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音樂

拉丁音樂

所謂的拉丁音樂(Latin music)指的是從美國與墨西哥交界的格蘭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間的拉丁美洲地區的流行音樂。拉丁美洲是一個多民族的組合,因此拉丁音樂是以多種音樂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多元化的混合型音樂。無論是歐洲的白人音樂、非洲的黑人音樂還是美洲的印第安音樂,甚至是東方的亞洲音樂,都對拉丁音樂作出過不同的貢獻。它們經過長期的沉澱,在以歐洲文化為主體的基礎上,同時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種因素,逐漸形成了一種多姿多彩的、充滿活力的、充滿動感的拉丁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丁音樂
  • 外文名:Latin music
  • 起源:拉丁美洲
  • 拉丁樂隊:主要代表:桑塔納
  • 拉丁歌手:夏奇拉,瑞奇·馬丁,Juanes
  • 拉丁舞:倫巴舞、恰恰舞、森巴舞等
起源發展,歷史回顧,印第安文化,歐洲文化,非洲黑人文化,拉丁節奏,概括,桑巴(Samba),倫巴(Rumba),曼波(Mambo),薩爾薩(Salsa),恰恰(Cha Cha),探戈(Tango),總結,古巴音樂,印第因素,拉丁樂隊,綜述,桑塔納,拉丁歌手,夏奇拉,瑞奇·馬丁,Juanes,著名音樂,

起源發展

歷史回顧

在廣闊的拉丁美洲,風土、人種極其多樣,因此,在音樂方面也表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樣式。如前所述,在人種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從地球上各個地方遷移過來的人種都在這裡互相混雜,所以可以說,多元混合型文化是這一地區文化的最大特色。在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曾經征服和統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亞半島人為主體的歐洲人的音樂文化;很早開始就作為歐洲人的農奴而被送到新大陸的非洲黑人的音樂文化。著名的樂團有卡西諾樂團、索諾拉·馬坦塞拉樂團、阿塞尼奧·羅德里蓋斯樂團;或者是時代交響樂,如恰恰卡、阿拉貢、霍林或阿卡尼熬等。

印第安文化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陸的主人,他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是現代拉丁音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根據地域狀況的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但是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拉丁音樂拉丁音樂
首先,它與生活密切相關,與宗教、勞動、舞蹈相結合。所以,他們所擁有的旋律單純而富有獨特的表情。這種特點尤其在當地的一些民歌中表現出來,沒有半音的五聲音階形成獨特的風格和趣味。另外在印第安人的傳統音樂中,沒有歐洲意義上的和聲。再次,樂器方面,沒有弦樂器是印第安人樂器的一大特點。雖然當今的印第安人音樂中經常採用吉他、小提琴、豎琴等弦樂器,但是這些都是後來由歐洲人帶來的。

歐洲文化

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音樂,一方面具有和西歐音樂相通的一般共性,另一方面,受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音樂的影響而獨具特色。無論是音階、旋律或者是節奏、和聲、演唱和發聲,在多方面都表現出歐洲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因素。特別是它的節奏,有很多三拍子的音樂,但又不像圓舞曲那樣單調,而是更加細膩,更具動感。另外,像3/4拍和6/8拍交替,這樣複雜而富有生氣的節奏也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喜歡的,這樣的伊比利亞節奏在拉丁美洲被原本不動地流傳下來,進而和印第安節奏,特別是和非洲的黑人節奏相結合,產生出更加豐富而微妙的節奏感覺。
樂器方面,以被稱為"西班牙國民樂器"的吉他為代表,在拉丁美洲的所有國家受到歡迎。演唱方面,因為歌詞是西班牙語或者葡萄牙語,所以能夠感覺到和英文歌曲的明顯不同。

