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

抓,“爪”意為“手指屈曲用力穩住活動物體”。造字本義:用手拿穩物體,以防滑落。

一種動作名稱。也是一種中國武術器械。又稱撾,在民間流傳較廣。抓頭形似爪,縛以長繩或木柄。抓分長械及軟械兩種。長械有“金龍抓”,桿長約2米,桿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撓。軟械叫雙飛撾,系暗器的一種,用金屬打造,像鷹爪,縛以長繩,用於擊人馬,脫手擲去,著身後收回,使其不能脫走。近代這一器械演練者已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抓
  • 拼音:zhua
  • 五筆: rrhy
  • 部首::扌
  • 總筆畫:7
  • 釋義:手指屈曲用力穩住活動物體
  • 結構:左右
詞義,解釋,古籍解釋,基本字義,武術器械,武術拳法,

詞義

抓 zhua五筆 rrhy
釋義:
1、手指聚攏,使物體固定在手中:一把~住。| 他~起帽子就往外走。
2、人用指甲或帶齒的東西或動物在物體上划過:~痒痒 | 他手上被貓~了一下。
3、捉拿;捕捉:~土匪|老鷹~走了一隻小鷹兒。
4、加強領導,特別著重(某方面):~重點 | 他分工~農業。
5、搶著做:三~兩~就把工作~完了。
6、吸引(人注意):這個演員一出場就~住了觀眾。
7、<方言>上海話,四川話,山東話中,還可以表示幹嘛的意思。
8、<方言> 新疆話, 可以表示很弱,很沒有能力的意思。

解釋

抓拼音:zhāo zhuā
抓:左右結構,抓部首:扌,部外筆畫:4,總筆畫:7;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4,總筆畫:8
五筆86&98:RRHY 倉頡:QHLO
筆順編號:1213324 四角號碼:52030 UniCode:CJK統一漢字U+629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側巧切《集韻》《正韻》側絞切,𠀤音蚤。《博雅》搔也。
掐也。《莊子·徐無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見巧乎王。《杜甫·詩注》玉搔頭,今之抓頭也。
《唐》韻》《廣韻》側交切《集韻》《類篇》莊交切,𠀤音摷。義同。
《唐韻》《韻會》《正韻》側教切《集韻》阻教切,𠀤音笊。亦爪刺也。

基本字義

●抓 zhuāㄓㄨㄚ 形聲。字從手從爪,爪亦聲。“爪”意為“手指屈曲用力穩住活動物體”。“手”與“爪”聯合起來表示“先用手指從多個方向穩住活動物體,然後手臂收縮,將物體移動到眼前”。本義:用手拿滾瓜溜丸之類的活動物體。
◎用指或爪撓:~撓。~癢。◎用手或爪拿取:~藥。~彩。
抓
◎捉捕:~賊。~間諜。
◎把握住,不放過:~工夫。
◎特別注意,加強領導:~重點。
◎引人注意:他一上場就~住了觀眾。
在方言“上海話”中,還可以表示幹嘛的意思。

武術器械

抓,中國武術器械。又稱撾,在民間流傳較廣。抓頭形似爪,縛以長繩或木柄。抓分長械及軟械兩種。長械有“金龍抓”,桿長約2米,桿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撓。軟械叫雙飛撾,系暗器的一種,用金屬打造,像鷹爪,縛以長繩,用於擊人馬,脫手擲去,著身後收回,使其不能脫走。近代這一器械演練者已少。

