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凹坑性

抗凹坑性

抗凹坑性,指金屬薄板在衝壓成形後抵禦外部衝擊(如石子、砂礫和重物的衝擊等)在表面形成凹陷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凹坑性
  • 外文名:dentresistanceability
  • 套用:金屬測試
  • 評估標準:壓入深度
評估,套用,金屬薄板,簡述,軋制工藝,

評估

薄板的抗凹坑性能用抗凹坑性試驗評估,其原理如圖所示。將衝壓成一定形狀的試樣1,用一定壓力的鋼球2進行衝壓,以壓入深度h作為評估抗凹坑性的指標。
抗凹坑性

套用

汽車車身外板中,門、車箱蓋、頂蓋等蓋類部件中,要求抗凹坑性,多使用340MPa級BH鋼板。在蓋類部件高強化帶來的薄壁化中,要求高抗凹坑性、凸肚成形性以及面板質量。為了滿足這些要求,JFE開發了以鐵素體和馬氏體組成的DP鋼為基礎組織,控制第二相分率、分散形態,同時保證低屈服強度、高EL、高n值、高BH的外板面板用440MPa級“UNIHITEN”。UNIHITEN保持了340MPa級BH鋼板抗凹坑性的同時,還可薄壁化。2011年1月銷售的新型車門中,UNIHITEN已作為440MPa級鋼板採用,今後期待擴大套用範圍。

金屬薄板

簡述

厚度為0.2~4mm、以單張定尺供應的板材。生產方法主要分為熱軋冷軋兩類。現代熱連軋機生產軋寬頻鋼的薄板最小厚度為1.2mm。以疊軋方式熱軋則能生產最小厚度為0.28mm的疊軋薄板。現代冷軋機生產的薄板,厚度更薄(0.2mm以下)且尺寸公差更為嚴格。

軋制工藝

從軋制變形過程的特點來看,薄鋼板和帶鋼有著兩種根本不同的生產方式——熱軋與冷軋。
疊軋薄板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熱軋薄板生產方式。所用的軋制設備為單輥驅動的二輥不可逆式軋機。其特點是設備簡易:不需要配備造價高而維護要求較嚴的齒輪機架,亦無需軋輥平衡裝置;所用的動力設備簡單而經濟,但卻能生產主要厚度規格範圍在0.28—1.2毫米之間的薄鋼板。除冷軋外,再無其它軋制方式可以代替疊軋提供這一厚度範圍的板材。
疊軋薄板的軋制溫度一般較低,其開軋溫度往往只相當於常規熱軋的終軋溫度;終軋溫度則經常低於鋼的再結晶過程能有效進行的溫度,其變形特點介乎一般的熱軋與冷軋之間。這是一種無論從變形的力學狀態或溫度制度的角度來看均頗有其特點的軋制方式。
此外,熱軋工藝水平不能保證鋼材表面免於氧化以及由於氧化鐵皮而帶來的表面質量不良,因此它不適於生產表面光潔度要求較高的板帶鋼產品。
採用冷軋的生產方式解決了上述的問題。首先,它不存在熱軋板帶鋼生產中稱之為“百病之源”的溫降與溫度不均的問題,因而可以生產厚度甚小(最小達0.001毫米)、尺寸公差要求很嚴並且長度很大(從幾百米到上萬米)的板帶鋼。又由於在冷軋過程中軋件表面不產生氧化鐵皮,故產品的表面光潔度可以根據要求隨意改變(從麻面到鏡面)。這一優點使得某些產品雖然從厚度來說尚可用熱軋法軋出,但出於對表面光潔度的要求卻寧可採用冷軋的方法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