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斯諾

托尼·斯諾

托尼·斯諾Tony Snow,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哲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在戴維森大學攻讀哲學碩士。現為美國福克斯新聞廣播節目"托尼·斯諾脫口秀"和福克斯電視台"托尼·斯諾周末現場"的主持人。 2006年4月26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福克斯新聞網主持人托尼·斯諾接替斯科特·麥克萊倫,擔任新的白宮發言人,2007年9月14日離任。2008年7月12日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尼·斯諾
  • 外文名:Tony Snow
  • 國籍:美國
  • 職業:主持人
  • 性別:男
白宮發言人,走進獅子籠,雙重身份,說壞話的人,總統的人,不一樣的發言人,

白宮發言人

斯諾能做到的也許僅僅是暫時緩和白宮與媒體的氣氛,而布希的真正問題是政治和政策上的問題,而不是新聞的問題。白宮的新聞簡報發布室里一片歡聲笑語。喬治·布希總統罕見地出現在這裡。時間是早上9時10分。
托尼·斯諾
這個時間恰好是福克斯新聞電台播放“托尼·斯諾秀”的時間,大概有125個電台正在對此直播。
在等待發表重要新聞前的兩分鐘時間裡,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歡樂的討論中,記者們拿福克斯名嘴突然變成白宮高官這一事情開起了玩笑,“福克斯成功了。”一位攝影師這樣說道。
布希總統向記者正式介紹了他的新白宮發言人———托尼·斯諾。“我相信他將會幫你們完成你們的工作,”布希說,“我的工作是做出決定,他的工作是幫助我向新聞媒體和美國人民解釋這些決定。他將會努力工作,為你們提供及時的信息。”布希還在講話中特意強調:“關於政府和那些使命是保護政府的媒體之間的關係,托尼·斯諾非常理解其重要性。”

走進獅子籠

1991年,斯諾放棄了自己在《華盛頓時報》編輯的職務,出任老布希總統演講的撰稿人。1年後,在老布希競選連任時,斯諾卻被解僱。3年後,回顧起這段經歷時,斯諾顯得有些後悔。當時,柯林頓總統聘請《美國新聞》編輯唐·拜爾出任他的演講撰稿人,斯諾便以親身經歷向拜爾講述了如何從一名新聞從業者轉變為一個合格的白宮官員。他還給拜爾“傳授”了一些非常生硬的建議,譬如“確保你必須有足夠多的高級官員的支持”,“當形勢變得對白宮不利時,他們通常首先會想到去找新聞撰稿人的麻煩。因為政策從來不會是錯的”。
現在,斯諾的身份不再是新聞撰稿人。但毫無疑問,他再一次走進了獅子籠里。
幾個月來,白宮新聞發言人一直廣遭批評,特別是來自國會的共和黨人。“麥克萊倫作為白宮的新聞發言人,不夠莊嚴,講話時措辭也不夠機敏。他在記者面前不可靠。當公眾將他和別的總統發言人相比時,這成為一個主要缺陷。”曾擔任過福特總統演講撰稿人的史密斯這樣評論說,“人們希望新的白宮新聞發言人能擁有布希前任發言人艾里·弗萊舍的素質。”
麥克萊倫在2003年美國進攻伊拉克不久後,就開始擔任白宮的首席發言人。雖然史密斯認為他不如弗萊舍,但他似乎比這位前任更加和藹可親。可是評論家普遍認為,他的信譽在2004年陷入了麻煩。當時,他告訴記者,暗示羅夫捲入中情局女特工泄密案的說法是“完全荒謬”的,但實際上,羅夫和副總統切尼的辦公室主任劉易斯·利比都曾與美國記者討論過CIA特工的問題。
麥克萊倫不幸成為白宮的替罪羊,現在又輪到斯諾了。
在4月21日的廣播節目中,斯諾和同事、同樣是福克斯電視台著名評論家的比爾·澳萊利“半開玩笑”地討論起(任命)這件事。當時,斯諾意味深長地說:“真有趣,看來我要平衡一下兩方面的關係了。”

雙重身份

從某種意義上說,白宮選擇斯諾似乎根本不需要經過大腦的考慮。事實上,這位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早就承擔起幫白宮傳遞信息的“新聞發言人”的任務:副總統迪克·切尼是斯諾節目的常客,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接受斯諾的電話採訪,在訪問中,切尼為白宮的國家安全政策和伊拉克戰爭進行了辯護;年初,當國會為杜拜港口世界收購案爭論不休時,布希的首席幕僚卡爾·羅夫來到斯諾的節目中,親口轉述布希總統的話稱,如果國會阻止這次收購行動,那么總統將會動用自己的否決權。
斯諾作為白宮新聞發言人的優勢似乎正來自他以前的職業經歷:在他的廣播節目中,斯諾聲音洪亮有力,雖然觀點多樣,但很容易使人信服,這與白宮發言人善於使用標準的、傳統的表達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重要的是,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由於伊拉克戰爭以及“特工門”等事件,布希政府和美國媒體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布希自己也指出,一些白宮官員存在“輕視媒體”的傾向,因此,他想尋找一名極具說服力的發言人,達到“歷史性改變”的效果。而斯諾就是這個人。“斯諾能夠從政府和媒體兩個角度看問題,而且他個性開朗豁達,這對工作很有幫助。”曾經擔任柯林頓政府新聞發言人的邁爾斯這樣評價道。

