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由諾貝爾獎得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抗癌協會、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科學交流協會、哈佛大學醫學院MGH腫瘤中心等機構共同主辦。峰會邀請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王國強,天津市副市長曹小紅等領導與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十餘位中美院士,數十位國內政商領袖與近兩千名中青年骨幹專家就中西醫基礎和腫瘤領域進行互動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峰會背景,峰會主題,組織架構,主席團,學術委員會,組織委員會,參會嘉賓,峰會時間,諾獎之星,活動發源,推選條件,推選細則,評選結果,峰會亮點,峰會圖冊,

峰會背景

健康,是人類關注的共同話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許多烈性傳染病、營養不良性疾病逐步減少,而精神衛生、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正日益成為累及面廣、危害深的主要疾病。如我國各個慢型疾病的年發病人數為160萬,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死亡率占各類疾病的第一位或第二位。還有如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精神衛生類疾病、肝病、小兒發育行為等慢性疾病,防治形勢也日顯嚴重,死亡人數高達總死亡率的85%,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生存。如何加速對上述疾病研究和突破,是我國醫學實踐中亟需解決的課題,具有遠大的社會意義及經濟學意義。
生物醫學,是世界範圍內出現的新的治療方法之一,逐漸得到醫學界越來越廣泛的認可,我國也把它作為重要的研究、開發領域。國家制定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綱要》(即863計畫及973計畫),已把生物及再生醫學作為重大科技專項列入,成為具有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課題。中醫藥作為我們獨特的衛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為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逐漸得到了世界的關注和認可。生物醫學中的許多核心概念,都與中醫學的生命科學存在著密切聯繫,將這一命題放在世界醫學的大背景下去討論,具有非凡的意義。

峰會主題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地跨京津:
5月8日,北京。 第二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 以“大健康、大視野”為主題;
5月9日—10日,天津。2015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 以“腫瘤研究的前沿與方向”為主題。

組織架構

主席團

主 席
王國強 郝希山
成 員
孫 燕 甑永蘇 程書均 劉新垣 樊代明 曾益新 唐步堅 蔣國梁 於金明 詹啟敏 高國蘭 張豈凡 季加孚 王 瑛 王 平 吳 炯 Jack W. Szostak Richard J. Roberts

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
Jack W. Szostak 郝希山
委 員
樊代明 曾益新 詹啟敏 於金明 姜文奇 丁 健 徐兵河 盛修益 林洪生 王長利 戎鐵華 蔡三軍 張志願 李 強 潘建基 季加孚 游偉程 石遠凱 步 宏 林東昕 湯靜燕 王 平 陳志南 曹雪濤王傑軍 王建祥 劉 奇 師英強 吳一龍 張 寧 欽倫秀 楊仁傑 倪泉興 張曉鵬 高 明 趙世光 吳沛宏 孫 莉 唐麗麗 那彥群 史安利 姜小清 石漢平 蔣國梁 王貴齊
Barry J. Marshal l Brian J. Druker Craig C. Mello Carl H.June Daniel A. Haber James P. Allison Richard J. Roberts Steve A.Kay Thomas C. Südhof Webster K. Cavenee Alan F. List

組織委員會

主任委員
王 瑛 張 炬 王 平 季加孚 Steve A.Kay 曹正逵 趙 平
委 員
郭小毛 周 琦 於凱江 程 穎 羅婭紅 王成增 於金明 李耀平 宋張駿 陳學忠 魏少忠 唐金海 鈄方芳 應敏剛 毛偉敏 王建安 劉愛國 劉景詩 徐瑞華 黎樂群 譚 晶 羅開儉 樊晉川 郭曉光 王喜艷 周保利 強福林 李占全 孟威宏 赫 捷 王寧菊 程 剛 申寶忠 耿仁文 劉 斌 項永兵 張國君 李隆玉 羅榮城 許戈良 單保恩 高 明 趙 強 郝繼輝 張曉亮陳可欣 陳 敘 李樹業 任國勝 任 軍 王旭東 沈洪兵 支修益 朱思偉 蘇 琦 唐其柱 王 靜 王靜成 陳旭東 陳 元 陳 勇 郭亞軍 王兆發 韓明哲 黃福開 顧 晉 孫朝俠 康靜波 錢其軍 王松濤 楊繼辰 游偉程 汪 諍 徐 萌 周斌兵 宋啟斌 許建強 潘建基 周家民 楊 瓊 張居洋 吳 彬 吳 琦 謝定雄

