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經別

手太陰經別為十二經別之一,是從手太陰經別出,深入體腔,增強手太陰經與肺的聯繫的經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太陰經別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十二經別之一,原稱手太陰之正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手太陰經別為十二經別之一。手太陰經別,入腋(中府),進入體腔,入走肺,散大腸,出缺盆扶突穴,出體腔後與手陽明經別合於手陽明大腸經。故與手陽明經別為一對,稱為一合(第六合)。本經別是從四肢向軀幹走行,為向心性走行。
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另行分出,深入體腔,以加強表里相合關係的支脈,又稱“別行之正經”。十二經別一般多從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經分出,分布於胸腹腔和頭部,其間有“離、合、入、出”的分布特點。從十二經脈分出稱“離”,進入胸腹腔稱“入”,與表里經別同行稱“合”。在頭項部出來稱“出”。出於頭頸部後,陽經經別合於原經脈,陰經經別合於相表里的陽經經脈,如手陽明經別合於手陽明經脈,手太陰經別也合於手陽明經脈。手足三陰三陽經別,按陰陽表里關係組成六對,稱為“六合”。
手太陰經別走向:
手太陰之正,別入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腸,上入缺盆,循喉嚨,複合陽明(《靈樞·經別》)。
手太陰經別,從手太陰經脈分出,進入腋下,行於手少陰經別之前,入體腔後走向肺臟,散到大腸,上方通過缺盆部,沿喉嚨,在約當扶突穴處又合於手陽明經脈。

中醫套用

經別通過離、合、出、入的分布,溝通了表里兩經,加強了經脈與臟腑的聯繫,突出了心和頭的重要性,擴大了經脈的循行聯繫和經穴的主治範圍。
1、十二經別加強了經脈與臟腑的聯繫。
經別通過離、合、出、入的分布,溝通了表里兩經,加強了經脈與臟腑的聯繫,突出了心和頭的重要性,擴大了經脈的循行聯繫和經穴的主治範圍。經別的作用加強了臟腑與四肢頭面的聯繫和陰經陽經之間的聯繫,經別處於經絡系統中經與絡之間,補充了兩者之間的空白。故手太陰經別加強了手太陰經與肺的聯繫,擴大了手太陰經穴位的主治範圍。
2、更好的解釋了五輸穴的治療作用。
“五輸穴”在臨床被廣泛套用於遠端取穴且有明顯治療效果。從其在《靈樞》中的論述來看,它們與經別學說是一脈相承的。五輸穴均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是在經別離開經脈之處的遠端,且五輸穴的經氣運行順序是向心性的,與十二經的環周循行不同。那么,它是通過什麼途徑來達到“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呢?顯然,單從十二經的循行規律來解釋,是不能自圓其說的,只有藉助於經別系統的運行分布規律,即通過井→榮→輸→經→合→經別→臟腑→經別→經脈這樣的氣血運行途徑,五輸穴的治療作用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3、構建以心為中心的整體體系。
經別和經脈均與臟腑發生聯繫,但相比而言,經別和臟腑的聯繫更為密切,它大大加強了整個經絡系統和內部臟腑的聯繫。其中值得說明的是,由於多數經別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心發生聯繫,突出了心在人體系統中的中心地位,從而構成了以心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的網路分布,把全身聯結成一體的整體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