說壞話的人

對於斯諾的任命,民主黨的反應則頗讓人玩味。一方面,一些民主黨人早就把這位福克斯新聞的評論員當做是白宮的“非官方傳聲筒”,“在白宮,真相仍然結冰(Snowed)。”民主黨國家委員會在周三發表的一份新聞公報中一語雙關地說。另一方面,民主黨廣泛蒐集斯諾以前曾經發表過的批評布希政府的言論,用電子郵件傳遞給眾多記者。
作為多家雜誌、報紙的專欄作家和福克斯電台及電視台的新聞評論員,斯諾對布希本人、布希政府以及共和黨發表過諸多過激的評論:
去年9月30日,在自己的專欄中,斯諾這樣寫道:“因為懦弱,在任期已經過去57個月的時候,總統布希還依然沒有否決過任何一項提案。在美國歷史上,只有詹姆斯·加菲爾德威廉·亨利·哈里森這么做過,要知道他們都是上任沒幾個月就死掉了。”
去年11月,共和黨在維吉尼亞州州長競選中敗北後,斯諾曾發表評論說:“他(布希)搖擺的保守主義已經引起共和黨人的擔憂,喬治·布希已陷入困境。”
但布希顯然對斯諾曾經說過的“逆言”不以為然。在宣布任命決定時,布希坦承他早就知道他的這位新聞發言人說過的話,“我問過他(斯諾)關於這些言論,他對我說:‘你還應該聽過我說其他人的壞話吧。’”

總統的人

在美國,記者轉為白宮發言人僅有一次先例———1974年,美國前總統福特任命一名全國廣播公司的記者為其發言人。而令外界倍感興趣的是,斯諾將如何完成從“白宮批評者”到“白宮喉舌”的角色轉換。
在上周三宣布任命後,斯諾到他的老東家福克斯新聞錄製了一期特別訪談節目。當前美國廣播公司白宮記者布里特·休默問他是否相信或期待自己會受到媒體的歡迎時,斯諾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媒體的尊敬。”
他接著說:“保持良好關係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媒體認為他們無法獲得信息,或者認為他們所獲得的信息是無用的,那么,即使關係再好也沒用。因此,我認為要勝任這項工作就必須向媒體提供充分的信息。你絕對不能撒謊,你絕對不能試圖掩蓋真相。但同時你必須在心裡謹記一點:我是在為總統工作。”
這番話讓人想起柯林頓總統的發言人喬·洛克哈特曾經說過的話:“要想做好‘白宮第一嘴’,必須侍候好兩位主子:一是總統,二是媒體。雙方都得罪不起,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還說:“我的看法常常會與白宮不一致,但需要改變的永遠是我,而不是總統。”看來,兩人都深諳其中要訣。
實際上,無論由誰來接替麥克萊倫,白宮都不會改變其對媒體“守口如瓶”的政策,新聞發言人說到底只是總統的喉舌。布希對斯諾的期待,也許只是希望“他可以緩和媒體的不滿”,但是,“總統的問題是政治和政策上的問題,而不是新聞的問題”。
2007年8月17日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托尼·斯諾說,他將在總統布希任期結束前辭職離任,與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布希高級政治顧問卡爾·羅夫辭職不同,斯諾說,他選擇離開是因為他需要更多錢。
斯諾打算辭職的訊息來得十分突然。他尚未確定將於什麼時候離開。他17日說:“我將儘量呆久一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7日說,種種跡象顯示,斯諾可能最早於9月初辭去總統新聞秘書職務。
斯諾辭職的理由在白宮高級幕僚當中可謂十分“新鮮”。他本星期在電台節目中表示,“財務原因”可能讓他無法繼續任職至布希任期結束。
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8月31日說,白宮新聞發言人托尼·斯諾將於9月14日辭職,副發言人達納·佩里諾將接替斯諾的位置。
布希當天與斯諾、佩里諾一起出現在白宮的新聞發布廳。布希對記者們說:“看他(斯諾)與你們唇槍舌劍真是件樂事。他聰明、能幹、機智,他能用一種美國人理解的方式說事。”
布希說,他不知道斯諾離開白宮後乾什麼,但有兩點可以肯定,“一,他將與癌症鬥爭並取得勝利;二,他將對社會做出堅實貢獻”。
布希隨後對斯諾說:“我愛你,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斯諾說,他尚未決定辭職後做什麼。“我會去做一些演講,或者寫書,比如關於如何與疾病鬥爭。”
現年52歲的斯諾曾是電台主持人,2006年4月進入白宮,擔任總統新聞秘書。斯諾患有結腸癌,經歷過數次手術,今年3月26日,他再次接受手術,但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等部位。4月30日,斯諾才重新“上崗”。
斯諾8月17日突然宣布,他將在布希任期結束前離任,理由是需要多掙錢養家。但當時沒有說明具體離職日期。
接替斯諾的佩里諾從2006年3月起擔任斯諾的副手。今年3、4月份斯諾手術期間,佩里諾臨時代理過白宮新聞發言人。(新華社電)

