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國(神話)

扶桑國(神話)

古代書中提及的扶桑國

一說是墨西哥

一說是日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扶桑國
  • 外文名:Fuso
  • 意    指:日本或墨西哥
扶桑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地名。《梁書·諸夷傳·扶桑國》:“ 扶桑 在 大漢國 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郭璞註:“扶桑,木也。”
《海內十洲記·扶桑》:“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太平御覽》卷九五五引舊題·晉·郭璞 《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辨析:扶桑國與倭國。
扶桑一詞在現代可指日本,但中國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現多認為指墨西哥。。非現代的中國書本中,日本多是用倭國,而非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稱“扶木”。神話傳說中木名。生於東方,為十曰之居所。《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扶桑與太陽的聯繫是觀測太陽時建立起來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說“十日”(十天干)依次經過,與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陽從東方(湯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歸墟沐浴,太陽雖是同一個但已是又一天。“皆載於烏”與“禺谷”之觀念來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陽中的鳥的圖案,朱雀、朱鳥為炎帝族的觀念。《淮南子》說“日中有鵔鳥”,即三足鳥。《大荒北經》“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夸父是太陽崇拜最登峰造極的象徵。《山海經》真實地記錄了這位炎帝的業績。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圖騰,當然不一定是從帝榆罔開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因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扶桑在上古時代,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扶桑代表了中國先民的宇宙觀。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廣到全世界,東極西極的觀念與先民的遷徒相結合,湯谷成為墨西哥一個真實的所在。扶桑樹實物是上述論證的證據。三星堆高達3.85米(一說3.94米)的扶桑樹,是世界最高的。瑪雅的人形扶桑樹,與“婼”字相合,表明中美洲確為湯谷扶桑之地——扶桑國,而且瑪雅人有扶桑圖騰。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樹冠形狀。婼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亞形之中,“婼”,“若”表示圖騰祖先無疑。《左傳·文公五年》有鄀國,《定公六年》楚遷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孫婼”。先秦許多字各有從女和從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與“若”的情形相同,鄀可以說是中國的扶桑國,其民當為扶桑族。楚繒書上的扶桑樹是中國上古宇宙觀的直接體現。
《梁書·扶桑國傳》:“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里……扶桑國在大漢東二萬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這裡說得很清楚,文身國、大漢國在北亞,扶桑在美洲,“在中國之東”,是十分準確的。那種認為扶桑即日本的說法根本講不通。慧深遊歷美洲把見聞帶到國內,是正史中關於美洲最明確最直接的記述。有人說法顯和鄭和去過美洲,未必可信,但我們可以堅信,從人類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以來,中國人往來於美洲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從加拿大直到南美,表示中國屬性的漢字、銅錢、服飾、雕像廣泛分布於太平洋沿岸,而以墨西哥一帶的文物為最豐富。扶桑國作為美洲最高文明的核心地帶,凝聚了中國古文化的精華。今天,如果你去墨西哥奇瓦瓦州和尤卡坦半島一帶考察,你一定會對《山海經》有更深的領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