非洲黑人文化

拉丁美洲,在16世紀初到19世紀後半葉的奴隸制度中,吸收了大量的非洲黑人及其音樂。由非洲黑人帶來的傳統音樂文化,和在美國的布魯斯、靈歌、爵士樂、索爾音樂中看到的那樣,在拉丁音樂中也表現出了強烈的主體性。
在非洲黑人的音樂中,有和宗教相結合的,也有單純、世俗的一面。無論哪一方面,其旋律、節奏、唱法都表現出顯著的特色。旋律方面,旋律走向以自然的滑音、裝飾音而獨具特色,音階更是豐富多彩(由於演唱時滑音的運用使音符出現很多的變化)。音色方面,黑人具有十分獨特的音質,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唱法方面,獨唱、合唱、齊唱通常是互相交替,以一呼一應的對答形式為特徵。
非洲黑人音樂的最大特色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良好而豐富的節奏感。他們使用各種打擊樂器,產生出複雜而豐富的節奏、節拍。這些非洲支系的美洲黑人音樂節奏,大致上是以二拍子為基礎,但又不像進行曲那樣的單純、刻板。通常是以兩種、三種,甚至還有三種以上的節奏型同時重疊進行的混合節奏,不斷地加入切分,產生出充滿活力的律動感。
拉丁音樂拉丁音樂
綜上所述,拉丁音樂主要是由以上三種文化結合而成。這三種文化的結合,如果從旋律、節奏方面來看: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聲音階模式,歐洲音樂的影響表現在擴展音階、增加和弦上,黑人則增加了更多的變化和修飾;在節拍和節奏上,印第安人堅持短句長休止,用單調的擊鼓聲作伴奏,歐洲人的節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3/4拍與6/8拍的雙重節拍,非洲黑人的影響主要是在幾乎不變的2/4拍內加入切分音。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拉丁音樂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①純粹的印第安曲調,五聲音階;②印第安音樂的"混合化",產生出類似歐洲大小調的印歐混血品種;③"混合再混合",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裝飾音和變化裝飾音使其進一步發展;④"三次混合",就是在以上的基礎上融進了現代化的樂器和製作,使其更加國際化。
1979年,格萊美頒獎晚會上出現了最佳拉丁唱片獎,後又分設各種拉丁音樂獎。從此,拉丁音樂開始遍布全球,使其真正的走向國際舞台。

拉丁節奏

概括

從拉丁音樂的來源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拉丁音樂是一種以節奏為中心的流行音樂。它的節奏所具有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強弱規律,而是作為一種音樂的靈魂使其上升到主導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節奏。下面著重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節奏及風格。

桑巴(Samba)

桑巴源於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節奏為基礎,大量地溶進歐洲旋律而產生的舞蹈音樂形式。其特徵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滾動節奏。傳統桑巴可分為農村桑巴和城市桑巴兩種。農村桑巴比城市桑巴切分性強,城市桑巴節奏變化較少,但快捷、靈巧。現代歐美所流行的桑巴,於1920年左右形成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拉丁音樂拉丁音樂

倫巴(Rumba)

倫巴,起源於非洲,19世紀初出現於古巴,於20世紀初發展並流行起來。30年代初,倫巴傳入美國及歐洲各國,同時融入爵士樂成分,使其風靡一時,倫巴的基本節奏型為:×× ×× ×× ×× ,傳入歐美後出現了 0 ×× ×× 0× 0× 的變體,並採用沙球、響棒、康加鼓等拉美打擊樂器加強節奏。傳統倫巴速度中庸,每分鐘約40至50拍,通常為4/4拍,後來也出現快速的2/4拍的倫巴。

曼波(Mambo)

曼波,由倫巴與爵士樂中的搖擺樂相結合而成。形成於1940年左右,並在40至50年代風靡世界。演奏曼波音樂的樂隊一般規模較大。樂隊中有銅管、薩克斯管、鋼琴、貝司等搖滾樂隊中的常用樂器,也加入沙球、響棒、康加鼓等拉美打擊樂器。音樂的構成常以固定低音及和弦序列為基礎。

薩爾薩(Salsa)

薩爾薩,一種結合了古巴黑人音樂、美國爵士樂以及南美民間音樂的舞曲音樂。40年代起源於美國,經過50至60年代的演變和發展,於70年代中期形成流行高峰。薩爾薩的節奏樂器仍以拉美打擊樂器為主,如沙球、響棒、康加鼓、邦戈鼓等。基本節奏型與曼波、恰恰相似,但薩爾薩中的一種兩小節節奏型卻獨具特色:4/4拍,× × ×× | 0 ×× 0 0 |。傳統的薩爾薩音樂,經常由一個不斷反覆的固定動機構成的曼波段落而組成。

恰恰(Cha Cha)

倫巴、曼波等拉丁舞曲之後,恰恰於50年代中後期在歐美各國風靡一時。恰恰,源自古巴的民間音樂恰朗加斯(Charangas)。其基本節奏型是 × × ×× × |, 演奏時用沙球、響棒等拉美打擊樂器來加強最後的三個重音。