不一樣的發言人

斯諾以其鮮明的政治色彩,獨特的發言人風格和令人嗟嘆的結局成為布希任內最令人懷念的新聞發言人。
7月12日清晨,前白宮新聞發言人托尼·斯諾在與癌症病魔抗爭了三年半之後,於醫院去世,享年53歲。
作為白宮新聞發言人的斯諾任期只有16個月,雖然最吸引外界目光,但遠不足以覆蓋這個身材高大的忠實保守派的一生。斯諾從22歲起開始擔任報紙的社論作者,進而相繼擔任底特律新聞和華盛頓時報等報紙的社論編輯,在1991年因為出色的保守派政論文字而被老布希總統看中,進入白宮擔任老布希的首席演講撰稿人,其後出任總統媒體事務副助理,直到92年白宮易主。
再次回到新聞行業的斯諾開始為不少報刊撰寫專欄,同時在拉什·林博的電台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一如既往地為他的保守信念鼓與呼。到1996年,作為福克斯電視台成立伊始的訪談節目,福克斯周日新聞開播,斯諾作為主持人實現了由紙質媒體到電視媒體的轉型。不難看出,斯諾的工作如魚得水,與他之前供職的華盛頓時報一樣,新老工作單位有著不少相似之處,都由外國資本控制,都以堅持明顯的保守政治傾向而聞名。2003年,斯諾又開始主持一檔名為“托尼斯諾秀”的廣播脫口秀節目,並在2005年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癌。
與癌症搏鬥的斯諾取得了第一回合的勝利,同時收到了來自白宮的邀請函,為了改善政府日益下滑的民望,作為人事改革的一部分,有著使用父親人馬習慣的小布希決定邀請有著豐富媒體經驗的斯諾出任白宮新聞發言人,接替他的德克薩斯“老鄉”麥克萊倫。無論麥克萊倫是對工作心生不滿,還是布希主動逼退,斯諾的前任在離開時肯定不甚開心——這點在麥氏新出版的回憶錄中顯露無遺。而作為保守派媒體達人的斯諾之所以肯接下這份工作,不僅僅在於對自己媒體和政治事務嫻熟度的自信,更來自於布希允諾他參與政策討論的“誘惑”。斯諾主持的新聞發布會,毫無疑問是與眾不同的,電視主持生涯所培養出的那種自信與優雅,與弗萊舍的狡黠、麥克萊倫的憨厚形成鮮明對比。卡爾羅夫就曾經評價斯諾是“新聞發布會上的米克·賈格爾”。
斯諾的特點在於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傳聲筒,早在正式就任之前,就有團體翻出斯諾抨擊布希的專欄文字——作為保守派的斯諾對於布希的國內政策並不滿意,而在斯諾上任之後,他的發言也並不總是精確的代表總統的意圖,而多少會摻雜自己的看法。也正是這種融入了自己保守派信念的應答方式,讓斯諾永遠能夠面帶微笑的回應自由派媒體的狂轟濫炸而絲毫不墮氣勢,他攜帶的不僅僅是對工作的熱情,而是對信仰的熱情。這種熱情同樣體現在2006年的中期選舉中,斯諾並不避諱政府發言人的身份,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參加多場為共和黨候選人的募款餐會,並為之籌措競選經費,這也創下了白宮新聞發言人的記錄。有人指責斯諾的政治色彩太過鮮明,但沒有這樣鮮明的政治色彩,恐怕也很難有這樣的熱情的斯諾。
斯諾17歲時,母親死於結腸癌,33年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當他認為自己已經取得勝利並投入工作的時候,癌症又一次復發,不得不接受化療的斯諾開始缺席新聞發布會,一頭濃密的灰發也日漸稀疏,但從未消失。2007年9月,斯諾向總統提出辭呈,理由是16萬8千美元的年薪不足以讓他撫養妻子和3個子女,雖然癌症日益惡化,斯諾並不認為病情是促使其辭職的原因。當談到自己的病情時,斯諾樂觀的說“不要想怎樣死亡,而要想怎樣生活”。就在斯諾去世的前一個月,他還不忘托熟人向同樣住院的海倫·托馬斯致去問候,儘管這位白宮新聞第一夫人對他闡述的政策“深惡痛絕”。
斯諾吹得好長笛,與長笛通常悠揚舒緩的旋律不同,斯諾的長笛往往用在自己的布魯斯和搖滾樂隊上,鮮活律動的音符一如他熱情不息的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