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

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

《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就日本傳統醫學的發生、發展與變化結合豐富的史料作了全面又深入淺出的介紹。《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由上篇緒說綜論和下篇名人故事組成。上篇由若干緒論、綜述性章節構成,下篇以日本傳統醫學各時期、各方面代表性人物為核心進行了論說。《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立意新穎,內容充實,圖文並茂,史料及文獻翔實可信,分析鞭辟入裡,文字敘述生動有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岐黃之術在異域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日本的古代醫學的醫學史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421頁
  • 開本:16
  • 定價:59.00
  • 作者:廖育群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13089854
  • 品牌:四川萬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扶桑漢方的春暉秋色: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適於醫學史研究者以及對日本傳統醫學與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

目錄

上篇緒說綜論
一政治與醫學的歷史分期
1.政治史分期
2.醫學史分期
二 日本文化的內源性與外源性
1.本土文化與民族性格
2.外來文化的選擇與改造
3.汲取中國文化的途徑
4.與西方的早期接觸
三儒、釋、道與神道、國學
1.儒
2.釋
3.道
4.神道
5.國學
四各時期的醫學特徵
1.原始社會
2.古代
3.中世
4.近世
5.近代
五醫藥眾生
1.醫者身份
2.醫學分科
3.儒志醫業
4.創新與逐名
5.含靈巨賊
六流派概說
1.後世派
2.古方派
3.折衷派
4.考證派
七本草與藥業
1.本草學
2.藥業
八醫學教育
1.教育與考試制度的建立
2.家學與師承
3.醫學校
九醫學圖像史料
1.病草紙
2.醫史圖集
下篇名人故事
十後世開山祖——田代三喜
1.生平
2.著作
3.學術旨要
4.傳承與影響
十一 中興之相——曲直瀨道三
1.生平
2.著作
3.評價
十二溯本尋源——古方精英的共同追求
1.名古屋玄醫
2.後藤艮山
3.山脅東洋
4.其他
十三古方“岱宗”與“魔鬼”——吉益東洞
1.歷盡艱辛的成名之路
2.復古大旗下的醫學革新
3.以“毒”為核心的疾病觀、治療法
4.《藥征》的復古作業
5.《醫斷》掀起論爭風波
6.東洞的著作、家人及弟子
7.對於東洞之歷史評價的評價
十四 吐法的追求者——永富獨嘯庵
1.江戶醫學的吐法概況
2.獨嘯庵其人
3.學術特點
十五生育的人文關懷——賀川玄悅父子
1.玄悅的一生
2.玄悅的業績
3.賀川流產科的繼承與發揚者
4.評價
十六漢蘭折衷的代表人物——華岡青洲
1.生平
2.最早的乳腺癌切除手術
3.麻藥的研究
4.著作與思想
5.華岡流外科的繼承者
6.漫步在華佗與青洲之間
十七唯求實用——折衷派的共同理念
1.“剛柔相摩”的和田東郭
2.“以仲景為臣”的中神琴溪
3.“五經一貫”的內藤希哲
十八志同道合——考證派的世界
1.從儒學到醫學的考證
2.內驅力的作用
3.考證派的視野
4.重要的考證派人物
5.學術群體中的密切關係
十九萬病皆郁——儒者的《傷寒論》異解
1.作者與文本
2.主要內容
3.討論
二十漢方醫學最後的巨擘——淺田宗伯
1.生平
2.1臨床治療的質與量
3.折衷派的立場
4.著作
廿一吃茶養生——榮西的宗教醫學世界
1.《吃茶養生記》的主要內容
2.“茶一苦一心”
3.神靈世界中的“桑”
4.《吃茶養生記》與茶道的界溝
廿二腹診——生於東瀛、長在扶桑的診法
1.從“診脈”到“診腹”
2.早期的腹診著作和醫家
3.各書的構造與特徵
4.討論
廿三 記載與詮釋——日本腳氣病史的再檢討
1.13本腳氣病流行史撮要
2.“腳氣”與“真腳氣”
3.依據症狀的診斷
4.腳氣與梅毒
5.未知的“衝心”之病
6.關於米食的認識
廿四麥飯男爵——高木兼寬
1.圓了做醫生的夢
2.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3.意想不到的命運轉折
4.艱難的兵食改良與成功
5.“診治疾病”與“診治病人”
6.返還日本文化的晚年
7.成功的經驗與錯誤的理論
結語
參考文獻
日本各時期各方面傳統醫學代表性人物生卒年表

作者簡介

廖育群,1953年生,B型血、處女座,祖籍湖北興山。從小喜歡養魚種花,最討厭的課就是歷史!文革時期做工務農,恢復高考時就讀於北京第二醫學院中醫系,畢業後人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純屬意外步入科學史研究。從未受過任何史學訓練,也不尊奉權威之言、書本之訓,隨心所欲寫文章,同道謂之“另類”。1996年晉升研究員,主要從事醫學史研究,著有《岐黃醫道》、《醫者意也》、《阿輸吠陀——印度傳統醫學》、《遠眺皇漢醫學》等。所論多出炒菜做飯時,或躺在地板上想想某事的來龍去脈應該如何——沒有最基本科學知識的古人會怎樣思考問題、認識自然、構建理論?有所“頓悟”後再去查閱文獻、理解文字的“本意”。後因兼任行政職務,視角始從知識“內史”轉向關注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