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

打斷

打斷,指使某一活動(語音、思緒、行動)中斷;判決;處理。語出《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次日郡王將封簡子去臨安府 ,即將可常 、 新荷 量輕打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斷
  • 拼音:dǎ duàn
  • 注音:ㄉㄚˇ ㄉㄨㄢˋ
  • 英文:interrupt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信息

詞目:打斷
拼音:dǎ duàn
注音:ㄉㄚˇ ㄉㄨㄢˋ
英文:interrupt

基本解釋

(1) [interrupt;cut short]∶使某一活動(語音、思緒、行動)中斷。
打斷談話。
打斷他說的話。
(2) [break]∶[身體上某一部分的] 骨折斷。
這一擊打斷了他的手臂。

引證解釋

1. 使物體折裂;使活動停止。
魯迅 《吶喊·孔乙己》:“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趙樹理 《張來興》:“雖說他的話常被人打斷,可是斷斷續續總算把 老張師傅 的為人講明了。”
2. 判決;處理。
《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次日郡王將封簡子去 臨安府 ,即將 可常 、 新荷 量輕打斷。”《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 趙再理 授 廣州 新會 知縣……到得本縣,眾官相賀。第一日謁廟行香,第二日交割牌印,第三日打斷公事。”
3. 宋代鼓曲名。
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一》:“ 崇寧、大觀 以來,內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斷’。至政和 初,有旨立賞錢五百千;若用鼓板改作北曲子,並著北服之類,並禁止支賞。其後民間不廢鼓板之戲,第改名‘太平鼓’。”
4. 敲鼓驅疫的風俗。敲的鼓即“太平鼓”。唐宋時期,民間稱大儺逐疫為“打夜胡”。“打斷”一詞可能源於“打夜胡”。宋政年初,臘鼓被禁,稱為打斷,民間改稱太平鼓。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夥,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
明·方以智《通雅·樂器》:“打斷,宋街市古曲也,一名太平鼓。” 清·李鑒堂《俗語考原》:“臘鼓,今北方有之,即《荊楚歲時記》逐疫之遺意。宋謂之打斷,政和初,令禁之,民間改為太平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