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形成的社會建構:中國工廠師徒制變遷歷程的社會學分析

本書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師徒制是一個起源於前工業社會,又在工業主義的主導下獲得新發展的企業內部制度,是一種重要的內部技能形成方式。目前,關於師徒制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教育學領域,研究者多關注其功能和西方經驗技巧的引介,而未能將之置於更大社會制度環境中思考。經濟學家們雖然關注到了巨觀制度匹配對師徒制技能傳承的影響,但他們感興趣的是師徒製作為一種技能形成手段的經濟功效,既沒有關注到師徒制的內部關係結構,也忽視了社會結果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技能形成方式被公認為是一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對“國家增長績效具有絕對的核心作用”。與經濟學家關注其經濟後果不同的是,社會學家們更關注技能形成方式所帶來的社會後果,比如其對勞工社會融入、社會階層流動的作用等。對處於巨變中的中國而言,這兩個議題被濃縮到了一起,基於低技能、低成本的經濟發展方式與社會平等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和理論背景,本書選擇中國工廠師徒製作為研究對象,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技能形成的社會建構:中國工廠師徒制變遷歷程的社會學分析
  • 作者:王星 / 著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出版
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作者簡介

王星,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副教授,南開大學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目錄信息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的經濟社會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問題/8
第三節 研究的現實和理論意義/13
第二章 研究內容結構與研究方法/17
第一節研究內容結構/17
第二節 研究方法/21
第三章 文獻回溯及理論框架建構/29
第一節 勞動政治與技能形成/29
第二節 技能形成類型差異的制度分析/40
第三節 師徒制與西方技能形成理論的中國化/56
第四章 從謀生到謀利:清末民初行會師徒制的工業化轉型/71
第一節 匠籍制度下的技能形成:前近代師徒制素描/72
第二節 從社會身份走向職業身份:清代前期的師徒制演化/81
第三節 清末民初傳統行會師徒制的工業化轉型/88
第四節 小結/124
第五章 國家干預與行業自治間的均衡:1930年代師徒制現代化改造/126
第一節 師徒制現代化改造的起點:國家干預方式之演化/126
第二節 國家對師徒制現代化改造的路徑選擇/133
第三節 師徒制現代化改造中的行動者——政府、工廠與勞工/144
第四節 小結/177
第六章 單位制與技能形成:師徒制社會主義改造及其後的發展歷程/180
第一節 作為“制度包”的單位體制/181
第二節 單位制鋪墊過程中的師徒制多元面向/191
第三節 重造工人的團結:師徒制社會主義改造前奏/205
第四節 師徒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與技能形成控制:國家化與去市場化/224
第五節 單位製成型後的師徒制演化軌跡:躍進、多元及調適/254
第七章 從單位體制走向市場體制:國企改制進程中的師徒制變遷/280
第一節 國家任務中心轉移背景下的師徒制進展/280
第二節 國家統配轉向市場招聘:用工政策變革與師徒制替代危機/296
第三節 市場化進程中師徒制技能形成危機/313
第四節 小結/344
第八章 社會建構與制度變遷/347
第一節 技能形成的社會建構/347
第二節 制度中的歷史:制度變遷再思/353
第三節 未盡的思考:經濟發展與社會保護如何協調?/369
附 錄/372
參考文獻/412
後 記/44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