探戈(Tango)

探戈,起源於古巴的哈巴涅拉(Habanera)舞,作為阿根廷音樂的代表廣為流傳。其特點為2/4拍的搖曳節奏,通常由兩個段落構成,第一段為小調式,第二段為大調式。探戈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一般探戈的演奏樂隊由小提琴、手風琴、鋼琴、低音提琴等樂器組成,而按鈕式手風琴是探戈樂隊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樂器。它的基本節奏型是:××××× | / |。
拉丁音樂拉丁音樂

總結

以上介紹的六種風格,加上在爵士樂中介紹過的波薩諾瓦(BOSSANOVA),作為拉丁音樂的代表,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一股拉丁狂潮,但是除了這七種大眾性的類別之外,還有以下幾種風格也都是極具個性的拉丁音樂,如波萊羅(Bolero)、瓜拉喳(Guaracha)、哈巴涅拉、崧(Son)、瓜希拉(Guajira)、坦桑(Danzon)等。這幾種風格都來自於古巴,再加上前面的曼波、倫巴,因此古巴具有"拉丁節奏的寶庫"之稱。

古巴音樂

古巴音樂是西班牙和非洲音樂的繼承,原始的古巴節奏:薩爾薩,很多是傳統的七重奏,例如哈瓦那七重奏、伊格納西澳· 皮尼埃羅七重奏或者古老的聖地亞哥抒情歌曲和他的第八奇蹟。著名的樂團有卡西諾樂團、索諾拉·馬坦塞拉樂團、阿塞尼奧· 羅德里蓋斯樂團;或者是時代交響樂,如恰恰卡、阿拉貢、霍林或阿卡尼熬等。
在廣闊的拉丁美洲,風土、人種極其多樣,因此,在音樂方面也表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樣式。如前所述,在人種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從地球上各個地方遷移過來的人種都在這裡互相混雜,所以可以說,多元混合型文化是這一地區文化的最大特色。在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曾經征服和統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亞半島人為主體的歐洲人的音樂文化;很早開始就作為歐洲人的農奴而被送到新大陸的非洲黑人的音樂文化。
拉丁音樂拉丁音樂