武術拳法

抓,
中國武術很多流派都有此動作。近代有“少林十三抓”與“少林五拳”淵源頗深,取意“龍、蛇、鳳、猴、虎、豹、馬等十三種動物,以爪代拳,摹仿“龍蛇虎豹鶴猿鷹”等十三種動物的形態創出的一套輕靈翔動的抓法。少林十三抓,武術拳種。相傳元朝時,有山西太原人白玉峰,精龍虎蛇豹鶴五形拳,五十歲時遊河南,慕少林武技,登嵩山入少林與武僧磋藝,在五形拳的基礎上汲取少林拳法的精華部分,研創了一套少林十三抓的技擊術。此拳由於門戶之別,從不輕傳於人,習者尚少。 解放前,中央圖術館有習此技的師傅秘傳數人,刻館首期學員山東臨沂人楊修甫素得此技,後傳上海的劉氏等。1976年,原上海體工隊袁銘初獻此技,使人耳目一新。1979年,1980年,在中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袁銘再獻少林十三抓,受到國內外武林人士讚賞。“少林十三抓”與“少林五拳”淵源頗深,取意“龍、蛇、鳳、猴、虎、豹、馬等十三種動物,以爪代拳而得名,近代首推清末少林拳一代宗師汪文玉為最。汪文玉精於猛虎上山捶,猛虎下山捶,黑虎捶、串馬圍、十三抓等象形拳術,因其擅練大槍,故江湖人稱”大槍汪文玉“。“打四門“是少林十三抓的另一套拳法,演練形式由”單拆“的直趟練法,變為”前後左右“的四門練法,由真面單向對敵,轉入靈活的四面擊敵,三步之內皆可演練,體現了少林拳法”拳打臥牛之地“的技擊特點。
相傳元時,有山西太原人白玉峰好技擊,漫遊四方,武技精進。遊河南時,慕少林武技,遂入嵩山少林寺與武僧磋藝,後歸少林。他在研習少林武技中不斷汲取精華,融入舊法,創龍,虎,蛇,豹,鶴五行拳。“少林十三抓”就在五行拳的基礎上派生而成的。“少林十三抓”因取,蛇,鳳,,豹,馬,鶴,鷹,牛,兔,燕,雞十三種動物的動作作為素材,並突出爪的抓,拿,撩等擊法而得名。
“少林十三抓”有練功法,套路,散手等技術內容。套路有“單趟”,“四門”,“對拆”。“單趟”則由十三象形組成;“四門”則由單行主體動作組成相應的“門”,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變換練習,各門多獨立進行練習;“對拆”以“單趟”主體動作的技擊法為內容,由二人按固定的動作編排而成套路進行練習。
“少林十三抓”的特點:
“少林十三抓”的主要爪法有:抓,撩,掏,推,挑,撲,蓋,劈,托,摟,摘等十餘種之多;輔以肘法,偶有拳法;各種爪法密集,連貫;有“步步跟,手手緊”“出手成串,爪法為伍”的說法。爪法多,密,而且在擊法的實用中講究一抓多變,一般以攻擊對方的部位而進行變化。“噴,扣,拽”之變,指手臂直腕向前,向下或向上用爪指或爪心“噴”擊對方,在觸擊對方體部的剎那間即屈腕,“扣”指,隨之屈肘回“拽”。撩,掏,撲,蓋,摘等抓多用此法。“頂,扣,送”之變,指手臂立腕向前用爪根“頂”擊對方,在觸擊對方體部的剎那間即“扣”腕,“扣”指,並順勢立腕“送”出;推抓多用此法。爪的運用要求突出“五快”,即快噴,快扣,快拽,快頂,快送;有“出爪似閃電,回爪似火燎”之說。“少林十三抓”的腿法有:踩,搓,跺,踢,踹,勾等法。腿法均要求高不過腰的低腿,發腿短促有力,快起快落;常用暗腿,如:踩,跺,搓等腿法,動作幅度小,速度快,出其不意;如:“單趟”的“龍行”中,僅有“青龍探爪”,“青龍入海”,“泰山壓頂”,“連三抓”這幾動,但動作須跺腳;在如“鳳展”中共有七個動作除“連三抓”外,其中就有搓腿二個,跺腳三個的暗腿。“少林十三抓”中有不少動作在發力時,講究“短促發聲”,常發有“噫”,“呵”,“唔”等聲;一般向下方向,如“蓋”,“撲”動作,採用“噫”的發聲;向上方向,如“托”,“撩”動作,採用“呵”的發聲;向前方向,如“推,掏”動作,採用“唔”的發聲。這種閉聲門,增內壓的發聲往往要求“聲隨手發,手隨聲落,聲心手足,貫穿一氣”,可催勁力,增拳勢。
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