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傑·拉賈拉特南

拉傑·拉賈拉特南

拉傑·拉賈拉特南,生於斯里蘭卡,後入籍美國,是對沖基金帆船集團的創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傑·拉賈拉特南
  • 外文名:Raj Rajaratnam
  • 國籍:美國
  • 職業:對沖基金帆船集團的創始人
簡介,“肯做功課”,青雲直上,內線交易,巔峰之後,拉賈拉特南的陷落,慈善機構和政治組織的捐款,

簡介

拉傑·拉賈拉特南英文:Raj Rajaratnam)是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帆船集團的創始人。
拉傑·拉賈拉特南的名字“拉傑”,在印度語裡是“王者”的意思,加上姓氏“拉賈拉特南”,就成了“王中之王”。
身為華爾街對沖基金公司帆船集團的創始人,拉賈拉特南有理由自詡為“王中之王”。然而,2009年10月,他因涉嫌內線交易牟取暴利在紐約遭聯邦法院起訴,成為美國政府打擊金融犯罪的“巨大成果”。

“肯做功課”

現年53歲的拉賈拉特南出生於斯里蘭卡一個泰米爾族家庭,後移居美國,加入美國籍。他喜歡向同行描述兒時在戰亂的斯里蘭卡躲子彈的經歷,但實際上他童年時期並沒怎么受窮。父親是一名縫紉機製造公司的經理,他自己在英國上了大學,後來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著名的沃頓商學院,修得MBA學位。
畢業後,拉賈拉特南在美國大通銀行幹了兩年。1985年,他成為華爾街新興投資銀行尼德姆公司一名分析師。當時沒有人預測到拉賈拉特南後來會成為華爾街大亨,但正是尼德姆公司成就了他日後的飛黃騰達。
尼德姆公司採用“壓榨式”用人策略。業內流傳公司創始人喬治·尼德姆願意起用毫無經驗的“菜鳥”代替精英員工,只要對方願意接受“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的工作方式。
他希望手下的分析師抓住一切機會獲取訊息,坐飛機時可以盤問旁邊的乘客,在酒吧里也要嘗試跟酒客聊出點有用信息。他還親自審查財務支出報告,要求員工儘量乘坐“紅眼航班”以節省差旅費。要是在公司垃圾桶里發現可回收賣錢的汽水瓶,他會斥責員工浪費。
拉賈拉特南的工作是計算機晶片產業分析,當時來看沒什麼出息:時值日本產晶片大量占領美國市場,美國的晶片製造商前途岌岌可危,投資流失嚴重,真正去深入分析該產業的分析師也寥寥可數。
但拉賈拉特南顯然是個聽話的員工,嚴格遵守大老闆尼德姆的準則。出差時,他會選擇乘坐深夜航班,下榻汽車旅館,絕不超過尼德姆規定的每晚90美元住宿標準,每天都與晶片製造業管理人員混在一起,給業內人士留下工作執著的印象。
晶片機器製造商美國套用材料公司前財務總監傑拉爾德·泰勒回憶,1987年初,他向一群分析師介紹一種“化學蒸汽沉澱”行業新技術,當時一名來自華爾街一家大銀行的分析師當場打起了瞌睡。而拉賈拉特南不僅認真聽完報告,還專程飛往矽谷與套用材料公司的工程師會面,並不厭其煩地將該技術推介給投資商。他甚至親自拜訪套用材料公司分散在各地的客戶和供應商,這在財經分析師中十分少見。
“他贏得別人的尊重,因為他肯做功課,”泰勒說。

青雲直上

憑著肯吃苦的專業精神,拉賈拉特南給尼德姆公司拉來不少生意。他也懂得如何為自己謀求更多權利,不斷向老闆尼德姆透露華爾街大銀行想挖他跳槽的訊息。幾年後,尼德姆讓他當上研究部主任,1991年又升他為總裁。
即使當上總裁,拉賈拉特南在建人脈、挖內幕方面絲毫沒有放鬆。分析師傑拉爾德·弗萊明回憶說,一次早晨例會上,弗萊明預測套用材料公司的股票收益每股為41美分。會後不久,拉賈拉特南就說他的預測不對,某個“可靠來源”告訴他收益應為42美分。而套用材料公司當晚公布的每股收益正是42美分。
拉賈拉特南迅速擴張自己在尼德姆的勢力。他1992年設立了一個對沖基金,專門投資科技股,利用他前些年在晶片製造產業內建立的人脈拉來不少投資。
到1994年初,他已經掌控尼德姆公司17%的股份,僅次於擁有26%股份的尼德姆本人,這一年他的薪水是100萬美元。他曾告訴一個新來的管理人員:“我是這兒的老闆。門上可能掛著喬治(·尼德姆)的名字,但我才是真正拍板的人。”
此時,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和英特爾公司出產的低廉高效的微處理器正引發一股個人計算機熱潮,美國的晶片製造產業迎來春天,在這個領域“耕耘”多年的拉賈拉特南自然也春風得意。

