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盹(詞語)

打盹(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盹,睏倦情況下短暫的睡眠。打瞌睡,也用來比喻對事情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未顧及。可以構成的組合詞有:打個盹、打一盹、打一會兒盹等,意為稍微睡一會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盹
  • 外文名:doze
  • 詞性:動詞
  • 基本解釋:打瞌睡
  • 近義詞:小憩、瞌睡
詞語信息,例句,生理現象,如何防治,

詞語信息

【名稱】:打盹
【拼音】:dǎ dǔn
【解釋】:小睡。多指坐著或靠著斷續地入睡。
【出處】:元 朱凱黃鶴樓》第一折:“止有趙雲和某,鎮守著赤壁連城,正在灶窩里打盹。”
花月痕》第二回:“﹝荷生﹞遂一人踱進門來,靜悄悄的,有那車夫在石板上打盹,轉彎到了東廊。”
【示例】:冰心 《南歸》:“我睏倦已極,側臥在父親床上打盹,被母親呻吟聲驚醒。”

例句

例句:
1)別人都急出眼珠子了,你還在那兒打盹呢。
2)書僮正在那兒打盹。
3)我趕緊打個盹,時間到了叫我。
4)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更何況人呢?

生理現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其實這是人體隨季節氣候變化自然的一種反應。有關專家指出,“打盹”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生理現象,是季節變化的結果 。

如何防治

成因
“夏打盹”在醫學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是由於夏季氣溫升高后,人們的皮膚血管和毛孔擴張,血管口徑隨之變大,皮膚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應大腦的血量就會相對減少,大腦就會自動進行保護性調整,減低興奮性,人們就可因腦組織的自我抑制而產生困感睡意。另一方面,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腦一時無法調節對氧的依賴性,結果是人體機能暫時不能適應環境而感到睏乏疲倦。還有一個原因,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隨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鉀元素,又因鉀元素得不到及時補充,從而導致人們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
中醫認為,夏季容易打瞌睡跟氣候特點有關。中醫學認為梅雨時期屬長夏,是一個“濕氣”當冷的時節,而“濕邪”為患,令人脾虛濕阻,頭昏乏力,胃口不好,容易疲勞發困。
老人白天打盹晚上不睡的誘因
老人的總睡眠少一天睡不了幾個鐘頭的,而且晚上經常會有失眠的現象的出現。說到這么一種現象時你家中的老人有這樣的現象嗎?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么一種現象嗎?老人經常都是白天昏昏欲睡,而晚上睡不著這是為什麼呢?
專家說到,老人白天打盹,晚上不睡,主要是因為他們自身分泌褪黑激素減少的緣故。
伊莎貝爾說,褪黑激素有幫助我們區別白天和黑夜的功能。而人老後,褪黑激素分泌減少,身體和大腦也就逐漸模糊了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令睡眠變得不規律。他們不止看電視看報紙時能睡著,就算在跟別人聊天的間隙也能睡過去,再加上午睡時間的延長,於是導致了夜晚失眠。從這個意義上說,你一旦發現自己開始白天不停打盹,晚上又睡不好,就可能意味著開始老了。
伊莎貝爾認為,補充褪黑激素會對改善老人的睡眠問題有所幫助。我們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來幫助睡眠,比如每天進行幾個小時的戶外活動;白天喝上一小杯咖啡。此外,增加日照時間;把屋子弄得亮一點,都能避免白天打盹,進而對晚上的睡眠起到有益的影響。
防治
夏天頻繁打瞌睡勢必給工作和學習造成困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專家建議不妨從清補著手。專家建議,解決夏季容易打瞌睡的問題,從“清補”著手,具體做法:
1、調補胃口:在長夏或夏季時常打瞌睡是因脾虛濕阻引起的,所以飲食方面,食用米仁綠豆湯、山藥米仁粥等,起到健脾化濕開胃的作用;中成藥方面有藿香正氣膠囊、純陽正氣丸、玉樞丹等;中草藥如藿香、佩蘭、菖蒲、砂仁、蔻仁、扁豆、荷葉、菊花、決明子、蓮子等,可清熱化濕。胃口有了,飲食攝入增加,精神倍增,就不容易打瞌睡了。
2、補充營養: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加之因胃口不佳而攝入減少,營養就相對不足,所以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使人體興奮性增加,能夠提升精神面貌,對夏季打瞌睡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是體乏的主要人群,容易疲勞,補充營養更是必須。但是夏季的“補”,應以清補為宜,飲食清淡,少油膩,多吃瓜果蔬菜,比如冬瓜、西瓜、番茄等。
3、適當補睡:夏天日長夜短,睡眠規律通常都是晚睡早起,睡眠時間相對減少,中午睡個午覺是適當的補充,我們的體會是“午睡一刻鐘,夜補一小時”。但是,午睡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半小時為宜。因為白天睡得時間過長的話,晚上就會睡不著,造成不良循環,影響健康。有些人即使午睡了較長時間,午後仍頻頻打瞌睡,就要細查原因了,可能是夜間缺乏睡眠或睡眠狀況不佳引起的,應先從根本原因著手,解決夜間睡眠的問題後,白天的瞌睡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老年人及少數中青年晚上睡眠正常,白天還是不停打瞌睡的話,應該到醫院仔細檢查,是否由器質性疾病引起,以免延誤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