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絹(芥川龍之介著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手絹》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創作的短篇小說之一,小說用極其隱晦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於武士道精神的諷刺。

故事講述了大學教授接待一位學生的母親,學生的母親來告訴教授學生已經生病死亡,但是大學教授卻看到母親的痛苦可能是一種演技而心中感到不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手絹
  • 外文名稱:手帕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日】芥川龍之介
  • 發表時間:1916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手絹》講述的是一個夏季的午後,大學教授長谷川謹造在家中接待了一位學生的母親,得知學生由於生病已經死去。母親在講述過程中表面上沒有痛苦,但桌子下的手絹幾乎被擰碎了。這讓長谷川感到高興,因為這正是他心中的武士道。“日本文明在最近的五十年里,……在精神方面,卻幾乎談不上有多大的進步,在某種意義上倒不如說是倒退了。……只有依靠日本固有的武士道。”
小說本該結尾卻來個180度大轉彎,續上了斯特林堡的一段話:“在我年輕的時候,人們對我講過海貝爾克夫人的,可能是來自巴黎的手絹的故事。那是臉上浮著微笑,兩手卻把手絹一撕兩半的雙重演技。我們現在把這個叫派頭。”先生於是“不快地晃了三兩下腦袋,開始緊緊地凝視著畫著秋天花草的明亮的歧阜燈籠……”

創作背景

芥川在發表《手絹》的前五年,日本極權主義者以社會主義想暗殺天皇為藉口,製造了1911年的所謂的“大逆事件”,殺害了以幸德秋水為首的社會主義者,嚴密地控制了輿論。日本被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危機之中,在這種形式下,許多作家欲言不能,只好採取避開敏感的主題進行創作的態度。然而,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手絹》其主題是直刺當時日本政府,大肆宣揚已經變味的不倫不類的武士道,並將其強制到每一個日本人身上,這樣,他不得不採取迂迴的方法含蓄地對這一現象給予諷刺。
芥川給友人秦豐吉的明信片上提及,《手絹》是以新渡戶稻造為原型的小說,在《明日道德》一文中,芥川明確表示了對這位高中校長兼倫理課老師觀點的否定。芥川聽了新渡戶稻造的課之後,非常氣憤,憤怒情緒持續了四、五年,這種排斥延續到《手絹》這部小說中。

作品鑑賞

綜觀全文可以看到,長谷川在文中的表情一共有五次變化。第一次是當他看到客人西山篤子時“出乎預料”;第二次是在聽到西山篤子談到兒子去世的訊息時“猛然吃了一驚”;第三次是看到西山篤子平靜的微笑時“覺得很奇怪”;第四次是發現西山篤子幾乎撕碎的手絹後“臉上露出的多少帶點戲劇味道的、好象有點誇張的、極其複雜的表情”。同時“好象看到了晃眼的東西”“稍微有點做作地轉過臉去”;最後一次就是文章結束的時候,長谷川從滿意中變成“不快地晃了三兩次腦袋”。
四次表情變化的原因都是由客人西山篤子所引起的,其中,長谷川的一喜一悲都源於西山篤子的“微笑”。微笑讓他“疑惑”,微笑讓他“滿意”,同時微笑又讓他“不滿”。這個“微笑”隱含了什麼?
芥川在文中沒有回答,他僅僅給了我們一個暗示,那就是在長谷川看到西山篤子幾乎撕碎手絹後“好象看到了晃眼的東西……在那明朗愉快的臉上仍然充滿了無限的微笑”這句話里的“晃眼的東西”。這個“晃眼的東西”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文字後面小說出現了兩排字空間的隔行,然後才寫晚飯以後的事情。這個隔行不應是排版問題,而是芥川給我們留下的一個思考的空間。看小說的結構,小說可分為四個場景:
小說按時間順序敘述,首尾呼應,主人公從家中的廊下出場最後又回到家中的廊下。但在會客的過程,卻從整裝見客、與客談話,直接到達晚飯以後,其間出現了一個與客道別的“空白”。這個“空白”就在芥川的兩排字的隔行中,是微笑的空白,是晃眼的東西。
“送客的空白”隱藏了“晃眼的東西”,這是解答小說的核心。試想送客,長谷川由於之前已經注意到西山篤子的手絹,他一定會暗地裡再次觀察西山篤子的手絹。這個時候,我們雖不清楚手絹是仍然在西山篤子的手裡還是被放進衣袖裡,但根據先生晚飯後最後不快地回憶的情景,可以推測,西山篤子臨走時,不管是收回手絹還是繼續緊握,當她察覺到先生在觀察她的手絹時,表情一定發生了變化,並且這個變化是讓先生感到不快的不自然的變化。因為它晃眼。如果是由於喪子之痛而表現出的痛苦的表情不會不自然。由於長谷川已經明白了西山篤子臉上明朗的微笑,所以也不會感到不自然。所以說,這個不自然的表情一定就是徘徊在微笑與痛苦之間的一種異樣的神情。此外,這個表情的發生是在西山篤子察覺到長谷川觀察她的手絹時,那么,這個表情反映出的是西山篤子對手絹的一種期待。這個期待是在微笑中的痛苦和痛苦中微笑里完成的。這個微笑包含的就是長谷川送別時看手絹的那一眼,那一眼是西山篤子的全部心情。這個心情就是長谷川不滿的原因,因為它破壞了武士道的精神。
手絹的兩次出現,表明芥川自在突出手絹的象徵性。它象徵的是和日本武士道完全相反的,“那是臉上浮著微笑。兩手卻把手絹一撕兩半的雙重技巧。我們現在把這個叫派頭”的西方虛偽的象徵。
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如櫻花一樣的精神支柱,但當西方文明進入以後,武士道的“克己”變成了虛偽,它已經不是為了不讓別人因為自己的痛苦而悲傷的初衷的“克己”,而成剛好相反的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情卻又故作姿態的一種醜惡、虛偽的“派頭”。這是長谷川不快的原因。
對這一現象,芥川龍之介在小說中給了深刻、含蓄的諷刺。他批判這種不倫不類的虛偽的“武士道”因為它就像“夾雜著大量的水,而且大多是泥坑裡的水。”污染了社會。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龍之介在中國小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1916)、《芋粥》(1916)、《手帕》(1916),確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並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先後遊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回國後發表《上海遊記》(1921)和《江南遊記》(1922)等。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先後六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菸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
手絹(芥川龍之介著短篇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