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閣(蒲岐抬閣)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抬閣(蒲岐抬閣)
  • 主題詞:民俗,蒲岐抬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蒲岐抬閣是溫州市樂清市蒲岐一帶元宵節民俗活動的一部分,有時九月會市上也乘興鬧場,已有170餘年歷史。抬閣流行於蒲岐、南嶽兩地,歷史悠久,為民眾所喜聞樂見。蒲岐抬閣扮演的多是民間富有民眾基礎的古裝戲劇,如“八仙過海、天女散花、白水灘”等。每架抬閣起碼由三至七名童男童女粉墨華裝,肩上、手上、杯上、刀頭、劍尖均可立人。“遠看仙人騰雲,近看三國封神,仔細看看,都是蒲岐人。”便是對蒲岐抬閣的形象描寫。蒲岐坐落在樂清灣畔,是一個由屯兵形成的歷史古鎮,歷史上的蒲岐人口多為四方雜處於一地。特殊的人口組成形式誕生了蒲岐豐富多彩而又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如鬧瓊花、打千秋、笑戲、老鼠嫁囡、打倭兒炮等。抬閣則是其中最精彩的形式之一。

歷史淵源

據了解,蒲岐抬閣有170多年的歷史,傳統的蒲岐抬閣由十名以上的健壯男兒抬槓,架上由十二三名八九歲童男童女扮演古戲或現代戲人物,粉墨華裝,手、杯、刀、劍之上均可立人,人上有人,形象逼真,嘆為觀止。隨著科技發展,現在的抬閣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由原先的人抬扛改成彩車行進,車檯面上裝飾各種彩燈,電光閃爍,彩光燦爛,更加精緻。
蒲岐抬閣已在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按蒲岐傳統東西兩門扮演抬閣四至六架、東外村〃鬧瓊花〃南門〃打千秋〃、北門扮演笑戲;〃老鼠嫁女〃每架抬閣上至少有十名童男童女粉墨華裝,肩上、手上、杯上、刀頭、劍尖均可立人。玲瓏秀美,靈氣四溢。“百歲掛帥”佘太君一身戎裝,手持長槍,英姿颯爽;“女駙馬”神態自若,頻頻向人群微笑招手;諸葛孔明,羽扇綸巾,在古城星月燈花中分外瀟灑。這廂水袖輕揚的七仙女剛剛離去,那廂古靈精怪的孫悟空已揮舞著金箍棒迫不及待地賣弄起來。而旁邊踩著風火輪懸空而來的,正是活潑可愛的陳塘關哪吒。正當人們對“文武香球”的表演拍手叫絕時,突然“棋盤山”薛丁山一臉懵懂地闖入遊行隊伍,憨態可掬的模樣令人忍俊不禁。六架抬閣從古城北門出發,輪番上演,繞成一圈,所到之處無不引來一陣歡呼,熱鬧非凡。

基本特徵

蒲岐抬閣以裝飾奇特,扮演奇特見長。每年元宵燈節,三至七名童男童女扮演各種古戲人物,粉墨華裝,立於支架之上,人上疊人,而其中的支撐點都是童男童女手中的刀槍戟鐧,這就是奇妙之處。
蒲岐抬閣具有鮮明的地域民俗風情特色、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它是集舞蹈造型、繪畫、戲曲、紙塑、雜技於一體的綜合藝術。蒲岐抬閣在每年元宵或九月會市上表演,為節日裡的鄉村倍添感人的熱鬧氣氛。在表演時場面唯美,形式別具一格,抬閣起處,靜時吞雲降霧,動時驚險刺激,往往贏得滿城男女歡呼雀躍,深受民眾喜愛。

主要價值

玲瓏秀美,靈氣四溢的蒲岐抬閣以當地的歷史文化為背景,在元宵燈會等大型民俗節日中出演,不僅為節日增添了感人的熱鬧氣氛,同時作為一種單獨的民俗項目,它是蒲岐人民獨創的,體現了當地百姓熱情奔放的漁民個性。
抬閣活動不但讓村民成為活動的主角,更吸引了來自蒲岐本鎮及樂清各地甚至溫州、永嘉、甌海等地約20萬民眾近距離觀賞,領略到蒲岐古鎮的獨特文化。

保護措施

蒲岐抬閣歷來是民間自發組織,資金來源也是民間眾籌形式,每舉辦一次活動就要花費二十餘萬元,也是二三年舉辦一次。若是想長期發展好這個項目,也必須要政府支持和開拓項目內涵,推陳出新。張景艷主任就蒲岐抬閣的未來發展怎樣和蒲岐古鎮相結合,共同打造古鎮文化旅遊的思路,與大家作了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