參會嘉賓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傑克·紹斯塔克(JackW.Szostak,美國)
2009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名生物學家,因發現了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理,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理察·羅伯茨(RichardJ.Roberts,英國)
199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爵士,英國生物化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因因斷裂基因的發現,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他開啟了利用計算機進行序列數據分析的先河。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托馬斯·蘇德霍夫(ThomasC.Sudhof ,德國)
201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
史丹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教授,突觸傳遞研究知名專家。因發現“囊泡“運輸行為的原理,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美國)
2006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教授,因發現一種全新的基因調控方式—RNA干擾(RNAi),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巴里·馬歇爾(BarryJ.Marshall,澳大利亞)
2005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因發現了幽門螺桿菌(H.pylori)是導致大多數胃潰瘍疾病的主因,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DanielA.Haber(美國)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美國MGH癌症中心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腫瘤學教授,腫瘤遺傳學專家。美國醫學協會、美國臨床研究協會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董事會成員。獲得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MERIT獎、MD安德森癌症中心EmilFreireich獎等諸多著名獎項。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美國)
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系主任,美國癌症研究所(CRI)科學諮詢委員會主任,DavidH.Koch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套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成功研發“免疫檢查療法”以及第一個通過FDA認證的轉移性黑素瘤治療藥物。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布萊恩·德魯克(BrianJ.Druker ,美國)
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癌症研究院院長,因研發抗癌藥物STI571,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和德國邁恩堡癌症研究獎。美國《白血病研究》期刊JELD-WEN主編。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卡爾·瓊(CarlH.June,美國)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癌症中心轉化醫學主任,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美國海軍醫學研究院免疫學系主任,建立美國免疫細胞生物學計畫。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史蒂夫·卡伊(SteveA.Kay,美國)
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人文藝術科學學院院長,因對基因和晝夜節律的研究享譽世界。獲得過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協會“馬丁吉布斯獎”。發表了超過200篇科研論文,被授予ISI“最高引用文章學者”榮譽。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郝希山(中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乳腺癌防治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亞洲乳腺癌協會主席及名譽主席,亞太抗癌聯盟主席。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劉新垣
中國科學院院士,烏克蘭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兼任浙江理工大學新元所所長。他是中國RNA結構功能研究和干擾素研究的第一人。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詹啟敏(中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863高技術計畫“十一五”生物和醫藥領域專家組組長、國家79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腫瘤轉移)首席科學家、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於金明(中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兼放療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和中央聯繫的高級專家。我國腫瘤精確放療新技術、新方法的開拓者。

峰會時間

日 期
內 容
5月8日
北京歡迎儀式
5月9日
開幕式/特邀報導/分論壇
5月10日
特邀報導/閉幕式

諾獎之星

活動發源

諾貝爾獎,一個有著100多年歷史沉澱,推動全世界科研熱情,並以其權威性和公正性而稱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獎項。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通過堅持創新、刻苦鑽研,從而求得科學本真,最終承認人類社會的佼佼者。“諾獎之星”則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羅伯茨(Richard Roberts)爵士、傑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教授發起,為中國科研人員搭建的一個平台,它不囿舊制,不循成例,採取推薦與自薦相結合的方式,摒棄資輩、門戶、師承、頭銜之冗,經由國內外權威科研機構和權威專家公正、通明、嚴謹考量,選拔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中青年骨幹專家,向其提供代表全球頂尖科研成就的數個諾獎得主實驗室的學術交流機會。以期在醫療科研領域喚起前輩獎掖後學,後生博採互鑒,薪火相傳,眾志創新的新鮮學術氣息。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評選,為我國科研工作者樹立一個榜樣,讓全國科研工作者形成一種踏實、嚴肅的科研氛圍。我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也希望“諾獎之星”活動能夠成為我國科研工作者與諾獎獲得者之間的一個橋樑,共同為全人類的福祉而努力!

推選條件

(一)申請者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在腫瘤領域的基礎、臨床、轉化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或原始創新性成果。
註:學術成果原始創新是指為國內外首次提出,或者國內外首次闡明,且主要論著為國內外首次發表;重大突破性進展是指在研究思路或者方法上有創新,技術上有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獎勵範圍不包括僅依賴個人經驗和技能、技巧又無法被他人重複實現的研究。

推選細則

(一)推薦辦法
1. 單位推薦:各醫院、醫學院校/部、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全國各學會(協會、研究會),以及各主辦單位集中組織本地區、本單位、本系統候選人推薦工作,擇優向活動組委會推薦。(聯繫我們獲取“推薦表”)
2. 專家推薦:各醫院、醫學院校/部、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全國各學會(協會、研究會)負責人、院士進行推薦。(聯繫我們獲取“推薦表”)
3. 接受個人自薦(聯繫我們獲取“自薦表”)
(二)推薦名額
1. 單位推薦:各有關單位可推薦3人。
2. 專家推薦:每個專家可推薦3人。
(三)推薦方式
1. 各相關單位、專家可下載《推薦表》,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的方式向活動組委會辦公室提交推薦人選。
2. 自薦者可下載《自薦表》,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的方式向活動組委會辦公室提交材料。

評選結果

本屆"諾獎之星"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轉化醫學”、“中醫藥學”四個領域產生,最終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中青年骨幹專家中評選出了8位首屆“諾獎之星”。他們分別是:游偉程、段才聞、馮海忠、麥海強、向廷秀、黃宇彬、林洪生、陳士林。

峰會亮點

1.本屆峰會是一場地跨京津、學貫中西的醫學盛會:由院士醫學論壇和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兩部分組成。
2.“諾獎之星”的評選,是峰會重要內容之一:本屆共有130位科學家入圍,經過20位院士、諾獎得主三輪遴選,產生首屆9位諾獎之星。最終由諾獎得主慎重權衡,選取三位獲得諾獎得主實驗室學習交流的機會。

峰會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