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達

龍達

龍達,位於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大區,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的一座小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達
  • 所屬洲:歐洲
  •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 貨幣:歐元
  • 人口數量:36,793
城市,藏語,

城市

龍達,位於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大區,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的一座小城。面積481平方公里,人口36,793人(2011)。它誕生於羅馬帝國時代,發展於阿拉伯侵入時代,其老城佇立在海拔上百米的懸崖之上,給人一種驚心動魄的壯美之感。城市多採用西班牙式建築風格,白牆白屋,也有“白色山頂小鎮”之稱。被譽為“最適合私奔的城市”。努埃博橋(新橋)橫跨大峽谷將新舊城區銜接起來,過渡得十分自然得體。龍達,也是西班牙站立式鬥牛引的發源地,那裡有西班牙歷史最悠久的鬥牛場及博物館,小城安寧、質樸,仿佛是從周圍的山崖之中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
龍達努埃博橋又名新橋(PUENTE NUEVO) 由於原先的老橋倒塌,於1751-1793年5月期間重建,歷時40多年。橫跨在高達98米的山澗兩側,下面是湍急的塔霍河,建橋的石材多采自於。橋建於塔霍河底部的石塊。是連線老城區和新城區的交通要道。是龍達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新橋新橋
鬥牛場 龍達的鬥牛場被稱為西班牙最古老的鬥牛場之一,建成於1785年,共花費了6年時間。龍達被稱為現代式鬥牛的發源地,這裡先後出現了兩個輝煌的鬥牛家族。第一就是在18世紀的羅梅羅家族,他家的三代鬥牛士都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鬥牛士。其中,最值得一提是是一位叫佩德羅·羅梅羅的傳奇人物,據說他一生中共斗殺了超過5000頭公牛,而自己毫髮無傷。另一個鬥牛家族就是奧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東尼奧德涅斯更是被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追捧,作家千里迢迢來到小鎮,只為一睹這位傳奇鬥牛士的風采。
龍達鬥牛場龍達鬥牛場
Iglesia Convento de la Merced  梅塞德*康文多修道院
龍達
伊斯蘭時期的城牆和城門 龍達被伊斯蘭教統治長達近800年,直到1485年才收復,整個城市留有大量的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築和遺蹟。
龍達

藏語

龍達又稱風馬,漢族俗稱其為經幡,多用以寓指人的氣數、命運、五行。典型的風馬幡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紙幡,五種顏色和上繪的五種動物分別對應金、術、水、火、土。中央的馬代表士,賓士的馬背上馱有佛、法、僧三寶。右上方的動物是鷹或大鵬鳥,右下方是獅子,左上方是天龍,左下方是紅虎。風馬幡以五行的循環往復表示生命的經久不衰。龍達常插在屋頂、房頭、堤岸、山頂、祭台等高處。
龍達是藏語。“龍”是指天地間大氣中的元氣和無形的神靈;“達”是指信教徒在元氣的充沛下和神靈的保佑下,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龍達”屬於原始苯教崇拜大自然的產物,是藏傳佛教祭祀各種神靈的主要內容之一。龍達”有紙和布做的兩種,上面印有圖案和經文,呈正方形或長方形,中間印有一匹馱摩尼寶珠的駿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龍、鵬、虎、獅四種動物,還印有“六字真言”或“八字真經”等密咒,據說表示法力無邊。“龍達”正中是揚尾翻蹄引頸長鳴的駿馬;駿馬上空是展翅翱翔的鯤鵬和騰雲駕霧的青龍;駿馬腹下是張牙舞爪的老虎和氣盛血涌的雪獅。藏族圖像學中,虎象徵著身體;獅象徵精神;龍象徵繁榮;馬象徵靈魂;鷹象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紙質的“龍達”也叫“風馬”,是4公分左右見方的白(也可以是紅、綠、黃色)紙上拓印剽悍的駿馬。“龍達”使用時,紙做的由男人順風撒放,布做的用毛繩串聯起來,懸掛在橋上或神山、“拉則”等地。
藏族地區,各個地方都有放“龍達”的習俗,主要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自己吉祥如意。
據說“龍達”剛傳到藏區時,也是照搬漢族,作為給死者的祭品而火化;後來不再燒了,而是讓這匹匹“馬兒”乘風歸去,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翱翔,從而融進了“浪漫”這一藏民族最突出的心理特徵。“龍達”也不再是極品,而成為一種祝願命運吉祥如意的寄託了。正因為如此,人們扇動想像的翅膀,特意揮毫作樂,讓“龍達”正中的馬兒駝載“如意”瑰寶飛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