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拉斯克床醫學研究獎是一項由拉克斯基金會頒發的一個醫學獎,它是以獎勵那些對醫學診斷,防禦,治療和醫治有功的人而頒發的一個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 類型:研究獎
  • 性質:由拉克斯基金會頒發的一個醫學獎
  • 華人得主:1991年:簡悅威
介紹,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諾貝爾獎雙得主,華人得主,

介紹

拉斯克床醫學研究獎是一項由拉克斯基金會頒發的一個醫學獎,它是以獎勵那些對醫學診斷,防禦,治療和醫治有功的人而頒發的一個獎項。拉斯克臨床醫學獎被認為是臨床醫學界的最高獎,拉斯克的兩項獎項(基礎醫學獎和臨床醫學獎)被認為是僅次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醫學界最高榮譽。 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在2008年心臟搭橋手術大師麥可·E·狄貝基(Michael E. DeBakey)逝世後改名作: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以紀念狄貝基在心臟手術上的開創性貢獻和終生成就,但仍慣稱“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諾貝爾獎雙得主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2011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羅伯特·G·愛德華茲 (2001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 (1986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200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主:Barry J. Marshall (1995 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保羅·勞特伯 (1984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8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詹姆士·W·布拉克 (1976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高弗雷·豪斯費爾德 (1975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6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 (1963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5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馬克斯·泰累爾 (1949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5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1949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5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1949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193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卡爾·蘭德施泰納 (1946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逝世後獲得,身後榮譽)

華人得主

1991年:簡悅威,美國籍,出生香港。
2011年:屠呦呦,中華人民共和國籍,出生浙江寧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