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Ⅲ活性

抗凝血酶Ⅲ(AT-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肝素可誘導抗凝血酶發生構象改變,使其更易於凝血酶結合,可大大提升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此外,AT-Ⅲ在肝素的介導下可與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化中心的絲蛋白殘基結合而使其滅活。AT-Ⅲ占血漿抗凝酶活性的70%,其水平降低可發生血栓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因此AT-Ⅲ的水平對維持凝血與抗凝血的動態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AT-Ⅲ活性檢測的原理是樣品中的抗凝血酶Ⅲ被肝素轉化成抑制劑,加入過量凝血酶,使AT-Ⅲ與凝血酶形成1:1複合物使存在的凝血酶失活,剩餘的凝血酶作用於發色底物,釋放顯色基團,在405nm處測定吸光度的增加,吸光度的變化與AT-Ⅲ呈負相關,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AT-Ⅲ活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凝血酶Ⅲ活性
  • 相關疾病: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 專科分類:血液科
  • 檢查分類:生化
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

臨床意義

AT-Ⅲ活性檢測屬於生理性抗凝因子的檢查。
AT-Ⅲ活性減低提示存在相關抗凝血因子水平異常,可能為易栓症,易栓症主要為靜脈血栓栓塞症,如深靜脈血栓形成。易栓症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類。遺傳性易栓症患者具有終生易於血栓形成的傾向,獲得性高凝狀態患者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發生血栓形成,如肝病、術後、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管病、腎病、肺梗死等。
AT-Ⅲ活性增高:見於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藥的治療中。

正常值參考範圍

80%~1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