印第因素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因此,其音樂文化成為當時美洲音樂文化的主流。1492年以後,教會音樂由耶穌會教士傳給美洲土著居民,殖民當局鎮壓土著音樂,當地的節奏、旋律與歐洲的節奏、旋律逐漸混合而成新的、有特色的拉丁美洲音樂形式。因此,至今,仍可在拉丁美洲的音樂中尋探出許多印第安因素。
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根據部落狀況的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但是大致可作如下歸納:
首先,印第安人的音樂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關,與宗教、勞動、舞蹈相結合的,所以,一般說來,他們所擁有的旋律單純而帶有獨特的表情。這種特點尤其在安第斯地帶以民歌為基礎的南美民間音樂(採用印第安的樂器和吉他來演奏)名曲《神鷹飛翔》中表現出來,沒有半音的五聲音階,以do、 re 、mi 、sol、la的五音構成的旋律,形成獨特的風格、趣味。
其次,印第安人的音樂節奏比較單純。但是根據記載,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為了適應宗教性的舞蹈,已經具有了非常複雜的、由打擊樂器敲打的節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傳統音樂中,沒有歐洲意義上的和聲。
拉丁音樂拉丁音樂
再次,樂器方面,沒有弦樂器是印第安人樂器的一大特色。雖然在當今的印第安人音樂中經常採用吉他、小提琴、豎琴等弦樂器,但是這些都是16世紀以來由歐洲人帶來的,或者是接受歐洲的影響而在新大陸製造出來的。印第安人的傳統樂器是笛、奧卡里(塤)等管樂器,或者是鼓、搖響器等打擊樂器。管樂器中,最流行的是豎笛,用竹、蘆或粘土焙制,還有排簫、鼻笛等。印第安排簫,在秘魯叫安塔拉簫,在哥倫比亞叫卡帕多簫,在厄瓜多叫龍達多簫,在玻利維亞叫西克斯簫。有人將各種排簫統稱為桑波尼亞(zampona)。印第安人的打擊樂器尤其豐富多彩。常用燒空的樹幹制鼓,如墨西哥的特波納斯特爾、巴西的特羅卡諾;果殼可用作刮響器,也可用作空心搖盪器。搖盪器的統稱是馬拉卡斯。此外還有“地鼓”、叢林鼓等。印第安人通常賦予他們的笛和鼓以人性,有的屬陰,有的屬陽。例如,馬拉卡斯是陰,吉伊洛是陽。巴拿馬的古那印第安人有兩種托洛笛,其中只有一孔是陽笛,四孔是陰笛。
在中、南美洲被歐洲人征服後的頭幾個世紀裡,教會把印第安人的鼓和笛視作異教的設備而禁止使用,但是無效。土著音樂依然保存了下來,最後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進入教堂。在中、南美洲城鄉舉行的節日或街頭慶典中,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奇異古怪地結合在一起,歐洲音樂和印第安土著音樂兩種成分並存。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是印歐混合而形成一種新的形式、體裁和風格特點。
綜上所述,拉丁美洲音樂主要是由以上三種因素的結合而構成的。然而,最重要的是由這些因素的相互混合已經創造出了稱為“拉丁美洲”的獨特的個性,是“混血的音樂”,決不是許多文化的雜亂無章的並列,而是獲得了具有個性的新的獨創性。
正如已經述及,拉丁美洲的居民大部分是混血兒,所以,音樂上也表現了從那個社會中自然產生的生活情感。在這裡所謂的歐洲風格、非洲黑人風格,都是已經染上新大陸的色彩,獲得了新的生命。與其說是原來的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按照古代樣式被傳承下來,不如說是一方面吸收了種種影響,另一方面是作為表達生活於現實中的人們的情感,而加進了許多微妙的變化。這三種因素的混合,如果從旋律節奏方面來看,是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樂》中的一段話來作說明的: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聲音階模式,歐洲殖民者的影響表現在擴展音階、增加和弦上,黑人則增加了變化音的修飾。在節拍和節奏上,印第安人堅持短句長休止,用單調的擊鼓聲作伴奏。殖民者的節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是3/4與6/8的雙重節拍,結果在小節中央產生特徵性的交錯節奏。黑人影響是在幾乎不變的2/4拍內加入切分音。”關於這三種因素的混合過程,上書引用達古的研究成果,把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純粹印第安曲調,五聲音階;2、印第安音階的所謂“混血化”,結果產生類同歐洲大小調的印歐混血種音階;3、“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裝飾音和變化裝飾音使音階進一步繁複。
必須指出的是在拉丁美洲,無論是哪個國家,也無論是哪個地區,人們都自豪地誇耀:“這是我們自己的音樂。”用心地保存著固有的音樂,且十分珍惜之。

拉丁樂隊

綜述

下面提供幾種拉丁風格的樂隊模式以供參考。
古巴音樂是西班牙和非洲音樂的繼承,原始的古巴節奏:薩爾薩,很多是傳統的七重奏,例如哈瓦那七重奏、伊格納西澳· 皮尼埃羅七重奏或者古老的聖地亞哥抒情歌曲和他的第八奇蹟。著名的樂團有卡西諾樂團、索諾拉· 馬坦塞拉樂團、阿塞尼奧·羅德里蓋斯樂團;或者是時代交響樂,如恰恰卡、阿拉貢、霍林或阿卡尼熬等。

