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ANT)研究

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ANT)研究

本文圍繞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力求對其科學哲學思想做出全面探討。主要通過對布魯諾·拉圖爾本人關於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專著和論文進行翻譯、梳理,以把握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基本內涵;並在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其科學建構,同時運用對比、邏輯分析等方法,嘗試對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進行深入辨析。

基本介紹

  • 書名: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ANT)研究
  • 作者郭明哲
  • ISBN:978-7-5034-4647-4
  • 頁數:166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郭明哲,河南唐河人,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講師,碩士生導師。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科學技術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近年來先後在《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等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近三年主持有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資助項目、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資助項目、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
本書是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科“攀登計畫”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世紀法國科學史觀研究”(11CZX015)的階段性成果。

內容簡介

布魯諾·拉圖爾 (Bruno Latour,1947-) 是當代法國科學知識社會學家、社會建構論者、愛丁堡學派早期核心人物和巴黎學派領軍人物。其開創的“實驗室研究”,直接促成了科學知識社會學繼“社會學轉向”之後的又一次轉向——“人類學轉向”;他在實驗室研究基礎上構建出的“行動者網路理論” (actornetwork-theory, 英文縮寫 ANT),標誌著科學研究中與愛丁堡學派分庭抗衡的新學派——巴黎學派的誕生。此學派將實驗室實踐與更大範圍的技術 - 政治磋商聯繫起來,認為科學實踐與其社會背景是在同一過程中產生,並不具有因果關係,它們相互建構、共同演進,從一個側面說明當代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的實踐轉向的重大趨勢。
本文圍繞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力求對其科學哲學思想做出全面探討。主要通過對布魯諾·拉圖爾本人關於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專著和論文進行翻譯、梳理,以把握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基本內涵;並在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其科學建構,同時運用對比、邏輯分析等方法,嘗試對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進行深入辨析。
拉圖爾的學術思想與其研究經歷密切相關,受多方面理論背景的浸染。他從知識社會學、科學社會學和科學知識社會學等學術流派中汲取營養,同時反對傳統科學哲學對科學權威地位的辯護,批判科學社會學的默頓模式,不滿布魯爾(David Bloor)等人的強綱領對科學知識的對稱解釋,強調把知識社會學的原理推進到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全部知識領域;拉圖爾延續了法國科學哲學傳統,同時借鑑人類學、社會學和符號學的分析方法,研究實驗室、追隨科學家和工程師、使用“網路”這一隱喻,在卡龍(M.Callon)和勞(J.Law)的理論基礎上,構建出巴黎學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
關於拉圖爾和布魯爾之間關於強綱領的論戰,其核心是布魯爾強綱領的對稱性原則與拉圖爾的普遍對稱性原則之間的爭論,二人理論的本質不同在於堅持還是消解主體 - 客體模式,由於所持不同的形上學標準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相對主義,而爭論雙方陷入了相同的哲學困境;關於以拉圖爾為代表的後科學知識社會學(後 SSK)與柯林斯 (Harry Collins) 和耶爾萊 (Steven Yearley) 為代表的科學知識社會學(SSK)之爭,集中體現了社會建構內部間在本體論、認識論、科學觀上的分歧,分別表現為:社會實在論與自然—社會混合本體論的對立、規範主義進路與描述主義進路的對立、表征科學觀與實踐科學觀之間的對立。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核心概念如行動者、網路和代理等需要追溯並澄清,其構建過程需要細緻分析; ANT 的理論樣態展現為普遍對稱性原則、行動者網路、轉譯社會學和經驗假說; ANT 的理論依據是:區分社會的社會學和聯繫的社會學,關於群體、行動、客體、事實的性質以及如何書寫文本的問題等方面存在五個不確定; ANT 的界定難題在於,是否授予非人(non-humans)以行動者的角色、如何進行科學解釋、致力於“重塑”社會還是堅持分化和解構;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實踐本體論意義因此凸顯:一種以實踐建構取代社會建構的理論。拉圖爾的實踐轉向不但給 SSK 帶來了新的活力,也啟發了 80 年代以來相對沉悶的科學。

目錄

摘 要 1
ABSTRACT 3
第一章 導 論 1
1.1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
1.1.1 問題的提出 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
1.2 文獻研究綜述 6
1.2.1 拉圖爾學術經歷和學術思想簡介 6
1.2.2 國內外對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研究和評述 9
1.3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2
1.3.1 研究內容 12
1.3.2 研究方法 13
1.4 本研究的創新和不足 13
第二章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淵源和背景分析 16
2.1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理論淵源 16
2.1.1 從知識社會學到科學社會學 16
2.1.2 歷史主義的科學知識論 18
2.1.3 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社會建構論策略及困境 19
2.2 法國科學哲學思想的承繼 24
2.2.1 卡瓦耶斯的概念哲學 26
2.2.2 巴什拉的科學認識論 27
2.2.3 康奎萊姆和米歇爾·塞爾的發展 30
2.3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分析方法來源 32
2.3.1人類學方法 32
2.3.2 社會學淵源 35
2.3.3 符號學方法 36
第三章 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 41
3.1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提出前後的思想轉變 42
3.1.1 拉圖爾早期對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堅定支持 42
3.1.2 社會轉向之後的進一步轉向 43
3.1.3 拉圖爾與布魯爾關於強綱領的論戰 45
3.1.4 以拉圖爾為代表的後SSK與柯林斯和耶爾萊為代表的SSK之爭 52
3.1.5 拉圖爾社會建構實在論 56
3.1.6 拉圖爾對米歇爾·福柯的社會建構思想的承繼 67
3.2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思想構建 70
3.2.1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核心概念 70
3.2.2 拉圖爾的行動者網路理論樣態 81
3.2.3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思想構建的理論依據 83
3.2.4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思想構建過程 89
3.2.5 行動者網路理論的理論界定 92
3.3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實踐本體論 94
3.3.1 行動者網路理論的視域 95
3.3.2 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實踐本體論 98
3.3.3 實踐本體論的政治性 106
3.4 一種以實踐建構取代社會建構的理論 107
第四章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評析 117
4.1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與福柯的歷史本體論 117
4.2 皮克林對行動者網路理論的評價 120
4.3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貢獻 123
4.4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意義 130
4.5 拉圖爾行動者網路理論的質疑 136
結 語 147
參考文獻 1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