的詩人,他們都會撰寫詩歌並且傳唱這些歌曲...他們應被稱為詩歌的民族。”
收集和出版民歌成為民族覺醒進程的一項重要活動。歸功於 Krišjānis Barons(1835-1923)的卓越貢獻,他是至今收集整理拉脫維亞民歌,出版詩集最全的拉脫維亞人。在1895年和1915年期間,他出版了六卷和八本書民謠,總計217996個詞。這一收藏數據已達120萬個詞左右和逾30000種不同的旋律。
達伊納斯(Dainas)的作用
達伊納斯(Dainas)從民俗傳統、文學表達及象徵意義等方面體現了拉脫維亞獨特的民族文化。
拉脫維亞人稱自己是一個歌唱的民族。民間歌唱的傳統是本民族自我認同的主要標誌之一。達伊納斯(Dainas)逾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啟發了拉脫維亞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使人們意識到本民族的獨特性,是實現國家自治的思想基礎。通過民間歌曲的考證,可知拉脫維亞早就具有獨特的有別於其它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
作為拉脫維亞前總統,同時也是民間傳說學者的瓦伊拉·維基耶-弗賴貝加(Vaira Vīķe-Freiberga)曾說過:“對於拉脫維亞人來說,達伊納斯(Dainas)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文學形式,更是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是祖先們留給後人的有別於其它來源的,更生動形象的歷史表述。因此,這些民謠形成了拉脫維亞文化的識別符號,歌唱也成為拉脫維亞民族識別的特質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