桑塔納

在60、70年代,有一位音樂家對拉丁音樂的傳播及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就是卡羅斯·桑塔納(Carlos Santana)。
桑塔納,1947年出生於墨西哥,作為一名出色的吉他演奏家,他為拉丁音樂和流行音樂(特別是搖滾樂)的結合架起了一座橋樑。他吸收了布魯斯和搖滾樂中的精華,同時又以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充滿拉丁韻味的吉他獨奏以示對它們的反叛。
1966年以桑塔納為核心在美國的舊金山成立了他們的樂隊,取名為"桑塔納布魯斯樂隊"(Santana Blues band)。1967年,他們開始發展拉丁音樂風格,不久將樂隊改名為"桑塔納"樂隊。1969年,他們出現在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上,新穎的拉丁搖滾聲音有了某些流露,同時也吸引了眾多觀眾。70年代初,"桑塔納"樂隊創造了拉丁音樂的新型節奏和旋律,並將它們融進了搖滾樂中,桶鼓和拉美打擊樂器形成了這種聲音的核心,伴隨著鼓手提供的更複雜的節奏,使他們的音樂更受歡迎。
在以後的25年中,17位音樂家或離或進,但桑塔納卻是永恆的倡導人,他指引著樂隊的發展方向。那些年裡,桑塔納不斷地尋找新的元素及影響力,使他們的風格不受拉丁音樂的限制。70年代早期他們對爵士樂產生興趣,並將其滲透到樂隊的作品中。1973年,桑塔納與著名的爵士薩克斯管演奏家約翰·科爾特蘭合作錄製了專輯《給投降者的愛》(Love Devotion Surrender)。此後,桑塔納不斷地將搖滾樂、爵士樂和拉丁音樂相結合,使樂隊的風格更加豐富多彩。
無論是隨樂隊一道錄音和演奏,還是作為一名吉他演奏家,桑塔納時刻都在追求他音樂上的興趣和個性,其理想主義的風格從未放棄。70年代後期,他暫時回到更具原始搖滾風格的音樂上,80年代又重拾對爵士樂的興趣,80年代後期,他又熱衷於像約翰·李·胡克那樣的布魯斯曲風。但是不管怎樣,桑塔納的音樂從未離開過拉丁音樂的根源,而且他的音樂演變歷程不斷地拓展著他的音樂視野和情趣。拉丁音樂以其獨具特色的節奏動感和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使其倍受世界樂壇的關注,拉丁音樂家也層出不窮。近幾年流行樂壇中出現的瑞奇·馬丁(Ricky Martin)、馬克·安東尼(Marc Anthony)、安立奎·依格萊西亞斯(Enrique Iglesias)等明星都是極具個性的新生代拉丁音樂代表。

