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發展

《投資者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發展》:南開大學211工程經濟學系列叢書,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7月1日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學峰。

基本介紹

  • 書名:投資者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發展
  • 作者:李學峰
  • ISBN:7500591780
  • 類別:南開大學211工程經濟學系列叢書
  • 頁數:204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投資者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發展》內容簡介:目前,我國學者對投資者行為,特別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決定投資者行為選擇的根本因素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在現代金融理論中,有效市場假說(EMH)、資產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有關研究,開創了投資者行為研究的理論先河,至今仍是我們進行投資分析的標準理論和工具。但是,以有效市場假說和理性人假設為前提的現代金融理論對投資者行為的界定是在標準的新古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即認為(或假定)投資者是理性的,其投資決策是厭惡風險的等。也正因為如此,它對金融市場的大量“異象(anomalies)”無法給出圓滿的解釋,表明了標準金融學理論的局限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以更為接近真實市場行為為理論特色的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在20世紀80年代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假設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與主要內容

第二章 投資者行為研究的文獻綜述
第一節 現代金融理論的有關研究與評價
第二節 行為金融理論的有關研究與評價
第三節 對中國股市投資者行為的已有研究與評價

第三章 制度變遷、投資者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發展:
本書的研究架構
第一節 制度變遷與投資者行為選擇
第二節 制度變遷與資本市場發展
第三節 投資者行為選擇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 股東投票權完備性——本書投資者行為研究的理論視角
第一節 現代企業理論綜述
第二節 投票權完備性視角的提出與中國上市公司投資
者投票權的非完備性

第五章 中國股市投資者的行為特徵
第一節 股權結構與投資者分類
第二節 大股東的行為特徵
第三節 中小投資者的行為特徵

第六章 大股東投票權非完備性與其行為選擇
第一節 侵害行為的可能性:一個博弈模型
第二節 中國資本市場中發生侵害行為的必然性

第七章 中小投資者投票權的非完備性與其行為選擇
第一節 中小投資者投票權非完備性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第二節 中小投資者投票權非完備性條件下的行為選擇

第八章 中小投資者的行為選擇:以基金為例的進一步研究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設計
第二節 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組合與投資策略匹配性的實證檢驗
第三節 對檢驗結果的進一步分析與小結

第九章 投資者行為選擇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市場均衡狀態
第一節 資本市場的均衡條件與投資者行為選擇
第二節 投資者的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均衡: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例的實證研究
第三節 投資者的行為選擇與資本市場均衡:以基金為例的進一步研究

第十章 投資者行為選擇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資源配置效率
第一節 文獻綜述
第二節 研究模型與實證檢驗
第三節 模型分析

第十一章 投資者行為選擇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經濟成長效應
第一節 文獻綜述與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從消費支出角度對中國股票市場經濟成長效應的實證研究
第三節 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成長——從企業投資支出角度的研究

第十二章 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成長:進一步的研究
第一節 對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進一步研究
第二節 對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微弱的成因分析
第三節 對投資啟動作用微弱的理論分析

第十三章 投資者行為選擇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制度深化功能
第一節 資本市場制度深化功能的進一步研究
第二節 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公司治理與產權交易

第十四章 研究啟示與投資者功能定位
第一節 研究啟示
第二節 投資者行為選擇的功能定位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插圖: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中國上市公司大股東投票權非完備的一個直接表現是其只有用手投票的權利,而無用腳投票的權利,而導致這一狀況的直接原因是國有股(法人股)的股權不可上市流通這一制度安排(“制度性套牢”)。我們的問題是,現實中,上市公司都是由大股東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的,既然大股東的投票權是不完備的,或者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即大股東股權陷入“制度性套牢”的開始之時,那么,為何發起設立股份公司並申請上市在我國還是各類企業(大股東)競相爭取的事呢?進一步說,在現實中,我國企業的融資行為明顯體現出了股權融資偏好的特徵,有關研究顯示,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額是長期債務融資額的69倍,顯著性地違背了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中企業融資的“啄食順序理論。對這種大股東投票權非完備情況下的股權融資偏好現象,其解釋的思路無非兩種:一是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其行為選擇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是非最大化的選擇。這顯然是於事實、於理論都不符的。那么就需要我們從另一角度,即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與大股東的“內部人控制”方面去探討和思考。

後記

2003年,我的研究課題《資本市場發展與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研究》得到了天津市“十五”社科研究規劃(2003年度)項目的資助(項目編碼TJ03-JL007)。在該項目的研究過程中,什麼因素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運行狀態這一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2003年下半年,我系承擔了“211工程重點研究項目”《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其中的《投資者行為與資本市場發展》的部分由我負責,使我開始了對這一問題的系統性研究。
在對已有文獻進行疏理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和總結之後,我發現,一則,雖然行為金融學給我們提供了研究投資者行為選擇的新視角,但還是經典的金融學理論(特別是其中的主流投資學原理)給我們提供了可行的和能夠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二則,研究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問題,我們不能照搬國外成熟資本市場條件下的已有研究,而必須結合中國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特別是必須考慮制度變遷因素對投資者行為選擇,以及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

序言

一般而言,股市博弈是上市公司、投資者、市場監管者三方之間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動態博弈。從這種意義上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取決於參與方各自的行為選擇。從理論上講,資本市場的兩大主體是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而現實中(尤其在中國)上市公司又總是由大股東(或者巨型投資者)操控的。因此,我們認為,包括大股東在內的投資者行為是決定資本市場發展最根本的因素。
目前,我國學者對投資者行為,特別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決定投資者行為選擇的根本因素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在現代金融理論中,有效市場假說(EMH)、資產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有關研究,開創了投資者行為研究的理論先河,至今仍是我們進行投資分析的標準理論和工具。但是,以有效市場假說和理性人假設為前提的現代金融理論對投資者行為的界定是在標準的新古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即認為(或假定)投資者是理性的,其投資決策是厭惡風險的等。也正因為如此,它對金融市場的大量“異象(anomalies)”無法給出圓滿的解釋,表明了標準金融學理論的局限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以更為接近真實市場行為為理論特色的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在20世紀80年代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