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地方化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拉奧在1983年出版了《新跨國公司:第三世界企業的發展》一書,提出用“技術地方化理論”來解釋開發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行為。拉奧深入研究了印度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和投資動機,認為開發中國家跨國公司的技術特徵儘管表現為規模小、使用標準化技術和勞動密集型技術,但這種技術的形成卻包含著企業內在的創新活動。

在拉奧看來,導致開發中國家能夠形成和發展自己獨特優勢主要有以下四個因素:
1.開發中國家技術知識的當地化是在不同於已開發國家的環境中進行的,這種新的環境往往與一國的要素價格及其質量相聯繫。
2.開發中國家通過對進口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某些改造,使他們的產品能更好地滿足當地或鄰國市場的需求,這種創新活動必然形成競爭優勢。
3.開發中國家企業競爭優勢不僅來自於其生產過程和產品與當地的供給條件和需求條件緊密結合,而且來自創新活動中所產生的技術在小規模生產條件下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4. 從產品特徵看,開發中國家企業往往能開發出與品牌產品不同的消費品,特別是當東道國市場較大,消費者的品位和購買能力有很大差別時,來自開發中國家的產品仍有一定的競爭能力。
拉奧的技術地方化理論,對於分析開發中國家跨國公司的意義在於它不僅分析了開發中國家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是什麼,而且更強調形成競爭優勢所特有的企業創新活動。在拉奧看來,企業的技術吸收過程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創新活動,這種創新往往受當地的生產供給、需求條件和企業特有的學習活動的直接影響。
與威爾斯的小規模技術理論相比,拉奧更強調企業技術引進的再生過程,即欠已開發國家的對外國技術的改進、消化和吸收不是一種被動的模仿和複製,而是對技術的消化、引進和創新。正是這種創新活動給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雖然拉奧的技術地方化理論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描述是粗線條的,但它把開發中國家跨國公司研究的注意力引向微觀層次,以證明落後國家企業以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可能性(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