拉丁歌手

夏奇拉

夏奇拉·伊莎貝爾·邁巴拉克·里波爾,出生於哥倫比亞小城,而今,Shakira除了一再地獲得各種音樂獎項的肯定外,更被極具影響力與極高榮耀指標的美國時代雜誌選為雜誌封面人物,被推舉為當今Latin藝人的代表人物。
夏奇拉夏奇拉
在很小的時候Shakira就展現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8歲開始寫歌,10歲起便開始在各個地區性及全國性的音樂大賽中拔得頭籌。1990年,未滿13的她抱著做模特的夢想來到首都波哥達,卻在機緣巧合下被Sony's Colombian簽下,成為了一名才藝美少女歌手。並於1990年發行了個人首張單曲《Magia》,此單曲收錄在隨後在1991年發行的個人首張專輯《Magia》,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專輯的所有曲目均是由夏奇拉在她8到13 歲之間所創作完成的。雖然這張專輯並沒有使Shakira成為一個全球知曉的人物,但卻也為她在本國打下了不小的知名度。 由於不滿意自己的第二張專輯《Peligro》,Shakira在1994年轉投了電視業,做起了肥皂劇演員。 直到1995年的《Pies Descalzos》,Shakira以4百萬張的全球銷售成績重新殺回樂壇,以其獨特的拉丁搖滾曲風賦予了拉丁音樂界從未有過的真實的聲音。專輯中的熱門單曲《Estoy Aqui》更是以知性的詞句和樂器的靈活運用蟬聯了多周拉丁榜的NO.1位置。 1998年,Shakira發行了奠定其拉丁歌后的專輯《Donde Estan Los Ladrones》,一口氣拿下拉丁地區及美國等地排行冠軍,銷售遙遙領先其它歌手,並在Billboard拉丁專輯榜榜首位置上停留了11周之久。Shakira更是憑著這張專輯一舉奪得了第44屆Latin Grammy的“最佳拉丁搖滾另類女藝人獎”。專輯中收錄的作品如《Ciega, Sordomuda》、《Tu》、《Inevitable》、《Ojos Asi》、《Moscas En La Casa》都是進入了Billboard Latin Top 25的歌曲。在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Inevitable》,在幾乎清唱的開場聲中,一個深陷愛情的女子向你娓娓道來她心底的聲音,“說句實話我必需承認/每次煮咖啡我只會搞的一團糟/對於足球也是一無所知/有過一兩次的小小出軌/從來沒有贏過篩子遊戲/也從來都不戴手錶/但是誠實的說/我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能和你一樣/……我的天空正狂風暴雨/屋子也像在匍匐爬行/過去的每一天似乎只是昨天的重複/我無法找到任何方式來忘記你/因為/繼續愛你是無法避免”。Shakira用她略帶任性的聲音唱出心中壓抑已久的委屈和無法挽回愛情的無奈,憤慨卻同樣帶著淡淡的細膩情懷,仿佛心底里的一滴淚珠——那是只有自己才能體味的哀愁。此外,《Ojos Asi》和《Octavo Dia》也同時獲得了2000年度的Latin Grammy 獎。最終,《Donde Estan Los Ladrones》專輯取得全球800萬成績,使得夏奇拉開始在歐美樂壇嶄露頭角。 同樣還是在2000年,公司為Shakira推出了一張名為“MTV Unplugged”的專輯,其中的歌曲收錄於99年為拉丁美洲區的電視網所舉行的演唱會實況。而該場演唱會也於當年9月在拉丁美洲和美國境內強力播放,Shakira也藉此獲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座Grammy“最佳拉丁流行專輯獎”。 在站穩了拉丁和美國市場後,Shakira隨即在2001年推出了眾望已久的個人首張英語專輯《Laundry Service》。她一人挑起詞曲創作、製作大任,盡情施展她與生具有的音樂才華,專輯發行首周便登上了Billboard榜Top3的位置。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Shakira一躍成為世界級巨星。首支主打冠軍單曲《Whenever,Wherever》以安第斯山脈排笛、巴西鼓等傳統樂器調味,奔放而野性十足。另一支冠軍歌曲《Underneath Your Clothes》,Shakira的男友——阿根廷前總統Fernando的兒子Antonio de la Rua更是在此MV中傾情參演,為此曲增色不少。狂野中帶有優雅,性感又不失純真浪漫的氣息,Shakira將自己的獨特嗓音和氣質以及極強的創作能力在此張專輯中表現的淋漓盡致。《Laundry Service》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02拉丁美洲歌曲MTV大獎上,Shakira更是一人獨得年度最佳藝人、年度最佳視頻唱片、年度最佳女藝人、年度最佳流行藝人以及最佳北方藝人五項大獎。Shakira已成為繼Jennifer lopez後,又一位在世界範圍內成功走紅的拉丁美洲歌手。 在Shakira的作品中,你不僅能感受到濃鬱熱烈的拉丁風情,更能體會到其中蘊藏著的充滿侵略性的搖滾元素。也許是受到黎巴嫩裔父親的影響,在Shakira的音樂中,我們時常能聽到一些帶著濃烈中東色彩的作品,使她的曲風又多了些許異域風情。自從成為歌手以來,Shakira在歌詞方面的創作才能一直倍受肯定,被視為拉丁樂壇最傑出的最富才華的詞作者之一。她所有專輯中歌曲的歌詞幾乎都是由她親自創作或參與創作的,即便是在進軍英語樂壇後,她也堅持自己用英語創作,(經常是一本字典放在桌邊)使得她能夠更好的駕馭自己的音樂。 在沉寂了近三年多之後,Shakira終於在2005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全新西班牙語大碟《Fijacion Oral 1 Vol.1》,其中收錄的曲目都是Shakira在結束了03巡演後所創作的作品,融入了流行、佛拉明哥、搖滾等多種元素。首隻與享有拉丁歌神美譽的Alejandro Sanz合作的主打單曲《La Tortura》,發行後便立即登上了Billboard拉丁榜的冠軍位置,MV中Shakira更是大秀自己新編的“甩胸舞”,將性感與妖嬈表現的淋漓盡致。另一首由Guestavo Cerati寫的《Dia Especial》,是Shakira第一首由他人填詞的曲目,步入歌壇10餘年後,Shakira也開始嘗試一些嶄新的合作。整張專輯載滿了Shakira浪漫、灑脫、野性、溫柔等豐富情感,與聆聽者在形式多樣的音域風情里進行最私密的對話,歌唱著她愛情、生活路途中的點點滴滴:是幸福,是坎坷,是感傷,更是對生命的感悟與無盡的熱愛。在不久後的11月,Shakira也將發行自己的第二張英語專輯《Oral Fixation 2》,到時我們又能再一次感受到這位“小女子”不小的音樂震撼了。 出道至今,Shakira已經發行了8張專輯。在2010年世界盃上,shakira演唱主題曲《waka waka》。但對於她,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太確切的詞來形容。有時她宛如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有時卻宛如惹人憐愛的纖弱女子。她可以妖艷,可以嬌美,可以不羈,可以柔情,也可以深邃而神秘。在當今變幻無常的流行樂壇里,如一的堅持自己的風格實在是一種難能的可貴,也許所有喜歡Shakira的fans也都會有這種可貴而繼續自己的堅持吧……
夏奇拉夏奇拉