內線交易

拉賈拉特南的受控罪名是金融業內一個常見辭彙——內線交易。  用拉賈拉特南的辯護律師約翰·多德的話說,拉賈拉特南“在其職業生涯中,始終不懈地在證券法許可範圍內收集整合他所跟蹤的公司的相關公眾信息。他對企業各種要素詳盡而細緻的研究,才得以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出色的分析師和理財經理。”
而在聯邦檢察官眼裡,拉賈拉特南在過去20年內,不斷通過上市大公司的管理層人員非法獲取公司機密信息,從而在股市交易中牟取暴利。目前已知涉案公司包括麥肯錫公司、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超威半導體公司(AMD)等。
在《華爾街日報》調查報導里,拉賈拉特南“收集信息”或“套取機密”的證據全部記錄在他積累多年的一堆筆記本里。他記錄下歷次拜訪矽谷、與各大科技企業內部人士談話的資料,其中包括分析師在一般情況下很難獲得的機密信息。
正是靠著這樣的“勤奮耕耘”,才會出現證人描述的情景:拉賈拉特南從自己的辦公室里走出來,告訴首席證券交易員加里·羅森巴赫:他得到了英特爾公司和AMD公司的利潤額數目。而此時,兩家公司都還沒公布相關信息。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拉賈拉特南曾提出以其他公司的專利信息作為交換,希望從Cirrus Logic公司套出一些內幕訊息。後來Cirrus Logic不得不頒布一條新政策,只允許3名最高層管理人員與拉賈拉特南談話,如有違反,即遭解僱。
拉賈拉特南也曾向矽谷集團時任執行長帕普肯·德·托羅西安提出交易,聲稱自己有佛蒙特州一家IBM工廠的訂單信息,德·托羅西安拒絕了,並嚴懲任何與拉賈拉特南接觸的員工。但他承認,和其他分析師相比,拉賈拉特南在挖掘信息方面”特別聰明,總能比別人得到更多信息。
拉賈拉特南與套用材料公司之間的“親密關係”在尼德姆公司里盡人皆知。大老闆尼德姆常在會議上開玩笑地問拉賈拉特南,套用材料公司那邊最近有沒有跟他吹什麼“枕邊風”。

巔峰之後

儘管拉賈拉特南的“內幕訊息”為尼德姆賺了不少錢,他的行為最終還是引起了公司不滿。  《華爾街日報》報導,1993年至1996年間,至少5名尼德姆管理層人員向董事長尼德姆表達過對拉賈拉特南行為的憂慮。一些委託尼德姆公司買賣股票的客戶也抱怨說,拉賈拉特南身兼總裁、基金經理和股票分析師多重身份,存在利益衝突,不合規則。通常,像尼德姆這樣的投資公司會把這幾個領域的業務分開,避免利益衝突。
1996年,針對拉賈拉特南的內部爭議白熱化,同時,由於尼德姆不允許拉賈拉特南過快擴張對沖基金規模,後者一直撇開尼德姆,私下籌集資金。結果,兩人於年底分道揚鑣。
拉賈拉特南的“新爐灶”就是對沖基金公司帆船集團,最初僅是一間小小的辦公間,距離老東家尼德姆一條街區。他從尼德姆挖來幾位前手下,包括尼德姆的首席證券交易員加里·羅森巴赫,同時從矽谷的熟人那裡籌募投資。借著科技產業方興未艾,到1997年底,帆船集團經營的基金規模已達8億美元,比起步時的2·5億美元猛漲幾倍。
在帆船集團里,拉賈拉特南建立起一種較尼德姆更為寬鬆的企業文化,每星期四,員工們可以在公司內享受免費按摩服務,但基本準則和尼德姆一樣:嚴格控制支出,千方百計挖掘各種業內信息。
2007年2月,帆船集團的基金規模已接近70億美元。公司搬進了麥迪遜大街上的大辦公樓,開始打入亞洲市場,在加州創立了一個新的基金,員工們相信公司很快就會上市。
拉賈拉特南看似處於人生巔峰,也許他沒有想到這也是他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刻。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人員開始張開大網,在接下來的32個月內監控拉賈拉特南在證券交易中的一舉一動,終於去年10月在紐約提出起訴。拉賈拉特南辯稱無罪,已獲保釋。
但這次,對方不會輕易收網,“王中之王”拉賈拉特南可能將成為一個時代內最大內線交易案的主角。

拉賈拉特南的陷落

帆船集團成立後不久,英特爾公司內部重啟調查,是誰在向拉賈拉特南泄密。公司在其位於加州總部的傳真機上安裝了監視器,1998年3月錄下了一名叫魯米·汗的女員工向拉賈拉特南傳送手寫信息和公司機密檔案的影像,泄密內容包含計算機製造商向英特爾下的晶片訂單和售價,這些信息足以使拉賈拉特南計算出英特爾公司的季度收入。  魯米·汗不久後離職,很快在帆船集團找到新工作。英特爾公司向聯邦警方報案。魯米·汗一年後離開了帆船集團,2001年因涉嫌內線交易被逮捕,她隨後同意與警方合作調查拉賈拉特南的不法行為。但最終檢方因為證據不足放棄起訴拉賈拉特南。
然而,他不可能一直有驚無險。2007年9月一個下午,拉賈拉特南在位於康乃狄克州格林尼治的家中舉辦宴會,席間有一位風姿綽約的陌生金髮女郎。她叫丹妮爾·基耶西——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下屬“紐爾斯堡合作”對沖基金的投資顧問,在晶片製造業人脈很廣。
此後,FBI開始監控拉賈拉特南與基耶西的通話,歷經近一年時間終於獲得關鍵證據。這兩人可謂在內線交易上的“親密戰友”,正是因為他們“無話不談”,才讓調查人員取得了突破口。
去年10月15日,FBI接到海關通報說拉賈拉特南買了一張第二天飛往倫敦的機票後,擔心他潛逃境外,決定“收網”。次日拂曉,拉賈拉特南被捕。與他同時被指控的還有基耶西、魯米·汗以及兩名對沖基金經理。

慈善機構和政治組織的捐款

拉傑·拉賈拉特南過去5年已在慈善捐款在超過2000萬美元。 2009年9月,拉傑·拉賈拉特南承諾捐款100萬美元 ,以幫助同猛虎組織戰鬥人員的康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