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投簡鹹華兩縣諸子一般指本詞條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古。此詩分兩段,前四句為第一段,感慨身世;後八句為第二段,自述饑寒之狀。全詩直抒胸臆,反映了詩人不滿現實的鮮活個性,在杜詩中別具一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 作品別名:投簡鹹華兩縣諸子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赤縣官曹擁才傑,軟裘快馬當冰雪
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
鄉里兒童項領成,朝廷故舊禮數絕
自然棄擲與時異,況乃疏頑臨事拙
飢臥動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聯百結
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題註:舊注,為成都、華原,兩縣附郭為次赤,一雲鹹陽、華原,成乃鹹之誤。投簡:即投贈。
⑵赤縣:指長安。官曹:官吏辦事機關;官吏辦事處所。
⑶軟裘快馬:輕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馬,喻生活豪奢。軟裘即輕裘,亦即狐裘。
⑷杜陵野老:杜甫的自稱。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稱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⑸荒穢:猶荒蕪。《孔叢子·巡守》:“入其疆,土地荒穢,遺老失賢。”
⑹青門瓜:漢初,故秦東陵侯召平種瓜於長安城東青門。瓜美,世稱“東陵瓜”,又名“青門瓜”。南朝梁何遜《南還道中送贈劉咨議別》詩:“目想平陵柏,心憶青門瓜。”
⑺鄉里兒童:這是罵小官僚的話。項領成:語本《詩經·小雅·節南山》:“四牡項領。”鄭玄箋:“四牡者,人君所乘駕。今但養大其領,不肯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
⑻禮數:猶禮節。杜甫《哭韋大夫之晉》詩:“丈人叨禮數,文律早周旋。”仇兆鰲註:“禮數、周旋,相契之情。”
⑼棄擲:拋棄。
⑽況乃:何況;況且。疏頑:懶散頑鈍。《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恆恐子谷負辱清朝。”
⑾動即向一旬:動不動就是十來天。
⑿敝裘:破舊的皮衣。一作“敝衣”。何啻(chì):猶何止,豈只。百結:用碎布綴成的衣服。
⒀無聲:猶無言,即吞聲,不說話。

白話譯文

京畿赤縣的官僚們個個是傑出的人才,穿軟裘騎快馬,獨當冰雪。
我在長安受苦受寒,誰會憐惜,我這個杜陵野老的身子骨也快斷折。
我在南山種的豆苗早已經荒穢,我在青門邊的那幾畝瓜地也已經凍裂。
縣裡鄉里的小官們養尊處優,魚肉百姓,朝廷中的老朋友也禮數斷絕。
我這種與時不合的人自然會被時人遺棄,何況性情疏頑到關鍵時刻也不屈身事人。
飢餓時就睡覺,不去麻煩別人,衣服破了,乾脆就敝開著穿,補什麼補啊!
你看我家徒四壁,日暮天晚,連哭泣的聲音都發不出來了,淚乾滴血。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冬天,是杜甫寄給成都(一說鹹陽)、華原兩縣縣府里友人的訴苦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開篇四句就用長安顯貴們的榮華快意來襯托詩人自己的苦寒酸悲,這種以眾形“獨”的對比手法,在杜詩中常常取得一種驚心動魄的效果。據《元和郡縣誌》,“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如鹹陽、華原)為畿縣。”詩是寄給兩縣友人的,所以用“赤縣”代指長安。要說那些享受著榮華富貴的“官曹”即袞袞諸公是“材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人更是材傑。事實上,“軟裘快馬”之輩,沒有幾個真“材傑”。有此四字,“材傑”之說的諷意就不言而喻了。說輕裘駿馬足以“當(抵當)冰雪”,適見苦寒之士難當風雪。“骨欲折”活用“心折骨驚”之語,形容落魄,生動傳神。
前二句述以傾羨口吻,繼二句則以問答作唱嘆,滿腹憤慨,溢於言表。“杜陵野老”,詩人自指。所謂“杜曲幸有桑麻田”(《曲江三章》),雖薄有田產,但收成不佳。漢楊惲報孫會宗書有云:“田彼南山,荒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陶詩則云:“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詩中化用其意,又活用秦東陵侯召平青門種瓜的典故,對上述境況作了一番形容:“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困頓之中最需他人扶持,怎奈人情比紙還薄,詩人處處遭遇白眼。一些小官僚脖頸抬得老高,一副不屑的神氣。而位居顯要的“朝廷故舊”,似乎也早已忘懷了這門窮交情,斷絕了往來。故言“鄉里兒童項領成,朝廷故舊禮數絕。”這些都是世俗常態。但經詩人拈出,頓成絕妙諷刺。“鄉里小兒”本是陶潛罵督郵的話;“項領”語出《小雅·節南山》,本形容公馬脖子既粗且直。“自然棄擲與時異,況乃疏頑臨事拙。”說“自然”,說“況乃”,似乎自認倒楣,言外之意可想而知。
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飢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百結。”表現自己晚景淒涼,經常挨餓抱病,動不動臥床十來天,衣裳則是補丁重補丁。最後詩人直呼兩縣諸子而告之:“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默默泣血,是因為有苦無處訴。家徒四壁,則是貧極寫照,在杜詩中每有妙用。如“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百憂集行》)。此詩寫泣向暗壁,倍覺苦楚。

名家點評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盧世榷曰:投簡中,入“鄉里兒童”數語,意覺不平,然是一片真氣激出,不能隱忍,不宜隱忍者也。豈許曖曖昧昧,假敦厚輩,所敢望其邊際?故曰:“詩可以怨”。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快馬”:二字,暗對“飢臥”(“軟裘快馬”句下)。五字寒氣陰凝(“空牆”句下)。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蕭瑟中有傲兀氣概。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朝官得志,只一句,筆勢凌厲。“項領成”、“禮數絕”,語太憤激矣,故以“疏頑”自任,而結夏歸之不敢聲言。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反對自家(“軟裘快馬”句下)。二語亦帶刺時(“南山豆苗”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