瑞奇·馬丁

瑞奇·馬丁(Ricky Martin)憑藉著“全心奉獻”、“辛勤工作”兩個信念與原則並且徹底地身體力行,而使得出身自美國軍事屬地的西班牙語系小島--波多黎各的他,得以打破文化、種族和語言的藩籬,贏得國際性的全面勝利,成就如今非凡的音樂演藝事業。曾經受邀在布希總統的就職典禮上與布希同台表演自已的名曲《The Cup of Life》而留下歷史畫面,更擔綱2002年英國女王就位五十周年慈善晚會中首位表演嘉賓藝人的Ricky Martin,不僅已打破且無限擴展所有拉丁藝人的視野與遠景,為他的家鄉、他的文化以及他的語言贏得全世界的空前矚目,更已無形中點燃了音樂、電影甚而時尚流行等藝術領域的一片拉丁熱潮,並且徹底改寫了全球音樂工業的標準規範。
瑞奇·馬丁瑞奇·馬丁
有著“拉丁王子”美譽的瑞奇·馬丁聰明、英俊,有著一雙憂鬱、有神,而又充滿靈氣的眼睛,令人喜愛的小酒窩、招牌式的搖擺舞姿把他推上了事業的頂峰。他那拉丁式的舞蹈和音樂風格征服了國際歌壇,專輯全球銷量已超過六千萬張。有人甚至稱他為胡立歐·伊格萊西亞斯(Julio Iglesias)的接班人。特別是在2001年5月2日在摩納哥蒙特卡羅舉行的本年度世界音樂獎頒獎典禮上,他一口氣拿下了“世界最佳銷量的流行男藝人”、“世界最佳銷量的男舞曲藝人”以及“世界最佳銷量的拉丁男藝人”三項大獎。1999年瑞奇·馬丁被美國《人物》雜誌評為“25位公眾最關注人物”。曾兩次獲MTV美國音樂錄影帶大獎,隨後他還二次被《人物》雜誌評選為“全世界最美麗的50人”。
才華洋溢的瑞奇·馬丁是當今歌壇,唯一能同時靈活運用英語、西班牙語雙聲帶演唱,兼跨流行與拉丁音樂領域,征服了無數歌迷,並在全球掀起了拉丁狂潮的國際巨星。由於本身所具備的性感魅力和迷人氣質,加上他成長於多種文化中而導致的神秘感,瑞奇似乎天生就注定會成為巨星。他縱橫於電視、舞台劇以及音樂等藝術領域,擁有“國際流行超級明星”、“網際網路最受歡迎的男性”、“搖滾樂壇的拉丁巨星”等一長串頭銜。瑞奇·馬丁人如其歌,他熱愛生活,始終充滿著活力,舞動搖擺的身體似乎就沒想著要停下來,他要用自己的熱力和朝氣傳播友愛與熱情,所以他走到那,都會受到歌迷尤其是年輕人發自內心的喜愛。

Juanes

21世紀首位超魅力拉丁巨星已誕生,他的名字叫做Juanes。請注意!以下只是他眾多輝煌成就的一部分:2003年第2張專輯《Un Dia Normal/平凡英雄》刷新拉丁專輯榜史上駐留TOP 10最多周數紀錄,同時躍升為該年度全美最暢銷的西班牙文專輯。自2001年進軍樂壇以來,連續在Billboard拉丁音樂年終榜上拿下包括年度藝人/年度專輯/年度單曲/年度詞曲創作者在內6大項統計的年度總排名冠軍頭銜。專輯《Un Dia Normal》總計在拉丁專輯榜上停留104周,專輯連續創造5首拉丁榜冠軍曲,包括拉丁單曲榜史上蟬聯冠軍周數最久的、<Fotographia>、2003年拉丁葛萊美獎得獎單曲<Es Por Ti>、<Mala Genta>,以及拉丁單曲榜史上停留TOP 10周數最久的單曲<La Paga>。出道至今,Juanes累積擁有9座拉丁葛萊美獎,其中包括他在2003年獨拿的年度專輯/年度唱片/年度歌曲/最佳搖滾獨唱專輯/最佳搖滾歌曲5座大獎;此外,Juanes也榮獲MTV拉丁音樂獎『年度藝人』與『年度搖滾藝人』兩項大獎。
JuanesJuanes
生於哥倫比亞,7歲接觸吉他,漸漸愛上波麗露、探戈與哥倫比亞傳統<a href="#">民謠,由於吉他技巧甚佳,後來也成了著名吉他廠牌Fender唯一簽約贊助的拉丁藝人。14歲那年瘋狂迷戀Metallica,在家鄉組成重金屬搖滾團Ekhymosis,並陸續以7張專輯跳升為哥倫比亞最受歡迎的搖滾勁旅,經過11年樂團生涯後,在’99年帶著吉他與試唱帶遠赴洛杉磯追逐更遠大的音樂夢想。他的試唱帶深獲拉丁樂界名製作人Gustavo Santaolalla青睞,隨即將Juanes簽入自己所創的Surco廠牌旗下。在擁有Santaolalla這位詞曲創作與製作的最佳拍檔後,Juanes隨後找來一手捧紅安立奎的經紀人Fernan Martinez擔任自己的事業夥伴。2000年首張專輯《Fijate Bien》深度探究暴力問題、社會道德與痛失至親的歌詞,震撼整個拉丁樂界,在2001年拉丁葛萊美獎上獲得7項提名後,包括Billboard、村聲雜誌、紐約時報在內的美國傳媒都開始注意到Juanes的巨星架勢,等到『Un Dia Normal』專輯在2002年登場,屬於Juanes的耀眼歌唱風采開始綻放。
他的la camisa negra尤為動聽
“Tengo la camisa negra(我有一件黑色襯衫)/hoy mi amor esta de luto (現在我的愛情就像是喪服)/Hoy tengo en el alma una pena(今天我的靈魂裡帶著難過)y es por culpa de tu embrujo (因為你讓我中邪痴迷)……”略帶沙啞的嗓音伴著陣陣鼓點,Juanes透過一件黑色襯衫,娓娓地向我們叨述著他不幸的愛情。撲面而來的拉丁風情,火熱張揚的音樂質感,高高低低的緊緊地調動著的你聽覺神經,讓你情不自禁也變得輕快張揚起來。

著名音樂

拉丁舞類中有倫巴舞、恰恰恰舞、桑巴舞、鬥牛舞和牛仔舞五個舞種。
倫巴舞(rumba),起源於古巴,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鐘27小節左右。倫巴舞的特點是:音樂纏綿,舞態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擺。古巴人習慣頭頂東西行走,以胯步向兩側的扭動來調節步伐,保持身體平衡。倫巴的舞步秉承了這一特點。原始的舞蹈風格,融進現代的情調。動作舒展,纏綿嫵媚,舞姿抒情,浪漫優美。配上纏綿委婉的音樂,使舞蹈充滿浪漫情調。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於墨西哥,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鐘31小節左右。恰恰恰,音樂有趣,節奏感強,舞態花俏,舞步利落緊湊,在全世界廣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於巴西,音樂為4/4或2/4拍,速度每分鐘51小節左右。森巴舞,音樂熱烈,舞態富有動感,舞步搖曳多變,深受人們的鐘愛!
鬥牛舞(pase doble),起源於法國,發展於西班牙,它的音樂為2/4拍,速度每分鐘62小節左右。鬥牛舞音樂雄壯、舞態豪放、步伐強悍振奮,是人們對它情有獨鐘的原因。
牛仔舞(jive),起源於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展而來,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難度動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對牛仔舞的記載是由倫敦舞蹈教師 Victor Silvester於1944年在歐洲出版的一本介紹牛仔舞的書。波普,搖滾,美國搖擺舞都對牛仔舞有著一定的影響。
牛仔舞是一種節奏快,耗體力的舞。在比賽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後跳是因為選手們必須讓觀眾覺得,在跳了前四個舞之後他們仍不覺得累,還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戰。
牛仔舞流行於美國南部。牛仔舞手腳的關節放鬆、自由地舞蹈,身體自然晃動,腳步輕鬆地踏著,且不斷地與舞伴換位,轉圈旋轉。
牛仔舞音樂節拍為4/4拍,速度每分鐘43小節左右。 牛仔舞以其音樂歡快、舞態風趣、步伐活潑輕盈的特點,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